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揭秘陈胜起义失败的内因,原来他得罪不该得得罪的人

揭秘陈胜起义失败的内因,原来他得罪不该得得罪的人

来源:历史知识网

话说秦朝末年,陈胜">陈胜起义后,他不失时机地从义军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做将领,任命吴广">吴广为假王(意思是仅次于自己或者相当于自己的大王),任命蔡赐">蔡赐为上柱国(相当于丞相),任命武臣">武臣(陈县豪族里的大哥大级人物)、周巿、周文等人为将军,建立了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然后,他又以消灭秦国为己任,兵分四路,对暴秦采取了强有力的军事行动。

陈胜">陈胜在称王的同时,建都于陈郡。陈郡虽然地处交通要道,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但从军事上来看,此地趋于平川,易攻难守,一旦秦军派兵围攻,守不能守,弃又不能弃,相当危险。

都城是根基,一旦根基不稳,又何谈生存与发展?单从这一点看,陈胜">陈胜虽然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同时也输在了起跑线上,可谓时也,命也。

有了地盘,有了部队,陈胜">陈胜飘飘然了,有了享乐主义的想法。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陈胜">陈胜想享乐,他的亲朋好友也想享乐。

陈胜">陈胜称王的消息传遍五湖四海时,他以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陈县跑。

“苟富贵,无相忘”,陈胜">陈胜遵守自己的诺言,将投奔自己的亲友视作贵宾,不仅免费提供吃穿用度,还组织大家旅游采风。

看着、摸着、感触着,陈胜">陈胜的“亲友团”很快就打消了初来时的腼腆和拘谨,开始变得活跃大胆,说话也口无遮拦起来。于是,陈胜">陈胜当年的好事、坏事、糗事、鸡毛蒜皮的事、不堪回首的事……统统都被他们说了出来。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陈胜">陈胜的陈年旧事就被传得沸沸扬扬。陈胜">陈胜眼看自己的隐私被公之于众,威严受到挑战,自然恼怒不已。

杀一儆百。陈胜">陈胜可能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才“含泪”斩杀了自己当年最亲密的伙伴。如此一来,那群跋山涉水而来的“亲友团”开始人人自危。谣言非但没能被压制下去,反而愈演愈烈。

紧接着,陈胜">陈胜的岳父兼“亲友团”团长不堪舆论压力,来了个不辞而别。他临走之前还撂下了一句话:“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意思是凭借强势而骄傲自大的人,是不会长久的。

随后,亲友团的其他成员也不甘落后,纷纷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很快,陈胜">陈胜的亲友团就变成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在陈胜">陈胜的亲友团全部离开时,他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要知道,“英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一日成就的。英雄来自平民。没有芸芸众生,英雄便失去了立足的沃土。感也,叹也!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陈胜">陈胜的用人,那就是“重小人,轻贤人”。

前面说的张耳">张耳、陈余便是一个例子。他们二人一片忠心,力劝陈胜">陈胜缓称王;陈胜">陈胜非但不听,还把二人“雪藏”不用。恨屋及乌,张耳">张耳、陈余推荐的孔鲋尽管出身名门,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但陈胜">陈胜只是以太师之礼敬他,真正到孔鲋想给陈胜">陈胜出“金点子”“银策子”时,陈胜">陈胜却全当耳旁风。

与此同时,陈胜">陈胜重用朱房为“组织部长”,掌管革命队伍中的人事调动。任用胡武为“纪检部长”,专管革命队伍中违纪违法的人员。结果他们假公济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任人唯亲,导致革命队伍乌烟瘴气。

对此,陈胜">陈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长远来看,他的这种做法寒了革命将士的心,为后面的众叛亲离、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