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孩掏鸟蛋,竟发现了佛门“宝贝”,专家却停止展览,或再看不到

小孩掏鸟蛋,竟发现了佛门“宝贝”,专家却停止展览,或再看不到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佛教”虽是外传,但在中土的发展史却有数千年之久;公正的说,虽有本源道教,但论其发展,比之佛教似乎略逊一筹,仅是从流传下来的“宝物”也能看出这一点。就以佛教众多“宝贝”为例,目前发现的就有“雷峰塔地宫”、“法门寺地宫”等等,其代表便是成殓释迦摩尼真身舍利的“金棺银椁”等等;除了这些之外,在苏州还有座“瑞光寺”,1978年,几个小孩本想掏鸟蛋,却无意间又将一件佛门“宝物”重现人间。

苏州“瑞光寺”,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国吴越时期,传说初建于赤乌四年,是孙权继位后迎请西域高僧专门建造的一座大型寺庙,也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项佛教工程;之后孙权母亲离世,孙权又在“瑞光寺”中建起一座十三层“百宝舍利塔”。由此,“瑞光寺”便成了黄河以南最为知名的佛教圣地,孙权之后历代帝王皆有修缮扩建;再到北宋年间,“瑞光寺”内又建起一座七层“八面玲珑塔”,史料记载足有43米高,以此塔亦可看出当时“佛教”在中土的崇高地位。

当然,历经数千年风雨,世间也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烽烟,到了1978年,“瑞光寺塔”饱经风霜,残缺之态尽显;这天几个小孩到塔前游玩,听见塔上时有小鸟啼鸣,一时兴起便计划着上塔“掏鸟蛋”。几个孩子上到塔内第三层时,小鸟的叫声似乎就在附近;一个孩子在塔内砖墙上摸来摸去,本想看看有没有可以钻出去的缝隙,谁知无意间发现了几块砖是可以活动的。等孩子将砖块抽出墙壁,呈现在眼前的却不是预想的“鸟窝”,而是一个黑漆漆的“密室”;几个孩子不敢进去,只能拿砖块扔进去试探一下,传回的居然是一声悠远回音,由此可证其内部空间很大。

几个小孩不敢进入,只能回家寻找大人,随后这一消息也惊动了当地有关部门。考古专家听闻后也是一惊,如果出现塔下“地宫”,这还算不上奇怪;如今塔内出现“未知空间”,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历史上哪位王公贵族在瑞光寺留下的“极为珍贵”的供品,又或是瑞光寺中收藏“宝物”的密室。无论是哪种可能,这都意味着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因此专家极为重视,马上封锁了“瑞光寺塔”附近区域,并迅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考古队赶赴现场;当考古队小心翼翼地将瑞光塔的三层打开,出现在“密室”正中的是一米多高的木函,考古专家又小心翼翼的打开木函,里面居然还有一层彩绘“银杏木函”。

在“银杏木函”的内壁上还刻有“大中祥附六年四月十八日记”等字,由此专家推测,这件层层木函包裹的“宝物”应是北宋真宗时期的产物,其准确时间应该是公元1013年左右;再撬开这层木函,一尊耀眼夺目,看似黄金打造的“真珠舍利宝幢”发着异样华美的光出现在众人面前。由于是佛家“宝贝”,又太过华美,这里仅简单介绍;所谓的“幢”,即刻有佛家符号或符文的圆形、多边形的石柱,其作用为成殓佛门大德高僧遗留人间的“舍利”。当然,这尊“真珠舍利宝幢”可不是以石头雕成,而是大部分由纯金、檀香木打造,其华丽程度可称“叹为观止”,仅是各类珍珠就多达4万余颗。

这件“真珠舍利宝幢”通高约123厘米,其制作选材为佛教中认为的“世间七宝”,皆为名贵上等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其中尤为醒目的便是最顶端的一颗直径3.4厘米的“水晶摩尼宝珠”,宝珠两侧又以银丝挽出火焰造型;当然,这次考古活动除了这尊“真珠舍利宝幢”外还有一大批珍贵文物,石函、铁函、金涂塔、舍利瓶、小木塔和小玉塔,还有越窑青瓷莲花碗、铜佛像、铁质莲瓣佛龛,檀香三连佛龛、铜镜、古钱、铜杯等等。

这里单说“真珠舍利宝幢”。其最下端为八角须弥座,底座上有八只神态各异的银狮子;须弥座通体描绘宝相、缠枝图案,中间束腰,上有描金勾栏,栏杆内又雕须弥山海,海上盘旋着一条“鎏金银丝穿珠九头龙”,龙须、龙爪皆以银丝编织,弥山海四周又有八朵祥云冉冉升起。在祥云之端又立着“四大天王”,各手持“法宝”,气势非凡;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那就是“须弥山”了,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上,代表的便是佛教传说是“龙王”。同时须弥山上还有佛教传说中的“八大护法天神”,皆以檀香木雕刻而成,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八大护法天神”中间护卫的,就是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佛宫中心位置为碧地金书八角“经幢”,经幢中空,内置两张雕版大随求陀罗尼经咒,还有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瓶,瓶内成殓着九颗舍利子;九颗舍利子中的一颗为肉红色,其余八颗皆为乳白色,这些舍利子的主人究竟是谁,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们无疑是佛门中的“无价之宝”。佛宫之上有华盖,华盖之上即为“塔刹”部分,其造型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空心小龙为“脊”,“银龙”昂首俯冲,代表着佛教中的“八大龙王”。塔刹顶部就是一颗直径3.4厘米的“摩尼宝珠”水晶球,四周饰银丝“火焰光环”,即寓意“佛光普照”。

除此外,“宝幢”上还有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每尊佛像不足10厘米高;天王威严神态,力士嗔怒神情,佛祖静穆庄严等,皆雕刻得出神入化,其难度之大,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当然,这里对“真珠舍利宝幢”的描绘仍显简单,其真实原物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堪称“举世罕见”;仅从工艺角度去看,古代工匠就运用了玉石雕、金银丝编、金银皮雕、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串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其华美程度难以言表。

“真珠舍利宝幢”毕竟是900多年前的产物,到了今天还是出现了一些破损,因此专家对其进行了一年多的修复工作;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尊“稀世珍宝”,专家又以其他材料代替,复制出了另一尊“真珠舍利宝幢”,今藏与江苏博物馆。“真珠舍利宝幢”原件已禁止展览,被藏于恒温、恒湿的特殊保护环境中;如今博物馆展出的仅是其“复制品”,虽比原件少了几分神韵,但也称得上是一件精美艺术品,感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