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方中有圆:东汉名臣李固的“治安之策”

方中有圆:东汉名臣李固的“治安之策”

来源:历史知识网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

谈起东汉名臣,来自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太尉李固">李固(94-147年,字子坚),人们总想到他不畏权势,坚持拥立贤明的清河王刘蒜为帝,而遭遇大将军梁冀">梁冀等人的陷害,在53岁时身死囹圄的往事。北宋宣德郎评李固">李固等人的“梁冀">梁冀擅命,固与杜乔以死抗之,而天下靡然,以杀身成仁为俗矣”(《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一》)恰是一语中的。然而,对李固">李固的认识仅有刚直一项,那又失之片面了。

李固">李固的仕途其实颇有些坎坷。李固">李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为了不活在祖辈的盛名之下,他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研习五经共十多年。每次到太学,偷偷到公府看望父母,都不想让一同学习的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儿子。故清代蒙书《幼学琼林》里赞誉道:李固">李固夸父">夸父爵,可称子弟之良!

由于李固">李固学有大成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汉中太守推举李固">李固为孝廉,司空也征辟他为掾属,可李固">李固都不去就职。

后来,阳嘉二年(133年)六月初八,京师雒阳宣德亭发生地裂,长八十五丈。顺帝于是召集三公九卿荐举的淳真朴实之士(李固">李固受卫尉贾建举荐),让他们提出对策,李固">李固指出,应整肃朝纲,弹劾受宠的乳母以及宦官。汉顺帝大加赞赏,命乳母宋氏搬出宫殿,宦官们也不再敢专权了,朝纲肃然,李固">李固也被任命为议郎,此举让宋氏同党很是恼火,一同诬告李固">李固,令李固">李固第一次被下狱,结果调查,诬告内容不属实,李固">李固才被放出,调离朝廷担任广汉郡雒令。李固">李固到了白水关,解下印绶,回到家乡汉中,关起门来不与人交往。

阳嘉四年(135年)四月十九日,东汉外戚大臣,少府卿梁雍的儿子,大将军梁冀">梁冀及顺烈、懿献两位皇后(梁妠">梁妠梁女莹">梁女莹)的父亲梁商被任命为大将军。梁商就任后,便延聘李固">李固为自己的从事中郎。李固">李固这才正式开始了仕途。

三年后,永和三年(138年),侍御史贾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讨伐叛乱的日南郡、象林县(今越南顺化、海防一带)蛮族首领区怜,但没有取胜,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过了一年多,援兵和粮草都无法接济。顺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的掾属询问对策。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派遣大将,征发荆、扬、兖、豫等四州的四万军队前往交趾增援,也就是今天湖北、湖南、江苏、河北、河南等地的军队征讨。

李固">李固听了,不以为然,提出了七不可:

之后李固">李固又以从前讨伐益州叛羌的中郎将尹就和益州刺史张乔(一个失败被召还,一个一月之内就平息叛乱)对比,认为由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州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他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驻守在交趾郡,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等平乱之后,再命返回。同时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斩杀蛮夷首领的,朝廷许以封侯,赐以食邑。最后推荐祝良和张乔前往平乱。四府完全同意李固">李固的意见,顺帝就地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叛乱,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李固">李固的“怀柔策略”能奏效,就是看准了交趾一带反乱者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并不先进,唯靠地利固守,要夺取汉朝江山还差得远。现在东汉虽然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赏赐几个反正的蛮夷还是够财力的,相反,远程用兵后勤保障难支,但是靠坚壁清野,让反乱的蛮夷失去物质资源支持,再反间反乱者内部,反乱首领自然独木难撑,这样就能省却大举用兵对大汉国其他地方物资和财富的虚耗,防止因为大举用兵造成其他地方矛盾被激化的恶果。

李固">李固在平定日南郡象林县蛮夷反乱的事项上立下大功,受到了汉顺帝的青睐,此时,荆州盗贼横行,由于荆州离洛阳不远,长期以往,恐怕会发展成东汉的心腹大患,以前的地方官都治理乏术,于是,在永和六年(141年),汉顺帝又任命李固">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李固到职后,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就这样,李固">李固收编了叛贼头目夏密的党徒六百多人,让他们回去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年时间,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李固">李固平定日南郡象林县和荆州的反乱可以看出,李固">李固在坚持忠于汉顺帝的原则同时,也表现出针对地方矛盾症结,不令事态扩大、升级的灵活性,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去借鉴。

李固">李固死后,归葬故里,其墓在汉中市城固县小营村,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李固">李固墓呈覆斗形,坐东朝西,面积较大,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约10米,高约5米。从墓冢上面葱葱绿树,可以看见其历史长久。墓前有碑三通:右边一通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城固县令阎苍舒立。碑高120厘米,宽64厘米,上刻隶书“汉忠臣太尉李公神道”;中间一通碑为清乾隆">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毕沅书立。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太尉李公固墓”;左边一通碑高115厘米,宽85厘米,上刻隶书“汉太尉李公固墓”,系1986年城固县人民政府所立。墓前有汉代石兽一尊(当地人称为石虎">石虎),(原有二尊,其中一尊至今下落不明),长180厘米,高80厘米。其雕工粗犷,姿态雄健。墓后侧有大药树一株,树围约1.5米,高15米;墓周有民国22年(1933年)植柏树22株。

李固">李固墓前30米处有李固">李固庙一座,一院两进,系祭祀李固">李固的专祠,始建无考。惟其正殿中梁有“光绪">光绪十九年(1893)培修”的墨书标记,现为李固">李固墓文管所。1992年4月,李固">李固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李固">李固墓对面有一李固">李固庙,庙门口有燃尽不久的香蜡,可见李固">李固直到近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为人所纪念。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