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立下灭蜀奇功的邓艾为何下场凄惨

立下灭蜀奇功的邓艾为何下场凄惨

来源:历史知识网

到了假期,明哥就不写房事了。就继续写三国吧。

公元263年,此时已经成为魏国权臣的司马昭决定伐蜀。此次伐蜀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的。这也是我们为何总是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在这里就先简单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自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掉曹爽,掌握魏国实权以后。司马懿司马师就开始逐步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巩固自己的权力。

▲高平陵之变宣告司马氏崛起。

他们打压和排挤曹魏的宗室和亲曹魏皇族的士族,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党羽,逐步把整个曹魏政权的中央到地方全部渗透。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着掌权。司马师的能力堪比司马懿,从高平陵政变到平定淮南二叛,司马师是帮助司马家平稳地过渡最危险时期的关键人物。

▲如果没有司马师,司马家族想要换房本几乎不可能。

可惜司马师在平定淮南二叛后病发身亡,而且他也没有儿子,弟弟司马昭便成为了司马家第三代权臣。比起司马师司马昭的能力就差远了。

司马昭没有司马师的文武兼备。

就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司马昭的能力吧。第一件就是公元252年,司马师发动伐吴战争,这场战争的本质是要学曹家“更进一步”,立下能堵住众人嘴巴的功劳。必须得“刷战功”。

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为主帅伐吴,这场战争司马师并没有灭掉吴国的计划,只是想通过打一场胜仗立威,方便自己篡位。可惜司马昭统帅的大军惨败于吴国诸葛恪之手。

此战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不但令司马家声望大损,也直接导致了司马师不可能当曹丕了。战后司马昭问诸将谁来担责?手下王仪说:“责任在统帅。”司马昭大怒,就把王仪砍了。

▲领导在关键时刻不敢担责是大忌。

最后是司马师主动揽责,只处罚了自己和弟弟司马昭,把司马昭的职务给撸了,其他参战诸将都没惩罚。通过这场战争可以看出,司马昭的统兵能力并不强。

另一件事就是司马昭当街杀皇帝。尽管在历史上,皇帝和权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是,把一个没有明显过错的皇帝当街杀了,这事情连王莽董卓都不敢干,偏偏司马昭干了。

▲这场众目睽睽之下杀皇帝的戏码,让司马昭声望大跌。

最后司马昭处理的办法,就是把直接参与当街刺杀曹髦的工具人成济拉出来当替罪羊砍了,用以平息民愤。

▲这件事也基本上让司马昭的篡位梦破碎了。

伐蜀的主将人选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发动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蜀汉的姜维屡次带兵进犯,这给了司马昭开战的借口。但实际上,同样是司马昭需要战功来对内立威。

当然,打仗并不是儿戏。司马昭伐蜀的背后逻辑是,此时蜀汉内部出现了动荡。蜀汉皇帝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开始打压主战派的姜维。当然,姜维也太能搞事了,连年带兵伐魏,但是年年取得的战果都不大,反而把蜀汉的经济搞崩溃了,蜀汉内部对姜维怨声载道。

司马昭伐蜀引来了曹魏内部的一片反对之声,唯独只有钟会支持。其实,从后来曹魏军队的兵力配置,基本上也可以看出,司马昭伐蜀,并不是真的想要把蜀国灭掉。而只是想拿下蜀汉的汉中地区。因为当时,出兵攻蜀的兵力才十来万,这点兵力就想发动灭国级别的战争不靠谱呀。

汉中这个地方是当年曹操惨败给刘备,还损失了大将夏侯渊的地方,曹魏失去汉中地区已经60多年了,只要拿下汉中,司马昭就能跟曹操平起平坐。毕竟连曹操都拿不下来的汉中,被司马昭拿回来了。

司马昭的真实意图可能并不是真的想把蜀国灭掉。

从此次战争的人事安排上,也可以看出司马昭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并不是傻。伐蜀军队的总指挥是钟会钟会不但是司马昭的嫡系,深度参与了司马昭的各项政治决策,并且屡屡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同时,他还是太傅钟繇的儿子。属于头马+二代的属性。除了钟会司马昭当时也不会放心把军队交到其他人手里。

钟会是一直跟在司马昭身边的铁杆嫡系。

钟会能不能打其实不重要,只要稳步推进,不打败仗就行。司马昭钟会配了两个能打的边路,一个邓艾,一个诸葛绪邓艾司马懿时代就提拔起来的,也属于司马家的自己人。同时,邓艾才华横溢,是三国后期魏国仅有的几个能统帅大兵团作战的将才。但其本人性格刚直,还有口吃的毛病,得罪了不少人。

邓艾在当时属于难得的文武全才。

另一路的诸葛绪是雍州刺史,属于本地官员,熟悉当地的情况,可以从旁辅助策应钟会的主力部队。

偷袭阴平灭蜀成功

本来事情的推演就如同司马昭事先预想的那样,钟会的主力部队稳步推进,拿下汉中以后,就被剑阁天险挡在了外面。从剑门关入四川是最快的道路,但是剑门关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剑阁险峻,只要敌方不犯错误,是没有任何机会攻下的。资料来源:地图帝

钟会姜维在剑阁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让钟会也没办法,打算见好就收,回去复命了。邓艾则提议出奇兵走阴平,绕过剑阁,直插姜维后方,如果姜维退兵,则剑阁拿下。如果姜维不退兵,则直逼成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阴平突袭。这场突袭有多难呢?首先要穿过700里无人区,而且这边山高谷深,都是原始森林。想带领成建制的军队穿插过来是,后勤补给就是大问题。而且在原始森林里一旦迷路,后果是灾难性的,军队不用打就崩了。

▲如果部队人数太少,即使穿插过来,那也是送人头的。

所以,蜀国不会花成本去守这边,只要魏国人敢从这边下来,马上就有军队把他们拍死。当邓艾带人突破阴平以后,蜀国马上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领大军过来剿杀邓艾

▲蜀汉把邓艾的军队当做是来送人头的。

这场绵竹之战堪称邓艾的生死战。钟会之所以同意邓艾的奇袭策略,就是觉得邓艾这个策略太不靠谱了,邓艾自己想去送人头,钟会当然没有理由拒绝。结果,绵竹之战邓艾打出奇迹逆转,大败蜀汉军,蜀汉主将诸葛瞻阵亡,邓艾兵锋直逼成都。

后来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刘禅投降,蜀汉灭国。当邓艾抢下灭蜀头功的时候,他跟钟会就彻底决裂了。

这场仗可以说邓艾超神发挥,取得了超出司马昭预期的重大成果。但邓艾没有领会老板的真实意图,就擅自扩大战果,为其后面的悲剧下场埋下了伏笔。

邓艾的悲剧结局

接下来,邓艾在成都的所作所为就让人大跌眼镜了。邓艾自作主张,将刘禅封为骠骑将军,然后又用蜀汉的国库大肆封赏跟随自己从阴平一路过来的有功将士,对蜀汉投降过来的人也全都封赏。

邓艾干的这件事情触碰到了司马昭的底线,你邓艾虽然是司马家的人,但是对刘禅怎么安排,怎么奖励有功将士,这应该是司马昭来做的事情。你邓艾自作主张,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邓艾把老板该干的活给抢了,到底是几个意思?

所以,在司马昭看来,邓艾的举动就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再加上,此时钟会和没能拿到灭蜀头功的诸将纷纷对邓艾的行为各种添油加醋地抹黑,这让司马昭的对邓艾日渐不满。

后来,邓艾又化身作死小能手,上书司马昭建言应该以蜀汉为基地,囤积钱粮,打造战船顺流而下,一举灭掉东吴。还建议厚待蜀汉降臣,收买人心等。

▲这份建议本身是正确的,后来司马家也是这么执行的。

但问题是,由邓艾说出来不合适。这等军国大事,必然是司马昭跟身边心腹谋划的,比如由贾充来说。哪里轮得到邓艾一个在外统兵的将军来说呢?这不是在教老板如何做事吗?

再加上此时钟会邓艾为眼中钉,一直想收编邓艾的部队。截获邓艾司马昭的书信后,钟会模仿邓艾的笔记给司马昭写了一封态度语气傲慢的书信,彻底激怒了司马昭

司马昭邓艾起了杀心。

邓艾的悲剧结局就此注定。

无论事实的真相如何,邓艾是不是被冤枉的,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邓艾必须死。司马昭大概率也知道邓艾是被冤枉的,但是他仍然将错就错。

写在最后

这个故事实际上告诉了人们,有才的人并不一定能活到最后。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