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阳郡的贫贱子
文学家茅盾">茅盾先生曾经说,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以这句话为标准,陈汤">陈汤是值得尊敬的。
陈汤">陈汤出生在西汉山阳郡的瑕丘(今山东兖州),自幼家贫,时刻存在的生存压力,让陈汤">陈汤不得不通过乞讨和借贷来维持生计。这种行为让陈汤">陈汤在山阳郡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鄙视。纵然陈汤">陈汤喜欢读书,而且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家乡的声誉也是狼藉不堪,自然也不会被当地的官员举荐入仕。
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陈汤">陈汤孑然一身入长安,准备在汉帝国的都城寻得做官的机会。没有显赫的家世,也非地方豪族,陈汤">陈汤主动求官之路,坎坷难行,只做了一个太官献食丞的微末小吏。
虽然是小吏,但让陈汤">陈汤有了接触王侯贵族的机会。五世侯爵的富平侯张勃成为第一个关注到陈汤">陈汤的天子重臣。张勃十分欣赏陈汤">陈汤的才华,初元二年时,汉元帝">汉元帝下令列侯举荐秀才,张勃毫不犹豫举荐了陈汤">陈汤。
恶名缠身的不孝子
陈汤">陈汤迎来了转机,如果能够通过考察,他将正式进入汉家朝堂,摆脱微末小吏的身份。世事难料,陈汤">陈汤还没有等来朝廷的任命,却先遭遇了重创,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惯例,陈汤">陈汤要立刻返回家乡,为父守孝,但是他没有动身,而是留在长安等待授官。
汉朝以孝治天下,这是整个国家都要遵守的社会秩序。陈汤">陈汤不回家守孝,一心等着做官的行为,在长安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他承受了比在家乡更大的舆论声讨。逆势而为的举动,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汉司隶弹劾陈汤">陈汤不守孝道,被汉元帝">汉元帝下诏逮捕入狱。
举荐陈汤">陈汤的富平侯张勃也受到牵连,先是被削减食邑二百户,之后在张勃去世时,又被朝廷赐予缪侯的谥号,缪,《谥法》解:名与实爽曰缪,就是名不符实的意思。张勃身为天子重臣,五世侯爵,只因为陈汤">陈汤的不孝之举,得了一个恶谥,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狱之后的陈汤">陈汤,并没有就此终结自己的仕途,他又被人举荐给朝廷,这一次陈汤">陈汤顺利的被授予郎官的职位。他几次主动请缨出使他国,默默积攒着自己的功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公元前36年,陈汤">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陪同郎中谏大夫、都护骑都尉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
西域很乱,而在这纷乱的局面中,陈汤">陈汤看到的不是危险,而是巨大的功劳,因为此时的西域有一个让汉朝恨之入骨的敌人存在,匈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
此时的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严格意义上已经不能称之为单于了,因为他是来到西域康居国避难的,而之所以来避难,就是因为他触犯了大汉帝国的威严。
汉宣帝时期,匈奴爆发了内乱,统治阶级内部先后有五位高级贵族自立为单于,他们之间相互攻伐,混战不休,这就是著名的五单于之乱。内乱后期,有两位单于吞并其他敌对势力之后,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一支是以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为首的北匈奴,一支是以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为首的南匈奴。
曾经盛极一时的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为了击败彼此,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先后将自己的儿子送往长安为质子,换取西汉的支持。西汉开始时,对双方同等对待。直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击败,亲自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以后,汉朝在平等对待南北匈奴的局面被打破。
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两单于俱遣使朝献,汉待呼韩邪">呼韩邪使有加”,这说明汉朝开始加大对南匈奴的支持。汉朝的政策变化引起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不满,加之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被击败后,率领南匈奴南迁至汉朝北部边境地区,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占领了南匈奴故地,势力大增,开始逐渐产生了对抗汉朝的想法。
南匈奴内附得到了汉朝的大力扶持
汉元帝">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扣留了出使匈奴的汉使江乃始等人,以此试探汉朝的政治态度。在没有引起汉朝震怒之后,初元四年(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向汉朝提出送自己入质长安十年的儿子返回匈奴。
汉元帝">汉元帝派遣卫司马谷吉为使者,护送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之子返回匈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在见到谷吉之后,不念汉朝为其养子十年的恩义,挥刀相向,将谷吉等汉使杀死于匈奴王庭坚昆(今叶尼塞河上游至阿勒泰一带)。
汉朝迟迟得不到谷吉等人的消息,开始派人打探,之后得知谷吉被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杀害,便派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利用护送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之子返回南匈奴的时机,率兵去往北匈奴寻找谷吉等人遗体。色荏内茬的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害怕了,加上此时的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势力已经远远强过自己,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准备率领北匈奴部众迁徙避难。
就在此时,西域的康居国派来使者,希望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去往康居,与康居一起对抗乌孙国,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喜出望外,果断带领部众向西域逃遁。这场迁徙是悲惨的,康居国虽然调拨了几千匹骆驼、驴、马,帮助北匈奴西迁,但是“郅支人众,中寒道死”到达康居时只剩下三千余人。
虽然部落人口大减,但是作为匈奴单于,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在百年来深受匈奴影响的西域地区,仍然享有巨大的威望。“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政治就是交易,康居王如此尊敬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无非是希望利用他的威望,压制其他西域国家。
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没有让康居王失望,他数次征发西域各国军队,进攻乌孙国,“深入至赤谷城,杀略民人,驱畜产,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在西域“威名尊重,又乘胜骄”。
西域深受匈奴的控制和影响
西汉在郅支单于">郅支单于逃到西域之后,并没有放弃对谷吉等人遗体的索要,汉朝三次派遣使者去往西域,当面向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下令,要求他交出谷吉等人的遗体。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不仅不听命令,反而将汉使再次扣留,肆意侮辱,并且传书西域都护,假意归附,希望汉朝派军队来接自己的儿子入长安为质。史载其对待汉家朝廷“骄嫚如此”。
西域离汉朝太过遥远,汉武帝">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西汉贰师将军李广">李广利">李广">李广利第一次远征西域大宛国,因西域路远,沿途小国又闭门拒供,汉兵抵达大宛郁成城时不过数千,皆饥饿疲惫。攻郁成时,汉军大败,无奈引兵而还。汉军回到敦煌时,减员达十之八九。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汉武帝征发汉朝恶少年及边境骑兵六万人,战马三万匹,牛十万头,驴、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同时征发戌甲卒十八万屯于酒泉、张掖北、居延为后勤,发动第二次远征大宛之战。
此战汉军虽击败大宛,但回到玉门关时,汉军仅生还一万余人,军马千余匹,战损严重。两次大宛之战,使得汉朝上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不敢再轻易征发本国部队远征西域。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如此肆无忌惮的羞辱汉朝使者,并假意归附。
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成为汉朝君臣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一旦想起来就会隐隐作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汉人,陈汤">陈汤早就知道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在陈汤">陈汤看来,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不仅是一根刺,也是自己马上封侯的希望所在。
以军功封侯,是陈汤">陈汤摆脱自己贫贱的处境,成为大汉贵族,最快的途径。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匈奴早已经臣服西汉,北方边境几乎再无战争,只有遥远的西域还处于纷乱之中,陈汤">陈汤知道,西域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在去往西域的途中,陈汤">陈汤“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考察地形,收集西域各国的资料,心中逐渐有了一副完整的西域攻伐计划。他将这个计划告诉了甘延寿。
陈汤">陈汤说,“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夷狄畏惧服从强大的政权,这是他们的天性。西域本来属于匈奴,现在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犯欺凌乌孙、大宛等国,常替康居出谋划策,想降服它们。如果让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得到这两个国家,从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济月氏、山离乌弋,几年之内,西域的其他国家就会形势危急。
而且匈奴人剽悍,喜欢打仗,如果长期放纵他们,一定会成为西域的隐患。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虽然所在的地方相当遥远,但是没有坚固的城墙和强劲的剑弩用来防守,如果我们发动屯田的官兵,率领乌孙国的部队,一直打到他们城下,他们既不能逃亡也无法坚守,我们的千载功业可以一朝而成。
面对着陈汤">陈汤的计划,甘延寿心动了,他完全支持陈汤">陈汤的计划,并且表示立刻上奏中央,请求中央批准陈汤">陈汤的作战计划。陈汤">陈汤却制止了甘延寿的举动,他比甘延寿更明白如今的朝堂,汉元帝">汉元帝“柔仁好儒”不喜欢暴力,如果将自己的计划上奏朝廷,极有可能会被拒绝。甘延寿没有听从陈汤">陈汤的建议,仍然将计划报送给中央。
等待是痛苦的,明知道是不好的结果,仍要等待更加痛苦。陈汤">陈汤看着塞外漫天黄沙,心急如焚,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怎么能让它就这样白白溜走。汉武帝">汉武帝时,一天四次升迁的中大夫主父偃">主父偃曾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大丈夫活着,如不能以诸侯的礼仪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也要受五鼎烹煮的刑罚。陈汤">陈汤决定,再一次逆势而为,尽管这次极有可能会让自己万劫不复,但是,自己本身就已经声名狼藉,孑然一身,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呢!
矫诏出兵,大逆不道
陈汤">陈汤利用甘延寿生病的机会,向西域各国军队以及车师国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下达了征发调令,命令各部队集结于西域温宿国。甘延寿得知部队集结的消息后,大惊失色,自己上奏朝廷的计划还没有被批准,哪里来的调令。当见到立于阵前的陈汤">陈汤时,甘延寿得到了让自己绝望的消息,没有朝廷的调令,一切都是陈汤">陈汤自己的私下决定,这是矫诏,是大逆之罪。
甘延寿绝望了,他不明白为什么陈汤">陈汤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一意孤行。他当然不明白,甘延寿是良家子出身。汉代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享有一定特权的阶级。甘延寿没有经历过陈汤">陈汤遭受的苦难,他哪里会懂得,对于贫贱子出身的陈汤">陈汤来说,每向上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为求富贵只有弄险一途。
甘延寿想向士兵解释实情,却被陈汤">陈汤怒斥“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大家都已经集结完毕,等着立功,你小子是要破坏大家的好事吗?面对着陈汤">陈汤和众多磨刀霍霍的士兵,甘延寿欲哭无泪,只好和陈汤">陈汤一起写了一封谢罪的奏折发往长安,接着带领六路兵马,共计四万余人向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王城所在地前进。
陈汤">陈汤将六队士兵分两路,每路三队,一路从南道越过葱领从到大宛,一路由自己率领,从温宿国出发,经北道进入赤谷城,过乌孙,经康居边界到达阗池西面,在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王城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待战。
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看到陈汤">陈汤率领大军前来,惊慌失措,急忙派遣使者前去询问陈汤">陈汤为何而来。陈汤">陈汤只字未提自己的计划,而是对单于使者说,“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
你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不是说要依附我汉朝吗?我就是大汉派来接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妻儿入长安为质的人。陈汤">陈汤的这番话,让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傻眼了。自己当初假意归附的挑衅之言,如今却成了汉朝大军前来围剿自己的正当理由,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时间进退失据。
西北望,汉军射天狼
面对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试探,陈汤">陈汤一边虚与委蛇,一边继续带领士兵接近单于王城,最后在距离单于王城三里处,重新扎营。接着陈汤">陈汤派出百余名骑兵往来奔驰于单于王城下,试探匈奴士兵实力。试探结束之后,陈汤">陈汤和甘延寿分别指挥士兵,从四面围城,同时下令士兵开挖濠沟,堵塞城门,断绝匈奴退路。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陈汤">陈汤下令开始进攻,战斗从白天进行到夜里,匈奴大败,士气动摇。
郅支单于">郅支单于面对困境,想逃却无处可逃,最后只能自我安慰“汉兵远来,不能久攻。”亲自穿上铠甲,带领自己的妻儿立于城墙之上,决心坚守王城。面对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垂死挣扎,陈汤">陈汤严阵以待,下令总攻。
是役,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在混战中被汉军射中鼻梁,妻儿大多战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退入城内负隅顽抗。汉军一部分攻入王城内部,进行作战,另一部分则在外围抵御前来支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一万余人的康居国军队。战斗进入深夜,匈奴骑兵几次冲击汉军包围圈,均告失败。
战至第二天天亮,康居国军队率先不支,退出战斗,撤退回国,正当时,单于王城“四面火起,(汉军)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军手持盾牌,蜂拥而入王城,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带领一百多名残兵逃到自己的住所,妄图继续抵抗,最终失败身死。
汉军军候假丞杜勋砍下郅支单于">郅支单于首级,并在其住所搜出汉朝使者的两个符节,以及被害的汉使谷吉等人所带的帛书。此战,汉军一共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太子、名王等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迎着旭日朝阳,陈汤">陈汤豪气干云,他知道,此战之后,自己定会扬名西域。
战后的赏与罚
仗打赢了,陈汤">陈汤却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封赏。谈到封赏,陈汤">陈汤也是心中忐忑,毕竟自己矫诏在先,没有被下狱治罪已是万幸。但是陈汤">陈汤内心还有一丝期盼,毕竟自己斩杀的是匈奴单于,功大于过。
陈汤">陈汤确实给汉元帝">汉元帝出了一个难题,他十分赞许陈汤">陈汤和甘延寿的功绩,有心嘉奖他们,但是在朝中,却遭到了中书令石显">石显等人的反对。石显">石显并不是不赞赏陈汤">陈汤的功绩,而是觉得陈汤">陈汤矫诏在先,没有将他们处死已经是朝廷宽宥。如果再以军功嘉奖他们,给他们封爵,恐怕会引起更多的人为谋取军功,而矫诏兴兵,因此不应封赏陈汤">陈汤。汉元帝">汉元帝对石显">石显十分倚重和信任,面对着他的反对,也是举棋不定。
就在这时,另一位宗室重臣刘向">刘向,上书汉元帝">汉元帝,力主对陈汤">陈汤、甘延寿进行嘉奖。刘向">刘向奏疏有数百言,其核心意思是“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陈汤">陈汤斩郅支之首,扬汉家天威于昆仑之西,洗刷汉使谷吉被杀之耻,万夷慑伏,莫不惧震。这样功劳的是巨大的,可以称之为“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纵然有矫诏的罪名,但是瑕不掩瑜,必须给予陈汤">陈汤、甘延寿封赏。
刘向">刘向的话,打动了汉元帝">汉元帝,并最终促使汉元帝">汉元帝下旨赦免陈汤">陈汤矫诏之罪,同时封赏陈汤">陈汤和甘延寿。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陈汤封爵关内侯,每人赐食邑三百户,赐黄金一百斤。同时授任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陈汤为射声校尉。
刘向">刘向的谏言最终坚定了汉元帝">汉元帝封赏陈汤">陈汤的决心
蹉跎半生,陈汤">陈汤用自己的大胆和才能,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以自己的生命为筹码,赌赢了这场对富贵生活的追求。他以自己的独到眼光,看到了大汉帝国尊儒外衣下的尚武本质,利用自己的军事才华,奏响了继汉武帝">汉武帝远征大宛之后,大汉军队在西域又一次的铁血强音。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陈汤攻打匈奴虽然带着极强的个人功利色彩,但是正如他在战后上奏给汉元帝">汉元帝的奏折中所说的那样,“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陈汤是一名大汉人,他沐浴着大汉盛世余晖长大。即便在国内是贫家子弟,但是在西域,面对异族,他内心仍然充满着汉家的尚武精神和自豪感。他绝不能容忍,异族对汉家尊严的挑衅。纵使匈奴逃遁万里,他也要率军诛杀,明示天下。
参考资料:
《汉书•匈奴传下》《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