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那年我们学到的假历史

那年我们学到的假历史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一、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事件属于半真半假

秦始皇">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秦始皇采纳李斯">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坑的只是术士,并非儒者。

二、项羽">项羽“火烧阿房宫”

阿房宫并未建成,只有一个庞大的地基。项羽">项羽烧的可能是秦宫。

三、刘邦">刘邦庙号、谥号的称呼错误

我们知道,刘邦">刘邦又叫“汉高祖">汉高祖”,这大概最普遍的历史常识了。毕竟这是从古叫到今的,古人也都这么叫。我们叫刘邦">刘邦汉高祖">汉高祖”虽叫到了今天,但是这个叫法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刘邦">刘邦的庙号从来都不叫“汉高祖">汉高祖”,而是叫做“汉太祖”,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叫错了刘邦">刘邦的庙号,从而把这个错误的叫法流传到了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后,又重新恢复了庙号。不过,由于庙号的使用已经中断了一千年之久,商朝又太过久远,其庙号制度资料不存,根本无从参考,所以汉朝使用庙号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己摸索着再重搞一套。于是,汉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庙号制度,但由于是这个制度是新建的,因此还处在初期阶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用怎么叫,所以到这问题就来了。刘邦">刘邦死后,根据汉朝建立的庙号制度,汉朝廷将刘邦">刘邦的庙号定为了“太祖”,谥号定为了“高皇帝”(其实谥法里也没“高”这个字,是刘邦">刘邦的大臣们为了表示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劳苦功高,故意为刘邦">刘邦量身定制的),也就是说,刘邦">刘邦的庙号应该叫“汉太祖”,谥号叫“汉高帝”,而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称呼的“汉高祖">汉高祖”,那既然这个称呼不是汉朝起的,那又是从哪来的呢?

这就要怪司马迁">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记载刘邦">刘邦谥号、庙号都简化为汉高祖">汉高祖。而《史记》这本书影响深远,从而大家都错了。

再者说,汉武帝">汉武帝的曾孙宣帝刘询">刘询曾说:“坏吾家者,太子也。”宣帝时期是儒、法并行,这么能说独尊儒术。

五、韦后“毒死唐中宗李显">李显

二十四史《旧唐书》是最早记录唐朝的正史,其中并未提及韦后毒死其夫李显">李显

韦皇后">韦皇后(?——710年),唐中宗李显">李显第二任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韦玄贞,母崔氏,邵王李重">李重润、永泰公主">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生母。

韦后与李显">李显曾共患难,李显">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后,发配于房陵,有点风吹草动,李显">李显便心惊胆战的怕死,但其妻韦氏制止他说:“祸福并非一成不变,最多不过一死,您何必这么着急呢!”

后来李显">李显复唐,韦氏成为皇后,其心也膨胀,希望能像婆婆武曌">武曌一样,但准备不及时,怎么会毒死李显">李显。而且韦后死后,以一品之礼下葬,如果弑君,还会以一品之礼?

六、元朝“四等人”

元朝确实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政策性规定四等人的制度,民族歧视是有的。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