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去年,萧衍">萧衍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顺利推翻了萧宝卷">萧宝卷的统治,掌握了南齐的大权,新年刚过,一月九日,萧衍">萧衍让宣德太后入住皇宫,临朝称制,而他本人则自行解除了临朝称制之权。投桃报李,十三日,宣德太后晋封萧衍">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授予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待遇。二十日,萧衍">萧衍又以皇太后的名义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兼尚书令。
此时的萧衍">萧衍与当年的刘裕">刘裕和萧道成">萧道成一样,虽然满心希望早日登上皇帝宝座,却又碍于脸面不好开口,而恰在这时,萧衍">萧衍的老友大司马咨议参军范云">范云、骠骑将军司马沈约">沈约和记室参军任昉">任昉三人看出了萧衍">萧衍的心思。而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虽然是萧衍">萧衍的老友,但是,在萧衍">萧衍起兵的整个过程中,寸功未立,如今,萧衍">萧衍改朝换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只有主动提出禅代并为禅代积极工作,才能成为佐命功臣,在新朝里占据一席之地。沈约">沈约首先含蓄地对萧衍">萧衍提及此事,但萧衍">萧衍一开始装聋作哑,未予理睬。过了几天,沈约">沈约正式对萧衍">萧衍提出这个动议,萧衍">萧衍表示同意。
沈约">沈约出宫后,萧衍">萧衍又将范云">范云召来商议,范云">范云说的意思与沈约">沈约大体相同。萧衍">萧衍说∶"智者所见,竟如此一致。明早可带着沈约">沈约一起前来。"范云">范云出宫后,告诉了沈约">沈约。沈约">沈约对他说∶"明早你一定要等着我一起。"范云">范云点头同意。
谁知,第二天一大早,沈约">沈约却不等范云">范云,抢先入宫。萧衍">萧衍见他先来,就让他起草禅让诏书。更绝的是,沈约">沈约不慌不忙地从衣袖中拿出了早已写好的各类文稿,甚至新朝的人事安排都已起草妥当,交给萧衍">萧衍过目。萧衍">萧衍大喜,看后,几乎没有做什么修改。
不一会儿,范云">范云也来到了殿门外,却被侍卫阻拦,不能入殿。他只好焦急地徘徊在寿光阁,不停地说∶"怪事!怪事!"
等到沈约">沈约走出大殿,范云">范云赶忙询问∶"给我安置个什么官?"沈约">沈约但笑不言,只是伸出左手示意,指尚书左仆射。范云">范云立即心领神会,不禁笑道∶"没让我失望。"
又过一会儿,萧衍">萧衍召见范云">范云,对他说:"平时与沈约">沈约相处,没有觉得他有过人之处,今天的他才气纵横,可谓是见识高明。"又说:"我起兵以来已经三年,各位功臣诸将,确实有很大功劳,但成就我的帝业的,是你们两位啊!"
决定下来后,萧衍">萧衍加快了篡权的步伐。一月二十五日,他让宣德太后给自己晋封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梁公,以豫州的梁郡、历阳郡,南徐州的义兴郡,京畿的淮南郡、宣城郡、吴兴郡、会稽郡、东阳郡、新安郡(另一个郡不详)等十个郡为梁国,备九锡之礼,位在诸王之上。
萧衍">萧衍当然又装模作样地坚决推辞一番,群臣反复劝说,他就是不接受。直到二月二日,他才勉强接受了任命。二月三日,萧衍">萧衍宣布齐明帝萧鸾">萧鸾的侄儿、湘东王萧宝晖谋反,将他及其两个弟弟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兄弟三人全部诛杀。
二月二十七日,宣德太后又下诏晋封梁公萧衍">萧衍为梁王,并将梁国又增加了豫州的南谯郡、庐江郡,江州的浔阳郡,郢州的武昌郡、西阳郡,南徐州的南琅邪郡、南东海郡、晋陵郡,扬州的临海郡、永嘉郡十个郡,与以前的加起来共有二十个郡。萧衍">萧衍照例没有同意,相国左长史王莹等人率领百官反复劝说。四天后,皇太后又下令送给梁国钱五百万,布五千匹,绢一千匹。到三月五日,萧衍">萧衍才接受,赦免梁国国内以及京畿之内死刑犯以下的罪犯。第二天,又命萧衍">萧衍的帽子上可以像皇帝那样悬挂十二条穗子,仪仗队打起天子专用的旗帜,出入要净街,乘坐天子车马,可以演奏有六十四人参加的集体舞。
三月十三日,萧衍">萧衍又下令将萧宝融">萧宝融的三个弟弟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处死。萧衍">萧衍诛杀齐明帝萧鸾">萧鸾的儿子们,既有为哥哥萧懿报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萧衍">萧衍诛杀萧宝攸等人时,也派兵包围了鄱阳王萧宝寅的府邸。萧宝寅的宦官颜文智与侍从麻拱、黄神密谋救出萧宝寅。他们提前在长江边上准备了一条小船,趁夜从墙内挖了一个洞,让萧宝寅从府中偷偷逃了出来。萧宝寅身着黑色短袄,腰间挂了一千多钱,脚穿一双草鞋,在黑夜中摸索着逃至江边。等到他来到江边,双脚起满了水泡,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等到第二天早晨,守卫部队才发现萧宝寅不见了,开始搜捕。
十六岁的萧宝寅假扮成一名渔夫,随波逐流,上上下下来回数十里,没有引起追兵的怀疑。等追兵们散去后,他才驾船渡江到了长江对岸,投奔到一个叫华文荣的百姓家中。华文荣与侄儿华天龙、华惠连三人又将萧宝寅藏匿在山涧之中,租来一头毛驴让他骑着,昼伏夜行,朝寿春而来。萧宝寅年纪幼小,加上连日徒步奔波,面容十分憔悴,见到他的人们都认为他是被人贩子贩卖的,北魏寿春下属的东城戍主杜元伦经过盘问,确定萧宝寅确实是萧鸾">萧鸾之子后,对他以礼相待,并迅速向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报告,元澄派出车子前去迎接。在寿春,萧宝寅请求为死去的二哥萧宝卷">萧宝卷服丧。元澄表示同意,并前去吊唁。寿春城内很多人都曾是萧宝寅的旧属,这些人前来吊唁,萧宝寅也都接受了,唯独夏侯一家萧宝寅不予接待,这是因为荆州的夏侯详投靠了萧衍">萧衍之故。
第二年,萧宝寅被送至洛阳,北魏宣武帝对他非常器重。来到洛阳后,萧宝寅跪在宫门之外,请求北魏出兵南伐,以雪国恨家仇。当时,天上刮起了大风,下起了瓢泼大雨,但萧宝寅还是跪在那里,一动不动,后宣武帝任命其为东扬州刺史。
萧衍">萧衍没有诛杀萧宝卷">萧宝卷的长兄萧宝义">萧宝义,并不是他突然有了恻隐之心,而是因为萧宝义">萧宝义一直就是一个废人,是个哑巴,不用担心他会谋反。在萧衍">萧衍诛杀三王的同月,庐陵王萧宝源也去世了,死因不明。至此,齐明帝萧鸾">萧鸾的儿子们仅剩下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萧宝义">萧宝义和侥幸逃到北魏的萧宝寅三人了。
在萧衍">萧衍大肆诛杀南齐宗室诸王的同时,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也开始从江陵东下了。临行前,他任命夏侯详为荆州刺史,但夏侯详哪敢接受?于是,萧宝融">萧宝融只得任命萧檐为都督荆州湘州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三月二十八日,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一行">一行抵达了姑熟(安徽省当涂县),在这里,他下诏向梁王萧衍">萧衍禅位。
四月三日,宣德太后下令说:"禅让诏书已经送到了,萧宝融">萧宝融指示要将皇帝宝座禅让给梁王,明天,我会登临大殿,派出使者将皇帝玉玺送给梁王,之后,我也将迁出皇宫。"四月四日,皇太后又发布诏书,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将皇帝玉玺送给了萧衍">萧衍,萧衍">萧衍又田怩作态一番,南齐819名官员、梁国117名官员同时上书劝进,太史令蒋道秀又历数64条天文预兆劝说,萧衍">萧衍这才最终答应。
四月八日,萧衍">萧衍在建康南郊正式登基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天监元年。至此,南齐灭亡,共存续24年,历7位皇帝。
萧衍">萧衍素来非常敬佩大哥萧懿,因此,就在他即位的当天,就追赠萧懿为丞相,封长沙王,谥号宣武。数日后,才又追赠次兄萧敷、四弟萧畅、五弟萧融。
四月九日,梁武帝萧衍">萧衍下诏拜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为巴陵王,在姑熟就地修筑宫室;尊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萧宝融">萧宝融之妻王舜华(王俭孙女)为巴陵王妃。南齐帝国的王爵、侯爵有的降一级,有的被废除,只有在刘宋灭亡时被南齐册封的汝阴王刘准">刘准除外。
当时,萧衍">萧衍本打算将南海郡(广东省广州市)划为巴陵国,让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居住。沈约">沈约却建议道∶"古今情况不同了,魏武帝曹操">曹操说过∶'不可图虚名而受实祸。'"萧衍">萧衍听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派遣亲随郑伯禽">伯禽前去姑熟,强迫萧宝融">萧宝融吃下金块。萧宝融">萧宝融说∶"要我死不用金块,只用美酒即可。"他喝得烂醉如泥,郑伯禽">伯禽将其杀死了,时年十五岁。萧宝融">萧宝融死后,被萧衍">萧衍追尊为齐和帝,安葬在恭安陵。萧衍">萧衍杀害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后,就封哑巴萧宝义">萧宝义为巴陵王。
萧衍">萧衍诛杀了齐明帝萧鸾">萧鸾的儿子们,但萧道成">萧道成次子萧嶷一支意外地保留了下来,并在梁朝受到重用,他们主要是指在齐明帝时期侥幸活下来的萧道成">萧道成次子萧嶷的儿孙们。萧嶷共有十六个儿子,在梁朝都担任了官职,其中萧子恪、萧子范、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六人以文学知名,平安">平安度过一生。
即位后的梁武帝萧衍">萧衍还是比较简朴的。过去的皇帝只穿新衣,而萧衍">萧衍改穿洗涤过的衣服,吃饭也很简单,只吃素食。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他注重选拔那些廉洁的官员,对每一位新任官员,萧衍">萧衍总要将他们召至宫中教育一番,勉励他们勤政廉政。他还下令要求,对于有才能的小县县令,要提拔担任大县县令;大县县令有才能的,要提拔担任郡守。建安内史到溉">到溉(到彦之">到彦之曾孙)、晋安太守刘翮、长沙内史邱仲孚、宣城太守何远都以廉洁、有才能而著称,在梁武帝的倡导下,梁朝官场上逐渐形成了一股廉洁之风。
梁武帝为了了解民情,他还专门下诏,在皇宫门前的谤木、肺石两边各安置了一个举报箱,百姓有什么建议意见都投到谤木旁边的举报箱内;如果有冤情的,投到肺石旁边的举报箱里。按∶谤木是上古帝尧">尧在宫门前设置的丁字形木架,让人们写下批评政府的言论;肺石,有冤情被各级官吏压制的百姓,可以站在上面,三天后,由法官审理并直接上报君主。萧衍">萧衍还下令减轻刑罚,对于那些犯有鞭刑的人,允许以钱赎罪。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