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待武帝
张安世">张安世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张汤之子,他得父亲庇荫,少年时代即在宫中做郎官。由于他做事谨慎、聪明能干,武帝派他到尚书令手下做事。但武帝待下十分严苛,张安世">张安世不敢怠慢,甚至连放假也从未休息过。如此勤勉,再加上父亲位高权重,张安世">张安世的仕途前景本是不可限量的。
不幸的是,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父亲遭到几个大臣诬陷,被武帝处死。张安世">张安世也受到了牵连。可追赃的时候,张汤">张汤的家产还不超过500金,且都是朝廷过去赏给他的,不存在所谓违法敛财的问题。武帝意识到是有人刻意诬陷张汤">张汤,于是将诬陷之人全部诛杀。
为了弥补错杀张汤">张汤的过失,武帝决定找个合适机会提拔其子张安世">张安世。有一年,武帝外出巡察,丢失了三箱书,问遍群臣,无人知晓。张安世">张安世却能把内容一一誊写下来,供汉武帝">汉武帝阅览。武帝悬赏得到原书之后,拿来与张安世">张安世写的仔细对比,竟然没有丝毫差错。武帝大大惊叹了一把,于是提拔张安世">张安世为尚书令,后来又升他为光禄大夫。
按这势头,到武帝去世前,张安世">张安世说不定也能成为钦定的辅政大臣,可他的运气实在糟糕,又一次受到亲人的牵连。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子因遭人诬陷,出于自保,与父亲武帝兵戎相见。事后,凡与太子有瓜葛的人都被武帝处死。张安世">张安世的哥哥张贺">张贺是太子身边的红人,也被逮捕治罪。为救兄长,张安世">张安世冒着生命危险给武帝上书,请求网开一面。武帝看在其父被冤杀的份上,答应放张贺">张贺一马,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贺">张贺被处以宫刑。
四年后,武帝去世。算起来,张安世">张安世已经在汉武帝">汉武帝身边呆了三十多年,资历可谓深矣。但父亲做了刀下冤魂,哥哥受下奇耻大辱,谁也不能保证张安世">张安世的心中没有复仇的火焰。如果让张安世">张安世辅政,难保他内心的积怨不会发泄在即位的小皇帝身上,因此,武帝并未将他列入托孤大臣的名单。
忠心不二事昭帝
汉昭帝剧照
武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幼子即位,是为汉昭帝。辅政的大将军霍光">霍光认为张安世">张安世忠诚谨慎,有意重用他。但霍光">霍光虽是汉武帝">汉武帝钦点的首席辅政大臣,却并非唯一的托孤大臣,另两位托孤大臣为与霍光">霍光争权,企图杀掉霍光">霍光。霍光">霍光得知后,抢先下手,将参与之人一网打尽,随后任命张安世">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右将军名号代表他已进入辅政大臣的行列,张安世">张安世四十年左右的仕途终于迈上了一大台阶,他决定誓死维护昭帝的利益。
可辅佐昭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有“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昭帝在武帝的子嗣中既非嫡也非长,他的帝位除了面临两个兄长的挑战外,还有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昭帝的太子大哥虽然已死,却留下了唯一的孙子刘病已">刘病已。因为故太子是冤死的,宫廷内、社会上都弥漫着对故太子的同情之心,刘病已">刘病已也得到很多人明里暗里的护佑,张安世">张安世的哥哥张贺">张贺作为故太子的老部下,就是其中一位。
刘病已">刘病已因受祖父一案牵连在狱中时,张贺">张贺正在后宫中担任掖庭令,他不仅待年幼的刘病已">刘病已如同己出,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供他读书。张安世">张安世得知后,严肃告诫兄长:“不要忘了当今皇帝是昭帝,别做那些无用的了。”
后来,刘病已">刘病已到了娶妻的年纪,张贺">张贺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便去征求弟弟的意见。张安世">张安世怒气冲冲地说:“刘病已">刘病已是故太子的后代,作为罪人的孙子,他能够以普通人的身份在掖庭长大已经是最大的福分了,你竟然还打算把闺女嫁给他,我坚决不同意!”
张贺">张贺畏惧弟弟,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说服手下将其女儿许配给了刘病已">刘病已。
其实张安世">张安世这样做也是为哥哥着想,但张贺">张贺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把张安世">张安世说的话都告诉了刘病已">刘病已,导致张世安在后来的宣帝(刘病已">刘病已)时期备受煎熬。不过在昭帝时期,由于张世安竭力维护昭帝的正统地位,深得昭帝与霍光">霍光的赏识。元凤六年(公元前86年),昭帝下诏封张安世">张安世为富平侯。
韬光养晦防宣帝
张安世">张安世封侯次年,21岁的昭帝暴病身亡。在这非常时期,为加强宫廷防卫,霍光">霍光请求太后任命张安世">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并改立刘病已">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刘病已">刘病已即位后,尽管他很讨厌张安世">张安世等人,表面上还是对拥立他的功臣们毕恭毕敬,一上台就大加封赏—张安世">张安世的功劳仅次于霍光">霍光,被增封了一万零六百户的租税。
但好景不长,大将军霍光">霍光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御史大夫认为车骑将军张安世">张安世是当之无愧的大将军人选。宣帝也正有此意,准备接纳御史大夫的建议。张安世">张安世知道自己得罪过宣帝,哪里敢担此重任!他跪着向宣帝请辞,宣帝没有应允。几天后,张安世">张安世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不久又改任大司马卫将军,获得了首辅的地位。
霍光">霍光死后,宣帝开始压制霍氏的权力,招致霍家谋反,结果被宣帝镇压了下去。霍氏之乱令张安世">张安世方寸大乱,因为他就是霍光">霍光提拔的,难免会受到清算。为避免这样的结局,他开始以自己特殊的处事方式隐于朝廷。
一是力避给宣帝留下结党营私的印象。西汉的大政方针大都是由皇帝与身边的大臣讨论确定的,这些人包括辅政的将军;商定后再由皇帝身边人写成诏书,然后发到丞相、御史大夫府中安排执行。
张安世">张安世每次参与商讨之后都向皇帝请病假,要求回家休息。如果此后不久有人告诉他朝廷又发布了新诏令,他都做出很吃惊的样子,假装自己压根不知道这回事,还派人到丞相府询问详情。张安世">张安世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朝臣都以为他已经没有实权,不用白费力气地来巴结他,他也就不会受到结党营私的指责,从而避免自己的光芒遮蔽皇帝了。
张安世">张安世曾经举荐过一个人,为表示感激,那个人登门道谢。张安世">张安世觉得为朝廷荐举贤良本是国家赋予他的分内之事,他来谢我,那就是把国家的恩典当成了我个人施予的恩惠,太不合适了。万一被皇帝知道,可如何得了!张安世">张安世便交代下人以后再也不允许此人踏进张家半步。
二是突出宣帝的天子地位。有一位郎官仕途不顺,对张安世">张安世发牢骚。张安世">张安世批评他道:“你劳苦功高,皇上自然一清二楚,升迁与否由皇上做主。作为人臣,你怎么好意思自卖自夸?”表面上看,张安世">张安世拒绝为郎官说话,可他却通过私下运作,成功地给郎官升了职。他之所以明里拒绝郎官,就是不想让人抓住接受请托的把柄,从而损害自己秉持公心的正直形象。
他手下的卫将军长史曾对他说:“将军辅佐明主,却不大引荐士人,朝中对此颇有非议。”张安世">张安世回答:“明主在上,群臣贤能与否自然是黑白分明。臣下做好自己就行啦,没必要也没资格向朝廷荐士。”可以说,隐藏自己的锋芒,而把宣帝置于绝对第一的位置,这是张安世">张安世求得安全的关键一招。
战战兢兢避锋芒
汉宣帝剧照
张安世">张安世在宣帝时期想尽各种办法隐藏自己的锋芒,这当然与他自己小心谨慎的性格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宣帝迫使他不得不如此。
宣帝虽是西汉一朝的中兴名君,但他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心胸不够开阔,对他本人当皇帝之前的坎坷经历耿耿于怀。即位后,他是有恩必报,但同时也对那些曾经压抑过他的人怀恨在心。宣帝曾对张安世">张安世说:“我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你的哥哥张贺">张贺常常对你谈到我,你却不让他说。做得太对了!”这听起来绝非表扬的话,而是充满了报复、挖苦。
口头讥讽还不算,宣帝因为张安世">张安世在昭帝时期压制自己的声名,曾对手下爱将流露过想要杀掉张安世">张安世的意思,但因张安世">张安世是三朝老臣,为人也不张扬,朝廷内外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杀他难以服众,宣帝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已亲政四年、大权在握的宣帝打算回报过去的恩人,但掖庭令张贺">张贺已死,宣帝只好把褒奖的对象转为张贺">张贺之子张彭祖">彭祖。再加上张彭祖">彭祖小时候曾经和年幼的宣帝一起读书,宣帝当然要大加封赏他了。然而,张彭祖">彭祖并非张贺">张贺的亲生儿子,而是张安世">张安世的小儿子,只因张贺">张贺的独子死得早,过继给张贺">张贺了。
张安世">张安世坐不住了,自己已受封富平侯,如果再封张彭祖">彭祖,他们张家就是一门两侯。常言道,月盈则亏,极盛而衰,张安世">张安世深谙此道,为家族长远计,他请求不要封张彭祖">彭祖。
宣帝不耐烦地说:“我是为报答掖庭令才这么做的,并不是因为你。”张安世">张安世就此闭嘴,再也不敢说张彭祖">彭祖的事情,宣帝遂封张彭祖">彭祖为阳都侯。张安世">张安世因为父子俱为列侯,家族势力太盛,上书自减俸禄。宣帝下诏将张安世">张安世辞掉的俸禄另行贮存,两三年间即积累了数百万钱。
元康四年春,张安世">张安世身体欠佳,请求退休。宣帝说:“将军老成持重,又是三朝旧臣,朕甚为依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退休的念头呢?朕若准了,天下人都会讥讽朕遗弃老臣,让朕情何以堪?希望将军注意饮食,及时用药,养好精神,以辅天年。”
这一次,张安世">张安世似乎误会宣帝了,宣帝并非怀疑他装病,而是让他赶紧养病,养好了继续出来做事。但由于他们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张安世">张安世不免多想,他认为宣帝是责怪他故意偷懒,也不敢休养了,强撑病体处理政务,一直坚持到秋天病逝。
宣帝以很高的规格操办张安世">张安世的丧事,在距离自己的皇陵不远处特赐予他坟地,并赐谥号为“敬”,为富平敬侯。张安世">张安世的后嗣将富平侯爵位传东汉建武年间,由光武帝刘秀">刘秀改封为武始侯,一直到永初三年(109),张吉死后无子,除爵,前后共历经张氏">张氏九代人,这就是所谓的“九世封侯”。
不得不说,张安世">张安世一辈子走来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但最终也算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本文作者|崔建华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