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扫平七国之乱,挽救西汉危亡的周亚夫为何落得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

扫平七国之乱,挽救西汉危亡的周亚夫为何落得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

来源:历史知识网

序言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继位的第三年,西汉爆发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皇族诸侯武装叛乱,其锋芒一度逼近京畿。

景帝刘被迫诛杀晁错以求诸侯退兵,在妥协无果的情况下,大将周亚夫临危受命镇压叛军。

经过三个月艰苦斗争,成功平定这次叛乱,取得中央集权对地方割据势力的胜利。

前149年,周亚夫升任丞相,一时大红大紫,权倾朝野,然而好景不长,六年后,汉景帝就以谋反之名逮捕周亚夫周亚夫悲愤之余,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这样的结局不免令人唏嘘,但其背后却有复杂的政治原因,周亚夫无形之中被卷入其中,成为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被预言“饿死”的名门显贵

说起周亚夫,其来头可不小,他的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周勃曾铲除诸吕,拥立文帝刘恒继位,维护刘氏皇权统治,在汉文帝时期曾担任太尉、丞相。

由于出身显赫,周亚夫从小就深受父亲熏陶,对朝政和军事有很多了解,但由于他是次子,按照过去的嫡长子继承制,周亚夫是没有机会继承父亲的爵位的,仅仅做了个河内郡守。

有一天,周亚夫请一位叫许负的老妇人到自己的官府为自己看相,许负可不简单,她曾经为薄姬看相,预言她会生下天子,果然刘恒继承皇位,也就是汉文帝

刘邦还封许负为鸣雌亭侯,一个女相士能得到如此爵位,可以说是相士领域的佼佼者了。

许负周亚夫看完相后,说:

“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并说:

“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

“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已经到了嘴角,这是饿死的面相。”

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三年后周亚夫的命运发生转折。

他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周亚夫,所以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身份继承父亲的绛侯爵位。

由于当时匈奴经常南下骚扰汉朝,周亚夫汉文帝征调边关,成为边疆守将,自此周亚夫由政入军。

由于周亚夫治军严明,尤其是在汉文帝前往其驻地细柳阅兵时,赫赫军威军容让文帝十分满意,并将其升任中尉,掌管京城兵权。

在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要重用周亚夫,并说周亚夫是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

实践证明文帝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刘继位的第三年,西汉爆发七国之乱,叛军如排山倒海之势。

紧急危亡时刻,是周亚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剿灭叛军,维护了西汉的统一。

但刘的亲弟弟梁王刘武却因为周亚夫在平叛中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为其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被迫卷入皇室内部斗争

公元前152年,周亚夫被景帝提拔为丞相,此时的周亚夫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加上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的威名和贡献已不亚于他的父亲周勃

但与周勃相比,周亚夫性格过于耿直且锋芒毕露,在军队中或许是优点,但到了政治上就成了劣势,并很快得到应验。

此时的汉朝宫廷正上演激烈的皇储争夺战,王娡为了让儿子刘彻上位为太子,与已成为太子的刘荣的母亲栗姬进行明争暗斗。

在这场宫斗中,刘逐渐偏向王娡,对栗姬产生厌恶,并打算废掉刘荣周亚夫得知后激烈反对。

在刘看来,立谁当太子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作为朝廷大臣,在没有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就去干涉皇帝,这种行为在刘心中就是僭越。可是周亚夫毕竟是丞相,也不好说什么。

但后来又发生两件事,让周亚夫接连踩雷。

一件是窦太后让刘封皇后王娡的兄长王信为侯,没等刘做出决定,周亚夫就以刘邦的“非刘不王,非功不侯”为由挡了回去。

再次没有说话,但已经很不高兴了,汉朝以孝治天下,太后的话,皇帝一般是要听的,你周亚夫不仅不站在皇帝的立场考虑,还拿高祖皇帝来压人,岂有此理。

不久,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

周亚夫又反对说:

“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景帝这次爆发了,直接驳了回去:

“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

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非常失落,既然皇帝不听,那就托病辞职,景帝也借坡下驴,批准了他的请求。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政治斗争的本质就是穷追猛打,斩草除根。

飞鸟尽,良弓藏

对于景帝而言,保住汉家江山是他唯一的目标,随着自己渐渐老去,年幼的刘彻势必要接过权杖。

所谓主少国疑,景帝觉得必须把所有对皇位的潜在威胁全部清理干净,放眼朝堂,已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除了赋闲在家、扫平七国之乱的军中元老周亚夫

在景帝看来,周亚夫一方面功高震主,另一方面,作为周勃的儿子,父子两辈在军中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而且周亚夫脾气火爆,年轻的刘彻哪是他的对手。

但景帝在动手前,还是要试探一下再做决定。

有一日,景帝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与其说是请吃饭,倒不如说是对他的敲打。

在场有很多臣子,每个人一张桌,面前都有筷子、刀叉用于切肉吃肉,可唯独周亚夫的餐桌上什么餐具都没有。

周亚夫怒火中烧,大声质问管事,这一切都被景帝看在眼里,周亚夫不明白这是皇帝对他的告诫。

是否给予全在于皇帝,大臣没有主动要的资格,周亚夫哪懂这个道理,可这一切都被景帝认为目中无人,景帝笑着对他说:

“莫非吃肉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

景帝转过头对刘彻说:

“这样的人你能镇得住吗?”

至此景帝下定决心,扳倒周亚夫,但周亚夫已不在朝中任职,很难找到什么把柄,正苦于无计可施的时候,周亚夫不争气的儿子帮了景帝一把。

周亚夫儿子周阳见父亲年老,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发丧时用,在当时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

周阳给佣工的期限短,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景帝立刻派人追查,将周亚夫交给官廷尉审理,廷尉质问周亚夫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拒不承认,咬定是儿子买的丧葬品。

期间廷尉还不断对其挖苦讽刺,并说:“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本来就很耿直,属于宁折不弯的类型,发生这种事就是对他的羞辱,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小结

小编看来,周亚夫是一名出色的军人,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由于不懂得委曲求全和审时度势,最终造就了最后的悲剧,但不可否认,是周亚夫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西汉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巩固中央皇权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