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伐魏败退,李严被废,蜀汉内部人员早就出了问题

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伐魏败退,李严被废,蜀汉内部人员早就出了问题

来源:历史知识网

夷陵之战后,刘备">刘备白帝城一病不起。公元223年三月,他将诸葛亮">诸葛亮李严">李严招入永安宫中,对帝国的后事进行了交代。

病榻前,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话末,诸葛亮">诸葛亮立马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之后,刘备">刘备又下诏训示刘禅">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至此,著名的永安托孤结束。托孤之后,刘备">刘备不久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那么,问题来了:

上述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一种关系,就是蜀汉的人员关系。在刘备">刘备死前,蜀汉内部的人员结构究竟处于何种状态?实际并非影视剧里演得那么和谐。

刘备">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敢谏言的人仅有两个,即赵云">赵云秦宓">秦宓。那么其他人呢?诸葛亮">诸葛亮呢?如果都起来反对,那怎么会有东征呢?没有东征,也就没有失败,说不定刘备">刘备还能活得久一些呢!

实际不是没有人,而是有人也不敢说话了。刘备">刘备决定称帝时,费诗">费诗、尚书令刘巴">刘巴和主簿雍茂,都不赞成。结果呢?费诗">费诗被贬,雍茂被杀。东征时,秦宓">秦宓反对,也曾被下了大狱。

所以,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诸葛亮怎么会去碰钉子呢?事后,诸葛亮">诸葛亮说了一句话,他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诸葛亮此言,话中有话,为什么唯有法正">法正才能制止刘备">刘备东征,他为什么不能呢?

首先,刘备">刘备东征违背了他的战略规划,联吴抗曹,这是他为蜀汉制定的对外政策。刘备">刘备执意东征,与他的战略规划背道而驰,他应该愤而阻拦,意外的是,他没有,而是保持了沉默。

在影视剧中的刘备">刘备,看上去一副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模样,实际现实中的刘备">刘备,与曹操">曹操也没多大区别。

说是借荆州,实际上就是强占,人家拿回,还要愤而夺之;说是要去帮刘璋">刘璋,实际就是乘虚而入,这不就是强权主义吗?

刘备">刘备对事强权,难道对人就和善了吗?托孤时对诸葛亮">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实际是一句警告之语。同是帝王的康熙">康熙后来评价,说“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意思是说,三国时期的人,都是一副虚伪的德性,十分可鄙。

所以,诸葛亮">诸葛亮面对强权的刘备">刘备,作为人臣的他,也只能默默接受。

其次,他与刘备">刘备的关系产生了变化。自赤壁之战后,他们二人之间的联系就疏远了。

刘备">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庞统;进攻汉中,带的是法正">法正庞统">庞统死时,刘备">刘备痛苦流涕;法正">法正病逝后,刘备">刘备也哭了好几天。很明显,后期刘备">刘备与此二人的关系更近。

诸葛亮">诸葛亮不是谋臣吗?那时的他在干嘛呢?他从事起了后勤工作,或“调其赋税,以充军实”,或“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或与张飞">张飞赵云">赵云一起“共围成都”。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好像退居二线似的。

君臣关系出现了裂痕,也就是不信任感,刘备">刘备凭什么要听你诸葛亮">诸葛亮的呢?,一语不发,这正是诸葛亮">诸葛亮有自知之明的体现,因为说了也没用,何必要说。

其三,诸葛亮">诸葛亮也有梦想,而且他的梦想与蜀汉兴亡绑定在一起。当年他初出茅庐时,与刘备">刘备的规划是要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然而荆州一失,君臣的梦想都破碎了。

诸葛亮">诸葛亮不出面阻止刘备">刘备东征,或许在内心深处,他对刘备">刘备也抱有侥幸心理,万一荆州能夺回来,岂不是天大的逆转!而且,在刘备">刘备死后,他不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攻打曹魏吗?这也说明,他至死都还在为他的梦想而奋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孙权">孙权陆逊">陆逊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通过上述三点,我们也看到,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以及与其他臣子之">子之间的关系,都是既微妙又复杂。

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刘备自知去日无多,大老远把诸葛亮">诸葛亮从成都招来,托孤于他。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蜀汉唯一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也就剩下诸葛亮">诸葛亮了。

但是,为什么还要拉上个李严">李严呢?

李严">李严的身份并不简单,他原本是荆州人,曾在刘表">刘表手下干过。曹操">曹操南下,刘琮(刘表">刘表次子)投降,李严">李严则西行投奔了刘璋">刘璋。至刘备">刘备入蜀,他又率众投降了刘备">刘备

所以,李严">李严在荆州派与益州派都混了个脸熟,他的作用带有平衡性质。蜀汉政权本身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即荆州派、益州派,还有一个东州派。

荆州派就是以刘备">刘备为中心,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如诸葛亮">诸葛亮关羽">关羽张飞">张飞等旧部;益州派也不难理解,就是本地的土著人,如刘焉">刘焉刘璋">刘璋父子,法正">法正、张孙等人;那么东州派呢?

我们知道,在刘氏父子的队伍中有一支“东州兵”,这支队伍人员来自长安和南阳一带,且大都是流民,由此形成东州派

从上下级的关系来看,东州派要服从益州派的领导。但刘氏天下的时候,刘璋">刘璋无所作为,东州派生出二心,挑战其权威,也合情合理。也正是由于东州派不服管教,刘备">刘备才有机会乘虚而入的。

刘备">刘备来了之后,荆州派最厉害,益州派、东州派都得听他领导了。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需要平衡的,否则也一样会出乱子。

巧的是,李严">李严是南阳人,他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又与荆州派、益州派都有旧情,所以,李严">李严刘备">刘备选中为顾命大臣,他是一颗政治平衡的棋子。

由此可见,蜀汉政权的内部并非一团和气,而是成分复杂。荆州派要想保住自己的领导地位,同样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夷陵之战,刘备">刘备惨败而归;在他死后,诸葛亮">诸葛亮数次攻伐曹魏,同样惨淡收场;甚至在诸葛亮">诸葛亮死后,魏延">魏延接着攻伐,不仅毫无进展,最后还反被曹魏灭了。

难道说,这真是一场宿命之战吗?当然不是,宿命论只是一种安慰剂。现实是,蜀汉内部人员结构早就出了问题。

刘备">刘备东征,无人可带,人员配备属于二三流水平。黄忠">黄忠病逝,张飞">张飞遇刺,马超">马超病重,赵云">赵云反对东征,被留在后方;魏延">魏延坐镇汉中,李恢">李恢坐镇南方,诸葛亮">诸葛亮统领大后方。

跟随刘备">刘备出战的人员,如黄权">黄权马良">马良吴班">吴班、冯习、张南">张南、傅肜、程畿、赵融、辅匡等人,即使能力出众者,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刘备">刘备征战负多胜少,他的经历已基本说明,他在打仗方面的指挥水平很有限。

一支二三流的队伍,远道而来,与一支以逸待劳的队伍对战,劣势已经明显。再加上,孙权">孙权敢于">用新人,陆逊">陆逊作为指挥官,吕蒙">吕蒙这样评价他,说他“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事实上,陆逊">陆逊也的确可堪负重任。在与刘备">刘备的较量中,他沉着应战,攻其破绽,采用火攻之法大败刘备">刘备

那么蜀汉的人才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呢?为何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呢?这个问题还是要抛回给刘备">刘备

刘备">刘备个人能力有限,但是对于人才,他走得却是精英路线。初得诸葛亮">诸葛亮时,他们二人经常促膝谈心,双方“情好日密”,以至于关羽">关羽张飞">张飞都嫉妒了。见了庞统">庞统,一番畅谈后,就马上任命其为军师中良将,再到重用法正">法正攻入汉中。这三个人就已经帮助刘备">刘备勾勒出了一个小天下。

这种精英路线虽好,但弊端也明显。

但最为根本的是,荆州派至始至终都不恳将权力下放,李严">李严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严">李严虽然是托孤大臣之一,但他完全没有得到一个顾命之臣的体面。刘备">刘备死后,诸葛亮">诸葛亮回成都,而李严">李严以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从表面上看,刘备">刘备死后,李严">李严的职位也算是步步高升,从辅汉将军到前将军,又从前将军升为骠骑将军。但从实质上看,与诸葛亮">诸葛亮相比,却是处处不如。

首先诸葛亮">诸葛亮在朝,朝中大小事务一并由他说了算,而李严">李严在外,朝中之事,他一句话也插不上嘴。李严">李严在永安,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与少主面儿都见不上,还谈什么辅佐少主。

其次,诸葛亮">诸葛亮有自己的团队,李严">李严就一光杆司令;诸葛亮">诸葛亮可以兼任地方官员,如兼领益州牧,而李严">李严也没份儿。

李严">李严提出以江州为中心,划出五个郡,成立一个巴州,封自己为巴州刺史,结果诸葛亮">诸葛亮也不同意。之后,他又提出也要建立自己团队,同样也被拒绝。

那么,李严">李严这个顾命大臣还当个什么劲儿呢?有意见也很正常,并且他把意见也带入到了工作当中。

诸葛亮">诸葛亮四出祁山时,他安排李严">李严督运军粮,结果天时不济,连降大雨,导致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方。李严">李严也就此情况和前方说了,诸葛亮">诸葛亮只好回师。

但是在诸葛亮">诸葛亮回师后,李严">李严却故作惊讶,说粮草充足,何故要退军?还上表刘禅">刘禅,说诸葛亮">诸葛亮撤军是“伪退”。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不干了,此后李严">李严便被废了。

李严">李严固然有错,但从根源上来讲,却是诸葛亮">诸葛亮有错在先,荆州派根本就不拿豆包当干粮嘛。

李严">李严诸葛亮">诸葛亮死后不久,也心怀激愤而病逝。他知道蜀汉完了,再也不会有人">用他了。李严">李严有没有才干是其次,荆州派也根本没有给他表现机会。

李严">李严之死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蜀汉政坛成分多元化,而荆州派并没有最大化的团结可以团结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蜀汉政权一样没占,凭什么天下要归你呢?

综上所述,刘备">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数次伐魏败归,战略战术问题是一方面,更为关键问题则在于,蜀汉内部人员结构出了很大问题,派系不团结,人才匮乏,荆州派一家独大,这些都成为蜀汉难以调和的矛盾。

正所谓,蜀汉灭亡,始于内“乱”,此乱直指人心。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