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此人武力高强,曾硬撼夏侯惇、张飞,却为何挡不住典韦呢?

此人武力高强,曾硬撼夏侯惇、张飞,却为何挡不住典韦呢?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三国的特种部队,都有一句热血的口号,白马义从以“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十六个大字闻名,陷阵营以“冲锋之势,有去无回,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十六个大字铭志。各自扮演了敢死队一般的角色,令当时的敌人闻风丧胆。

这些特种部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主将都是超一般的猛人,白马义从的主将,乃是一镇诸侯公孙瓒">公孙瓒,赵子龙也曾短暂依附于他,并且也曾经做过白马义从的一员。陷阵营的统帅高顺">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打败过刘关张的联手和盲夏侯的进攻。

历史上的高顺">高顺,论武艺论地位,都在所谓“八健将”之上,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高顺">高顺的武艺被贬低得有点厉害。

高顺">高顺出场在演义第11回,被杀在演义第19回,只活了8回,而且在八回合里,只字不提“陷阵营”,基本属于一个无关紧要的打酱油的角色,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印象。比如高顺">高顺单挑夏侯惇">夏侯惇,打了四五十合招架不住,绕阵而走,之后杀了夏侯惇">夏侯惇一个措手不及,并损其一目。

此外,高顺">高顺曾与张飞">张飞单挑数十回合,仅仅是“不能取胜”,吕布">吕布见之,亲自接战。也就是说,高顺">高顺有正面硬撼张飞">张飞夏侯惇">夏侯惇数十回合的能力,唯独在典韦">典韦马前,居然走不出一个回合,就被杀得倒走入城,毫无还击之力,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濮阳大战,曹操">曹操陈宫">陈宫之计,被围困于城内,骁将典韦">典韦匹马单枪突入重围,寻觅曹操">曹操。但见四门烈火,冲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东巷内转出张辽">张辽,西巷内转出臧霸">臧霸,夹攻掩杀。操走北门,道傍转出郝萌">郝萌曹性">曹性,又杀一阵。

操急走南门,高顺">高顺侯成">侯成拦住,典韦">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高顺侯成">侯成倒走入城,典韦">典韦杀到吊桥,因不见了曹操">曹操,复翻身杀入重围,吕布">吕布军队皆望风披靡,被典韦">典韦杀条大路而走。

濮阳之战,让我们感觉吕布">吕布众将对于典韦">典韦来说,犹如孩童一般,微不足道,典韦">典韦双铁戟过处,高顺">高顺等将望风逃窜,毫无还手之力,而高顺">高顺夏侯惇">夏侯惇张飞">张飞马前,都可以走出数十回合,武力绝对不弱,为何在典韦">典韦马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小编仔细分析,认为高顺">高顺典韦">典韦马前如此不堪一击,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演义里有交代,濮阳之战是曹操">曹操的耻辱之战,这一战若不是有典韦">典韦,恐怕曹操">曹操小命难保。典韦">典韦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这种勇气的鼓舞下,武力有了超水平的发挥,也在情理之中,就像赵子龙单骑救主,因为救主心切,武力有了超水平发挥,都是可以理解的一样。

第二,高顺">高顺作为吕布">吕布部将,在圆满完成围困曹军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与典韦">典韦决一死战,而且主公的对头是曹操">曹操,不是典韦">典韦,围困的目的是消灭或者活捉曹操">曹操,而不是消灭典韦">典韦

正因为有上述两点理由,高顺">高顺在当时已经发狂的典韦">典韦马前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是可以预料的,如果吕布">吕布硬性规定高顺">高顺必须与典韦">典韦决一死战的话,那么高顺">高顺典韦">典韦马前走出几个回合甚至几十个回合的,都是完全可以预料的,只不过高顺">高顺要想打赢典韦">典韦,恐怕比打赢张飞">张飞更难一点。

高顺">高顺大战张飞">张飞数十回合,仅仅是“不能取胜”,说明两人武力差距不大,与夏侯惇">夏侯惇大战四五十合,方才招架不住,也能说明两人武力差距不大。如果大战典韦">典韦数十回合,恐怕是必败无疑了,不存在“不能取胜”的情况。

所以说典韦">典韦肯定是强于张飞">张飞一点的,高顺">高顺这个参照,不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却是全书中唯一的例证了,还好没有被罗贯中">罗贯中、毛纶毛宗岗父子给涂抹掉了,给了我们力挺典韦">典韦的实证,那么您怎么看?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