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诸葛亮的本事无人可比,只因手中缺了一件东西,最后没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本事无人可比,只因手中缺了一件东西,最后没能统一天下

来源:历史知识网

古人常说:莫以成败论英雄,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自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主观努力与客观因素缺一不可。英雄好汉本事再大,也没人能保证他能事事必成,笑到最后。因此从古到今就有两种英雄,一种是成功的英雄,一种是失败的英雄。楚霸王项羽,蜀汉丞相诸葛亮,明朝义军首领李自成,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奋斗一生却未能得偿所愿,令后人无限惋惜。

三人之中,项羽自身性格存在很大缺陷,后人评价他''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很有道理。他的战略战术也显得较为粗放,失败不足为奇。李自成的霸业之路更是漏洞百出,既不考虑建设牢固根据地,也不注重招揽贤才,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只有诸葛亮,谋勇兼备,用兵打仗、治国理政、选将用人,无一不精,最后也归于失败,千古之后他的失败之原因仍然难有定论。

不过,在诸葛亮未能帮助蜀汉一统天下的背后,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回顾一下他的历次出征曹魏、北伐中原的战事就会明显看出,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几乎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显示出高超的用兵技巧。他之所以屡屡遭遇挫折,只是因为手中缺了一件关键之物。少了这件东西,再大的英雄也难有所作为。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时,选择了魏国的陈仓城。诸葛亮的攻击方向选择的非常准确,陈仓恰恰是魏国防守的薄弱环节,当时只有郝昭带领1千多人防守,诸葛亮带领重兵突然出现在陈仓城下,志在必得。魏将郝昭虽然骁勇善战,无奈众寡悬殊,眼看即将攻破之时,蜀军断粮了。蜀军进军路线远离蜀汉本土,当时的交通状况和运输条件,难以长期支撑数万人的粮草供应。兵无粮自散,诸葛亮本事再大,士兵们饿着肚子也拿不动刀枪,只能无奈撤军。

第四次出祁山之时,面对司马懿的曹魏大军,蜀汉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连续取得上珪、卤城等大捷,司马懿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兵折将,是几次北伐中原战事中形势最好的一次。但是随着战事时间延长,蜀汉粮草供应再度紧张。加之夏秋之交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行,后方负责筹集运送粮草的李严连连告急,甚至派人奔赴前线直接''呼亮来还''。眼看士兵们手中的饭碗又要空了,诸葛亮万般无奈,只得忍痛放弃大好形势,匆忙撤军,不败而败。

更为糟糕的是,对手司马懿老奸巨猾,敏锐意识到了诸葛亮的弱点,并迅速把握住,使之成为扼杀蜀汉进攻的杀手锏。在诸葛亮对曹魏的最后一战中,司马懿就把这一招派上用场,深沟高垒闭门不出,有意制造长期对峙局面,想使蜀汉粮草耗尽,不战而胜。诸葛亮急的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想来个激将法,司马懿抱定决心绝不出战,诸葛亮也无可奈何。三次北伐都是因缺乏粮草无疾而终,实在遗憾。

不过诸葛亮也已找到了破解缺粮的办法,发动士兵就地垦荒屯田,自种自收,蜀汉缺粮问题有望缓解。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诸葛亮长期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溘然长逝。蜀汉北伐中原统一大业就此夭折。可以设想,如果蜀汉能够解决前线粮草供应问题,让诸葛亮手中不再缺粮,诸葛亮北伐曹魏必然又是另一番景象,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