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袁绍为何不攻打曹操?幼子生病是托词,怕大功被刘备独占才是原因

袁绍为何不攻打曹操?幼子生病是托词,怕大功被刘备独占才是原因

来源:历史知识网

曹操">曹操像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是一对“发小”,但曹操">曹操袁绍">袁绍的评价不高:

曹操">曹操的嘴里,袁绍">袁绍就是一位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心胸狭窄、智商堪忧之人。

可即便如此,曹操">曹操也不得不承认: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都出自曹操">曹操一人之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曹操">曹操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给袁绍">袁绍盖棺定论的。

谁说曹操">曹操谦虚?其实曹操">曹操一点都不谦虚,甚至有些狂妄。当然了,人家曹操">曹操也有狂妄的资本。

公孙瓒">公孙瓒袁绍">袁绍打败之后,能够参与汉末北方争雄的人选仅剩下袁绍">袁绍曹操">曹操二人了。

上文提到过,以袁绍">袁绍此时的力量,曹操">曹操根本就不是对手,甚至袁绍">袁绍稍微表示不满,曹操">曹操就不敢做大将军,把这个位置乖乖让给袁绍">袁绍

据《后汉书袁绍">袁绍传》记载:

曹操">曹操以救驾的名义把汉献帝">汉献帝抓到手里之后,袁绍">袁绍开始后悔了。

本来,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只能是袁绍">袁绍的。

这倒不是说汉献帝">汉献帝袁绍">袁绍有多么的满意,多么的倚重,而是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的政治地位使得根本汉献帝">汉献帝无人可选。

可是,由于汉献帝">汉献帝是被董卓">董卓扶上皇位的,而董卓">董卓又是袁氏满门被害的元凶,所谓是国仇家恨。因而,袁绍">袁绍一直对汉献帝">汉献帝就不太感兴趣。

所以,袁绍">袁绍才拒绝了沮授">沮授的建议,听从了郭图">郭图淳于琼">淳于琼建议,不去救驾,这才让曹操">曹操捡了一个大便宜。不然,汉献帝">汉献帝就算是向吕布">吕布求援,也不会想到曹操">曹操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吕布">吕布这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物在接到了汉献帝">汉献帝要求他勤王的诏书后,竟然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给了曹操">曹操

可不久,见曹操">曹操得到了大把的好处后,袁绍">袁绍开始后悔了。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汉献帝">汉献帝对自己敬畏,但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是汉朝最高的。可是,汉献帝">汉献帝毕竟占着一个大义的名分,是当时各路诸侯名义上的领导,说话还是有人听的。

汉献帝">汉献帝到了许昌">许昌后,大世家们也都纷纷去投奔,汉末的政治中心已经逐渐开始向许昌">许昌转移。袁绍">袁绍有些慌了。

于是,才会出现上文提到的袁绍">袁绍拒绝接受太尉的官职那一幕。

袁绍">袁绍拒绝太尉官职是假,他实际上是要借此向曹操">曹操发难。如果曹操">曹操不肯低头,那么自己就亲率大军去讨伐。

可是,曹操">曹操是何许人也?他岂会看不出自己的这位“发小”的心思?于是,一顶大将军的官帽就换了个脑袋,戴在了袁绍">袁绍头上。

曹操">曹操是讲究实际利益的。汉献帝">汉献帝许昌">许昌,自己能够得到的政治利益数都数不清,又何必在意区区大将军的虚名呢?

因此,袁绍">袁绍曹操">曹操之间虽然都想要消灭对方,可在没有撕破脸之前,还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直到吕布">吕布被消灭。

吕布">吕布在汉末是一个很特殊的一个人物,有他存在,曹操">曹操向北,不敢和袁绍">袁绍翻脸;向南,不敢和袁术">袁术开战。因为一旦开战,吕布">吕布随时就可以端了曹操">曹操的老窝。

曹操">曹操早就吃过吕布">吕布的亏。在曹操">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陶谦的时候,吕布">吕布就联合陈宫">陈宫等人在背后发难,差点让曹操">曹操有家难回。

因此,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公元199年,曹操">曹操联合了刘备">刘备和徐州地方豪强把吕布">吕布给消灭了。

吕布">吕布被消灭后,无论向北还是向南,曹操">曹操再也没有了腹心之患。

如果说,曹操">曹操奠定在北方的地位是打败了袁绍">袁绍,那么,消灭吕布">吕布才是这一切的前提。

随着吕布">吕布被消灭,袁绍">袁绍曹操">曹操之间的战略平衡虽然没有被完全打破,但曹操">曹操袁绍">袁绍具有了威胁。

公元200年,刘备">刘备逃出许昌">许昌。在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车胄后,竖起了反对曹操">曹操的大旗。

刘备">刘备之所以敢这么做,底气还是来源于袁绍">袁绍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袁绍想要与割据河内的眭固">眭固联盟一起对付曹操">曹操。可还没等袁绍">袁绍眭固">眭固动手,曹操">曹操就先发制人把眭固">眭固给灭了。

这次事件就是一个信号,袁、曹二人终于撕下了往日温情的面纱,一场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

袁绍">袁绍准备派10万精锐步兵和1万骑兵夺取许都,一举攻灭曹操">曹操

为了拉拢更多人支持自己,袁绍">袁绍在开战前派人游说刘表">刘表张绣">张绣,却未获成功。

刘表">刘表虚以委蛇,张绣">张绣则明确反对。其实这二人都很清楚,袁绍">袁绍曹操">曹操无论谁赢了,他们都没有好果子吃,将来都要南下对付他们。

刘备">刘备图片来自网络

可二人又有所不同。

对于张绣">张绣来说,他仅是寄食在刘表">刘表帐下的“客军”,是一个雇佣军的角色,粮食补给等都需仰仗刘表">刘表。如果刘表">刘表不供给钱粮,即便自己要打,也打不了。

而且,一旦自己要和袁绍">袁绍联合的消息走漏,曹操">曹操一定要在和袁绍">袁绍发动全面战争之前先把自己给灭了。未得利却先受害,智者所不为也!

既然夹在两大军事集团中受气,成为人家的战略缓冲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祸从天降,那还不如选择一个明主。

于是,张绣">张绣贾诩">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曹操

袁绍">袁绍不拉拢张绣">张绣张绣">张绣还未必会投降曹操">曹操,可这一拉拢,却变成了张绣">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的催化剂。袁绍">袁绍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表">刘表呢,则另有一番心思。

刘表">刘表看来,袁绍">袁绍要想打自己,必须要先把曹操">曹操解决掉;曹操">曹操要想打自己,也必须先把袁绍">袁绍解决掉。

尤其是曹操">曹操,如果在未能解决北方袁绍">袁绍之前打自己,袁绍">袁绍在北方的几十万大军难道是摆设不成?

这就意味着,袁绍">袁绍在,自己就在;袁绍">袁绍不在,自己也未必能在。

可是,刘表">刘表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要他主动出兵攻击曹操">曹操,他也不能干。他希望的是袁、曹二人打个两败俱伤,谁都没有力量来打自己,那自己就可以在荆州安居乐业了。

由此可见,刘表">刘表偏安的思想在此时已经形成。

但面子还是要给袁绍">袁绍的。刘表">刘表一面假惺惺地同意要夹击曹操">曹操,一面却按兵不动。

从兵法角度来说,刘表">刘表做得没错。

如果在袁、曹二人的战争没有展开或者并没有厮杀的双方眼红的时候,自己贸然出兵就会代人受敌。

就像战国时期孙膑">孙膑救援韩国那样,齐国可以答应救援韩国,但却不能马上救援齐国。

答应救援齐国,韩国就会拼死抵抗,给魏国造成极大损失。到那时,齐国再出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然,未受损失的魏国就会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齐国。即便齐国战胜了魏国,也会损失巨大,而韩国则毫发未损。这不就是“代人受敌”吗?

这种事对于熟读史书的刘表">刘表来说哪里能干!

可对汉朝大义呢?对此,刘表">刘表也毫无心理负担,因为袁绍">袁绍曹操">曹操哪一方代表的也不是大义。

张绣">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刘表">刘表按兵不动,顿时让袁绍">袁绍南北夹击曹操">曹操的战略陷入了尴尬。这不就成了自己单独面对曹操">曹操了吗?

下一步,这个仗该怎么打呢?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了好消息,刘备">刘备在徐州杀了刺史车胄">车胄,起兵反曹了。

刘备">刘备起兵后,第一时间给袁绍">袁绍写信,表达了愿意和袁绍">袁绍联合攻打许昌">许昌的愿望。

作战计划很清楚,即袁绍">袁绍在官渡发动进攻,刘备">刘备率奇兵偷袭许昌">许昌

袁绍">袁绍屯兵官渡之前,一直做的事就是寻找联盟伙伴。现在,终于遇到了一个刘备">刘备,这难道不是应该高兴的事情吗?

按照常理,袁绍">袁绍似乎应该一跃而起,立即出兵才是。可是,袁绍">袁绍却以幼子生病为由推迟出兵,以至于使曹操">曹操腾出手来,一举击败了刘备">刘备

图片来自网络

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真的如此,那曹操">曹操袁绍">袁绍的评价看来还真没错。可是,自古以来做大事者不惜身,连自身都不爱惜,何况区区幼子乎?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所谓的幼子生病仅是袁绍">袁绍拖延发兵的借口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害怕救驾大功被刘备">刘备独占。

依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如果袁绍">袁绍全力南下,曹操">曹操也只得全力北上抵抗,后方必然空虚,这就给了徐州刘备">刘备以可趁之机。

有人会说了,曹操">曹操不是打败黄巾军,得了几十万人编成了青州军吗?他的实力并不弱啊!

可实际上却远非如此。

青州军人数虽多,但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年并不多。而且,即便这些青壮年,曹操">曹操也不敢随便使用,原因是他们反复得太厉害。

张绣">张绣归降后,南阳地区就成为了曹操">曹操刘表">刘表之间的前线。虽然刘表">刘表偷安,但谁又知道他不会突然出兵响应袁绍">袁绍呢?

自己打胜了还好说,以刘表">刘表的性格他是不会出兵的;可一旦战事不顺利,刘表">刘表很有可能会出兵占点便宜。

因此,曹操">曹操就把大将曹仁">曹仁和相当一部分主力派到了南阳,这就使许昌">许昌周边的兵力愈发空虚。

而对于刘备">刘备曹操">曹操袁绍">袁绍都不敢轻视。

曹操">曹操很清楚,刘备">刘备可不是张绣">张绣刘表">刘表,这个机会他是一定会抓住的。同样,袁绍">袁绍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以下局面:

袁绍">袁绍猛攻官渡,曹操">曹操拼死抵抗,刘备">刘备出奇兵偷袭许昌">许昌得手,救出了汉献帝">汉献帝

得知老巢被掏,曹操">曹操仓皇撤兵,袁绍">袁绍紧追不舍。曹操">曹操是否会一战败亡,很难预料。

袁绍">袁绍来到许昌">许昌后,见刘备">刘备因获得大功而受上赏,心理感到很不平衡。自己出了大力气,大功劳却被刘备">刘备得了。于是,争斗再起。

这有些像什么呢?有些类似于几个人做生意,还未开始就因分钱不均而互相猜忌,然后一拍两散。

袁绍">袁绍此时就是这种心态。他害怕自己出了大力气,大功劳却被刘备">刘备得了,因而才以幼子生病为借口拖延发兵。

曹操">曹操则利用这个大战前难得的战机,以闪电战的战法一举击溃了刘备">刘备

刘备">刘备也没想到曹操">曹操会来打自己,在毫无反应下,抛妻弃子,仓皇投奔袁绍">袁绍而去。

袁绍">袁绍此时再想进兵已经晚了。

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刘备">刘备救驾成功的可能性,但即便刘备">刘备救驾成功,他的地位也绝无可能凌驾于袁绍">袁绍头上。毕竟,刘备">刘备的实力太弱。

这个道理袁绍">袁绍不明白?

他岂能不明白!袁绍">袁绍最担心的在救回汉献帝">汉献帝之后刘备">刘备在朝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会影响他成为第二个董卓">董卓或翻了汉朝的牌子。

因而,以幼子生病为借口,联合又不出兵,利用曹操">曹操之手把刘备">刘备消灭,然后再兵发官渡一举击败曹操">曹操。如此一来,无论是成为第二个董卓">董卓或者翻了汉朝的牌子,那还不是由他说了算吗?

图片来自网络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