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千字文》解字:籍

《千字文》解字:籍

来源:历史知识网

“籍”,目前只在东周战国末期的秦简中出现。秦简在华夏象形古文字的演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治举措,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的小篆横空出世。所以,秦简应该是现代词汇的重要源头之一。

不过,我们在探究华夏象形古文字的演化历程中发现,秦简对远古创制的华夏象形古文字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所推行的小篆又在秦简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以至于后世对同时期的以秦简为基础书写的石鼓文都不认识了。

我们在早期的传抄古文字中发现,“籍”字的象形由上、左、右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竹”字的象形,这个象形被保留了下来,说明古人此时已经开始将文字刻写在竹简之上了。以往华夏先民们把文字刻写在有灵性的龟甲和牛骨之上,是为了给神看的,从而获得神谕,判断吉凶,决定作为。因此,“卜文”(甲骨文)的历史更加久远,可以判定是商代以前的象形文字。刻写在竹简上的文字是为了给人看的,用来下达政令、通报情况、传递信息,这在商代被称为“常文”即“商文”。

左部为“木”字的象形,是指除了用竹简刻写文字外,还用人力加工过的“木牍”刻写文字,比如字型较大的匾额、楹联等。在秦简中把“木”字象形改为了“耒”字象形,即由原来表示书写工具的象形改变为指示耕种事宜的象形。换句话说,“籍”字此时是指记述有关农耕生产生活等事宜的文书。自商鞅">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大力推行“农战”策略,通过制订一系列繁琐细致的有关农耕生产生活的法令,把原先以畜牧为主的西部“卑秦”转变为农耕文明的“大秦”帝国。

右部为“昔”字象形,“昔”是古老的文字,非常奇特。“昔”的古意是指以往发生过的事情。“昔”的古字象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日”,表示时间概念;上部为两道波动的象形,这是什么意思呢?现代科学证明,当事物发光或者反射光线时会在宇宙间留下影像,比如人们用太空望远镜看到距离地球数万光年的超新星的爆炸景象,那可是发生在数万年前的事情,现在超新星的爆炸情况要等数万年以后人们才能知晓。换句话说,你的运动速度若能超过光速,你就可以回去观看从前的影像了。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们不可能懂得现代科学的原理,但在冥冥之中他们竟然感知到了波动的象形是可以用来追溯过往事情的!毫无疑问,在纯朴的生态环境下,古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自然状态。

综上,“籍”字的古意是指记载过往事情以及人物功过的史册文书,也用来指登记农家户簿的名册文书。

所谓“尺籍伍符”,出自西汉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张释之冯唐">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是指农家子弟从军行伍,要知道记载军令、军功、军户的簿籍制度和士卒们互相作保的基本守则。

与君共赏唐代李商隐">李商隐的诗《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

忆向天阶问紫芝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