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自开国以来,就饱受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西汉初年,因国力微弱,百废待兴,自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刘邦直至景帝时期,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皇室公主嫁给胡族部落首领,换取边境的暂时和平。
昭君出塞
说到和亲,最出名的莫过于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种种原因,在宫中不受赏识。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入汉朝晋见汉元帝">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汉元帝将本是普通宫女的王昭君">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给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为妻。王昭君">王昭君嫁到匈奴后,传播中原文化,维护匈汉关系,为匈汉边境的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昭君出塞也成为后世人皆尽知的历史故事。
在汉朝,还有一位和亲公主,虽然名气没有王昭君">王昭君大,但和亲却比王昭君">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于民族团结、融合,论能力、论贡献都远在王昭君">王昭君之上,被称为汉朝最杰出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之一。
她叫刘解忧">刘解忧,史称解忧公主">解忧公主,又称乌孙公主">乌孙公主。
1、罪臣之女,和亲嫁西域
汉朝自实行和亲政策以来,总体保持了边境上的稳定,但以匈奴为主的边夷部族,仍不时侵扰汉境。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重用卫青">卫青、霍去病">霍去病等大将,对匈奴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出击,将匈奴赶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汉初以来对中原的威胁。
匈奴北逃后,并没有死心,经常联系西域其他部族,伺机侵犯中原。为进一步巩固战果,汉武帝">汉武帝采纳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张骞的建议,与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联盟,于公元前105年将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刘细君,嫁与乌孙国王猎骄縻,采取和亲结盟、断其右臂策略,联手乌孙对抗匈奴。
但刘细君">刘细君性情忧郁,难以适应西域环境,丈夫猎骄縻年老,很快去世。按当地风俗,又嫁给猎骄縻的孙子军须縻(官号岑陬),心情更加忧郁,几年后就病逝了。“
昆莫(即猎骄縻)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汉书·西域传》)
为巩固汉乌联盟,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汉武帝又将原楚王刘戊">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军须縻。
“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汉书·西域传》)。
刘戊">刘戊祖父刘交">刘交是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刘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刘戊">刘戊已经是三代世袭。但刘戊">刘戊因性情骄狂,行为放纵,因为犯错被急于削藩的汉景帝">汉景帝借机削去了两个郡,从此心怀不满,后来参加七国之乱,叛乱失败自杀,家族从此衰落。
其孙女刘解忧">刘解忧作为罪臣之女,在贫困的家境中成长,养成了坚韧不屈、刚强泼辣的性格。作为皇室子孙,接到和亲西域的诏令,她毅然告别了亲友,踏上了人烟稀少、陌生而遥远的西域之路。
2、忍辱负重,柔肩担使命
刘解忧">刘解忧和亲之时,匈奴势力开始复苏,乌孙作为西域强国,是匈奴极力笼络的对象。乌孙国内对联汉、还是联匈也意见不一。匈奴此前已将一位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军须縻,封为左夫人,而刘解忧">刘解忧被封为右夫人,当地以左为大,刘解忧">刘解忧地位低下,谁能赢得国王的欢心,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机会,拉近自己国家与乌孙的关系,两个女人的争斗成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匈奴左夫人和乌孙国王同为北方民族,语言沟通、生活习俗等占有先天优势,很受国王宠爱,不久就生下了儿子泥縻,并立为王储,而此时,匈奴又开始不时侵犯中原,并胜多败少,乌孙国内亲匈远汉的声音高涨,身负结盟重任的刘解忧">刘解忧心急如焚。
天无绝人之路,关键时刻转机出现,乌孙国王军须縻病危,因儿子太小,遗诏立堂弟翁归縻(号肥王)继位,按照风俗,匈奴公主和刘解忧">刘解忧又分别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对刘解忧">刘解忧极为宠爱,两人相亲相爱,先后生了三男两女,刘解忧">刘解忧的地位越来越高。史载:
“翁归靡既立,号肥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三男两女”(《汉书·西域传》)。
这期间,刘解忧">刘解忧充分利用丈夫的宠爱和信任,积极参与国事,经常到各部落视察民情,访贫问苦;辅佐丈夫发展林业和农牧业生产,建立通商口岸,乌孙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国富民强的兴盛局面。
刘解忧">刘解忧的威望日益提升,周边各国都为大汉公主的聪慧善良、体恤民情所折服,主动和乌孙、大汉交好。乌孙和">孙和大汉更是往来频繁,关系越发密切,有力促进了边境稳定。
3、临危不惧,奋力挽狂澜
刘解忧">刘解忧的威望和乌孙的亲汉之举,激奴了匈奴。为断绝匈汉联盟,匈奴发兵攻打乌孙,并占领了乌孙的车延、恶师等地,威逼乌孙交出解忧公主">解忧公主。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人民去,使使谓乌孙趣持公主来,欲隔绝汉。”(《汉书·西域传》)
。
面对严峻局势,刘解忧">刘解忧临危险不惧,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一边劝说乌孙王公大臣,珍惜汉乌联盟,一边和丈夫共同上书汉宣帝,请求汉帝出兵镇压匈奴,并说服丈夫征发精兵五万,乌、汉合力征讨匈奴。
公元前71年,汉朝发兵15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大军共击匈奴,匈奴闻风而逃,被早有准备的乌孙大军半路截杀,匈奴军死伤惨重,不仅生擒好几个匈奴部落王,连匈奴壶衍鞮单于的叔、嫂、女儿都被俘虏。史载,
“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马牛羊驴橐(骆)驼七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所虏获”(《汉书·西域传》),
一举收回了被匈奴侵夺的土地。
汉朝出击匈奴
此后几年,在刘解忧">刘解忧的积极斡旋下,乌孙军乘胜反击,又先后几次大败匈奴,终于将称雄百年的匈奴击溃,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扭转了汉弱匈强的局面,也奠定了乌孙在西域诸国的霸主地位。
4、再遇险境,智勇平叛乱
上天似乎有意考验刘解忧">刘解忧,刚平定匈奴不几年,情深恩爱的丈夫不幸去世。虽然生前确立其长子元贵縻为王储,但上任丈夫军须縻曾有遗诏:肥王去世后应把王位还给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乌孙贵族遵从前王遗言,拥立号称狂王的泥縻继位新国王。按照旧俗,刘解忧">刘解忧忍辱负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并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孙,性格残暴无情,继任后又暗通匈奴,且暴虐无道,朝政黑暗,乌孙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刘解忧">刘解忧辛苦创下的汉、乌联盟随时面临瓦解风险。“
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汉书》)
为杜绝后患,刘解忧">刘解忧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针对匈奴夫人与肥王所生之子乌就屠历来对狂王不满的现状,联合汉朝使者,设宴刺杀狂王。结果刺杀失误,狂王负伤逃跑,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的儿子细沈瘦发兵将刘解忧">刘解忧等人重重包围,刘解忧">刘解忧团结乌孙军民,沉着应对,双方僵持了几个月,终于等来汉朝救兵,沈细瘦退兵而去。
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乌就屠逃走后,扬言联合匈奴军回国平乱,乌孙国中的亲匈派也积极响应乌就屠,一轮大战即将爆发。关键时刻,陪同刘解忧">刘解忧出嫁的侍女冯嫽">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劝说乌就屠。
“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汉书》)
此人有智有识,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汉帝委任为使者,代表汉朝在西域各国往来出使,深受各国敬重,被尊称为冯夫人,后来嫁给乌孙国右大将(高级将领)为妻,和刘解忧">刘解忧情同姐妹。
冯嫽">冯嫽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智慧和才学胆识,刚柔并施,向乌就屠剖析利害关系,劝其归顺汉朝,
“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汉书》)
乌就屠迫于种种压力,最终回心转意,提出只要汉朝封其一个称号,就马上退兵。
公元前53年,汉宣帝下诏,乌孙国一分为二,刘解忧">刘解忧之子元贵縻任大乌孙国王,乌就屠任小乌孙国王。一场干戈就此平息,乌孙国内和边境隐患再次解除。
5、晚年思归,功名垂青史
两年后,刘解忧">刘解忧的长子元贵縻和幼子鸱縻相继亡故,其孙星縻即位。年愈七十、年老多病的刘解忧">刘解忧上书汉帝,请求归国。“
元贵靡、鸱靡皆病死,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悯)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汉书》)
汉宣帝感念她的卓越贡献,马上批准,并以极高的规格迎接和安置这位大汉功臣。大漠和亲五十载,刘解忧">刘解忧带着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国,在长安度过了幸福安祥的最后两年,于公元前49年溘然长逝。
五十载和亲西域,虽不曾征战沙场,但刘解忧">刘解忧——这个曾经的罪臣之女,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乌孙国的兴盛发展、为西域各国的和平相处、为大汉制衡并最终平定匈奴、为促进民族团结,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和平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刘解忧">刘解忧西域和亲五十年,先后嫁给乌孙国父子兄弟三人,忍辱负重,不忘初心,以自己出色的智慧才能,稳定边境,解除了西汉前期北方边境变乱频生的不安定局面,被称“一人堪抵十万兵”,为昭帝、宣帝时期维护边境和平、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开创“昭宣中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后人称刘解忧">刘解忧为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实在名不虚传。
(参考史料:《汉书》)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