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孟达,三国中四易其主的小人,为何却屡受信任?

孟达,三国中四易其主的小人,为何却屡受信任?

来源:历史知识网

孟达">孟达,本字子敬,因刘备">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子度,陕西扶风人。原为刘璋">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刘备。孙吴偷袭荆州时因拒不发兵救关羽">关羽而触怒刘备">刘备,于是投奔曹魏,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情败露为司马懿">司马懿所杀。

这样一个反复小人,为何屡次得到信任并被重用呢?还得说孟达">孟达确实善于巧言令色、媚上有术。

一、四易其主

孟达">孟达是反复小人,是因为他一生当中曾四易其主,不比那个“轻于去就”的吕布">吕布差多少。

01

建安十六年,刘备">刘备初入蜀时,刘璋">刘璋法正">法正孟达">孟达各领兵二千,前往迎接。孟达">孟达很快就得到了刘备">刘备的信任,随后刘备">刘备就让孟达">孟达带着他的二千人,留在江陵驻守,后来任孟达">孟达为宜都太守,这是孟达">孟达第一次从刘璋">刘璋的属下变成了刘备">刘备的重臣。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关羽率大军围樊城、攻襄阳时,几次招呼刘封">刘封孟达">孟达发兵支援,刘封">刘封孟达">孟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直到关羽">关羽转胜为败也没发一兵一卒。关羽">关羽死后,刘备">刘备深恨孟达">孟达,加上孟达">孟达刘封">刘封“忿争不和”,所以“表辞先主(即刘备">刘备),率所领降魏。”

02孟达">孟达当时率部曲四千余归魏,正逢曹丕">曹丕刚刚继承王位,把孟达">孟达的归降视作“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所以有点喜不自禁。加上曹丕">曹丕“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随后又派几位善于观察人物的臣下去看孟达">孟达其人到底如何?

对此,孟达">孟达自有应对之术。“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辨过人,众莫不瞩目。”所以观察孟达">孟达的那些人向曹丕">曹丕汇报时,有的说孟达">孟达是“将帅之才也”,有的说孟达">孟达是“卿相之器也”。这样一来,曹丕">曹丕就更信任孟达">孟达了。曹丕">曹丕死后,这个孟达">孟达又耐不住寂寞了。

“自以久在疆场,心不自安。诸葛亮">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

本来,诸葛亮">诸葛亮孟达">孟达几次通信,已经谋划好了共同起兵,哪知道孟达">孟达虽然媚上有术却总是处理不好与左右的关系,所以在这关键时刻,素与孟达">孟达不和的魏兴太守申仪,向司马懿">司马懿告密。

司马懿">司马懿孟达">孟达突然发难,先写信给他,详为慰解。这边稳住孟达">孟达,那边司马懿">司马懿亲率大军昼夜兼程前去讨伐,至新城半个月的路程八天赶到,八路攻城,十六天斩孟达">孟达

二、屡受信任

孟达">孟达的为人,当时也有人看得很清楚。刚刚投降曹丕">曹丕时,司马懿">司马懿就说孟达">孟达“言行倾巧”,后来又说“达无信义”。诸葛亮">诸葛亮与已经降魏的孟达">孟达通信时,谏议大夫费诗">费诗就表示反对,说:“孟达">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刘璋">刘璋为振威将军),后又反叛先帝(即刘备">刘备),反复之人,何足与求邪?”说得诸葛亮">诸葛亮“默然不答”。

然而,以曹丕">曹丕之才能、诸葛亮">诸葛亮之精明,却为什么都信任孟达">孟达这个反复之人呢?从客观上说,曹丕">曹丕初继王位,有人来降,这样的大好事当然可以令其脑袋发热;诸葛亮">诸葛亮以弱斗强,以小谋大,数次北征,无功而返,利用一下孟达">孟达这个降将也属不得已而为之。

孟达">孟达来说,其人极其善于展示自己,获得主上欢心。看看《三国志.刘封">刘封传》中记载的孟达">孟达刘封">刘封一同投降曹魏的信,就可知孟达">孟达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

刚刚投靠魏国,就通过“进见闲雅,才辨过人”,使魏国的多数人“莫不瞩目”,使魏主曹丕">曹丕不仅信任有加,甚至“待之太猥”。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