随着
《云南虫谷》
的热播把观众带进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惊心动魄的剧情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其实《云南虫谷》中有许多镜头都有历史原型,像残酷的人祭、吊人俑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其中的创作素材大多都来源于1955年震惊中外的滇王墓。
而滇王墓发现的过程比小说还要精彩,其中出土的文物更是震惊中外。
滇国是我国古代西南边疆的割据政权,历史上关于滇国的记载几乎是没有的,只有司马迁">司马迁的
《史记》
上有几百字的内容记载了滇国,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滇国的记载,历史上也几乎没有滇国的文物出现过。
也正是这个原因给滇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上世纪50年代关于滇国的一些真相才终于现世。
1953年的秋天,一个姓汪的人来到了云南省博物馆,此人的打扮非常富态,一看就像是个有钱人,汪先生身上带着一个大包裹,说是要见博物馆的孙太初先生,孙先生是文物研究考古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也是云南两汉时期以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
汪先生自称是一名古董商人,见到孙先生以后也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就开门见山,要卖给云南省博物馆5件青铜器。
这样的事情,博物馆是不常见的,汪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将身上的包裹打开,孙先生见到包裹内的青铜器不像是普通的装饰品,更像是武器,而且根据孙先生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的经验判断。
汪先生送过来青铜器上的那些花纹以及造型,和中原出土的文物一点儿也不一样,这让孙先生也谨慎了起来,这些青铜器在考古学界并不常见,当时他也拿不定主意这些青铜器究竟是出自于哪个朝代哪个地方。
孙太初
于是孙先生向博物馆请示把这些青铜器买下来,以方便日后的研究,经过上级的批准,孙先生就将汪先生带来的5件青铜器全都买下留在了博物馆内,当孙先生问到汪先生这些青铜器的来历时,汪先生却支支吾吾地不愿透漏任何消息。
或许是汪先生不愿意透漏,也或许他也是从别人那里收上来的,真的不知道这些青铜器的来历,其中原因也没有再去深究。
孙先生自从接手了这几件青铜器,就有了心结,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青铜器的来源地,这对以后考古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这件事情困扰了孙先生很久,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先生和省文史馆的方树梅先生见了面,他把自己遇到汪先生并且收购青铜器的事情都告诉了方树梅先生,还把自己找不到的青铜器来源地的苦恼倾诉了一遍。
方树梅先生听罢却笑了,在抗战时期方树梅先生就听说他的老家晋宁县的小梁王山出土过大量的青铜器,只不过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些青铜器具体长什么样子,方树梅先生的话给孙先生提供了青铜器的线索。
得知这一消息的孙先生更是夜不能寐,只想立刻就赶往小梁王山去打听青铜器出土的地方。
方树梅
第二年10月份,孙先生就提交了到小梁王山附近实地考察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复,孙先生和熊瑛、蔡佑">蔡佑芬等人共同前往晋宁县的小梁王山实地考察。
到达目的地以后,孙先生一行">一行人确实查询到了有关青铜器的消息,也证明了方树梅先生说的都是真的,
不过出土青铜器的地方不是在小梁王山而是在小梁王山南面不远处的石寨山。
孙先生一行">一行人来到石寨山下的石寨村,这一趟他们来的非常值得,刚到村里就从村民手里收上来了几件青铜器,而且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当初汪先生卖给博物馆的一模一样,这让孙先生非常惊喜。
随后他们还向附近的村民打听这些青铜器的具体来历,村民们也都非常质朴善良,他们告诉孙先生,
村中的老人常说他们这附近的山是块儿风水宝地,村里的人也都会把过世的人葬在山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葬在山上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每次挖墓都会挖到一些青铜器,村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青铜器也是一点儿也不懂,只当挖出来的东西都是没人要的破铜烂铁,其中有很多都被拿去昆明给卖了。
村民们还很好奇,这些破铜烂铁竟然很吃香,就连一些法国人也都很稀罕买走了很多,好心的村民们还亲自带路把孙先生一行">一行人带到了他们发现青铜器的小山上。
放眼望去,村民们口中的小山最多也只有30米高,最长的地方大约500米,最宽的地方也只有大约200米,这座其貌不扬杂草乱石丛生的小山丘竟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这让孙先生一行">一行人都很意外。
这次考察结束后,孙先生一行">一行人返回博物馆将考察情况上报给了上级。
1955年3月,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复,一支由文物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前往石寨山进行第一次挖掘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第一次大型科学的文物发掘工作。
这第一次发掘就有了重大收获,总共出土青铜器上百件,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两个贮贝器,其中一件盖子上铸了18个小人,展示的是关于纺织的过程和新场景,这些小人的大小2.5厘米到6厘米都不等。
另一件贮贝器盖子上描述的场景就非常恐怖血腥了,盖子上形态各异的小人描述的是当时祭祀的场景,从人物的姿势形态可以看到,有一个人被绑在柱子上祭祀,他旁边跪着两个小人也同样被绑着,是另一批祭祀品。
在这些小人的旁边,还有个巨大的祭祀柱,上面雕刻着巨蟒缠绕在柱子上,那些忙忙碌碌的人都是在执行祭祀的过程,一个小小的盖子上面描述的祭祀场景让人震撼不已。
贮贝器顾名思义是存放贝壳的地方,古时候贝壳是一种流通货币,贮贝器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存钱罐儿,贮贝器上雕刻的人物也并不全都是血腥暴力的场面,有很多都是讲述当时的人文习俗。
这些青铜器的出土在国内的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郭沫若和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郑振铎到访昆明的时候就看过这些出土的青铜器。
郭沫若">郭沫若先生对文物颇有研究,当看到这些刚出土的青铜器,郭沫若">郭沫若先生也震惊地沉默了许久,他开口问工作人员:
“这些青铜器是不是古滇国的?”
此话一出更是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
郭沫若">郭沫若先生,不仅对文物研究颇深,文史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这些青铜器一下子就让郭沫若">郭沫若先生联想到了历史上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古滇国。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这些文物当真属于古滇国,那他对我国的历史研究将有重大的意义,而古滇国的神秘面纱也将随着被出土的文物给一一揭开。
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郑振铎当即拨付专款给云南省博物馆继续发掘研究使用,还专门进口了一台经纬仪投入使用。
在1956年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大规模发掘工作,这一次更是收获满满,在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孙先生在清理一个墓室的时候,在棺材底部发现了一个被泥土紧紧包裹着的一个方形物体。
起初孙先生没太注意,捡起来做了常规的处理,当它表面的泥垢全部被清理出来以后才露出了真容,是一枚四四方方金光闪闪的金印,这让在场的人都非常新奇,后来经过研究辨认,金银上刻着的四个大字是
“滇王之印”
。
这一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滇王之印”的出土,也证实了古滇国实实在在地在历史上存在过,而
“滇王之印”
《史记》
中的记载是完全相同的。
滇王之印
在
《史记·西南夷列传》
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汉武帝派兵进入云南地区,滇国的国王主动选择向汉武帝">汉武帝投降,从那以后,古滇国就属于汉朝的一块版图,汉武帝">汉武帝亲自赐了
“滇王之印”。
这是历史上唯一记载古滇国历史的一段,随着滇王墓的发掘,古滇国的历史以后不再是空白。
但是滇王金印出土以后,围绕着它产生了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滇王之印是古滇国自己印制的,并不是汉武帝">汉武帝赏赐的,因为上面的文字和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的官用刻字不是很相符。
实际上滇王之印确实是汉武帝">汉武帝颁发的,当时的古滇国地处偏远,历史上有不少偏远的小国没有沿用汉代的文字,有些还是地方上自创的文字,而滇王之印上的文字虽然不符合汉代官用刻字的标准,但是上面的刻字就是汉代的文字,这就足以证明,滇王之印是汉武帝">汉武帝御赐的代表着权力的印玺。
现在这枚滇王之印在国家博物馆陈列。
滇王之印历史上并不是只此一例,1784年在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就发现了一枚
“汉委奴国王”
印,这枚印章正是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章,这件事在
《后汉书》
中也有多处记载。
当时日本的历史学家对这枚印章持怀疑态度,自从滇王金印出土以后,两枚印章相辅相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日本历史学家,这才确认
“汉委奴国王”
印是汉光武帝赏赐的。
从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中,有很多都是关于当时古滇国的祭祀文化。
汉委奴国王金印
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未知的自然力量心生敬畏,就有了神祇的说法,也正是出于对未知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就此衍生出了祭祀这种文化习俗。
《云南虫谷》中的吊人俑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柄类似长剑的青铜器,在其尾部有两个人一样的装饰品,仔细看就会发现,那两个装饰品就是吊起来的人,其雕刻工艺非常逼真,能清晰地看出来是被吊起来的人。
不过现实历史中被吊起来的人俑就不是影视剧中展现的那样诡异,它表示的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习俗。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随着更多文物的发掘,将会揭秘还原更多的历史真相。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