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蜀汉亡国,姜维的责任有多大?一个战略上失误,一个战术上短视

蜀汉亡国,姜维的责任有多大?一个战略上失误,一个战术上短视

来源:历史知识网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出动十八万大军三路伐蜀,曹魏朝中上下除了钟会力主支持之外,包括长期在西线和蜀汉作战的邓艾在内的大多数人持反对或保留意见,毕竟蜀汉一方的顶梁柱姜维仍屯兵沓中,就在一年之前的262年姜维还主动出兵攻魏,所以朝中大部分人都认为灭蜀之战没有那么顺利,至少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

可是结果却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司马昭8月出兵,11月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短短三个月时间蜀国居然就亡国了!当然蜀汉亡国有其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比如国力弱小、蜀国上下厌战情绪浓烈、邓艾兵行险着等等,但是作为掌管兵权的蜀汉大将军姜维无论如何都要为此承担一定责任,那么蜀汉亡国,姜维的责任有多大?一个战略上失误,一个战术上短视,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

汉中是蜀汉的门户,外敌入侵第一个要攻克的就是汉中,所以司马昭十八万大军中负责进攻汉中的钟会主力就有十二万兵马,可是自219年刘备拿下汉中以来,曹魏不是没有攻打过汉中,但是无一列外的都被击退,汉中依然安然无恙,那么为何钟会一来短时间内没费多大劲就先后拿下了南郑、汉城、乐城,并攻克了阳安关?我们从头说起。

刘备拿下汉中后力排众议选定魏延出任首任汉中太守,不得不说刘备的眼光还是相当厉害的,魏延防守汉中的策略是“错守诸围”,简单点说就是因为汉中地势险峻而复杂,外敌入侵基本上都是走小道进入汉中,所以魏延在这些小道出口处分兵驻守和相互支援,可以说是寸土必争,奉行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守策略。

受地理环境制约曹魏每次进攻不可能派出重兵,所以这一策略可攻可守取得很大成效,魏延之后的吴懿王平等人奉行的也是这一策略,汉中因此安然无恙。但是到姜维掌兵权后,一方面可能是兵力不足,另外一方面姜维觉得这个策略只守不攻有点被动,所以他转而奉行“敛兵聚谷”的策略,也就是放弃外围把敌人放进来打,重兵只要守住汉城、乐城等几个关键城池。

钟会没费多大劲就突破汉中防线来看,显然姜维犯了战略性的失误,这一策略是失败的,其实这也不能过多苛求姜维,因为蜀汉国力疲弱,各个要道都要分兵驻守,兵力后勤等等都是不小的压力,姜维只能收缩兵力孤注一掷。

诸葛亮曾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为此他曾在阴平小道派兵驻守,只是诸葛亮死后驻守的士兵被撤了,正是这一不经意的行为却成了日后蜀国灭亡的关键,邓艾正是绕过姜维钟会重兵对峙的剑阁,从阴平小道奇袭江油才最终兵临成都导致蜀国灭亡。

姜维战术上的短视就在于他同样对阴平小道的重要性估计不足,或者他压根就没考虑邓艾会偷渡此处;在姜维从沓中回师骗过诸葛绪抵达阴平桥头的时候,邓艾追兵还在后面,他本有时间可以安排人马把守阴平小道以防万一,不要多一千人就足够了,如此一来邓艾想要从阴平偷袭成功绝无可能,姜维钟会在剑阁对峙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至少蜀汉不可能那么快亡国!

蜀汉亡国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刘禅本人,但是作为大将军的姜维连续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和短视,也是造成蜀汉快速亡国的原因所在。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