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刘贺">刘贺在前往长安当皇帝的路上“强抢民女”这个行为,就注定这个人,根本不可能做皇帝做得长久。
刘贺">刘贺他在当王爷的时候都不是什么正经人了,说到底,立他为帝,这是霍光">霍光等人很无奈的一个决定,也是一个很无奈的错误。
西汉元平元年,这是汉武帝">汉武帝幼子汉昭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他不仅无子,而且身体虚弱多病,十三年的皇帝生涯让他刚刚度过弱冠便悲哀结束了,汉昭帝驾崩后,大汉的皇位继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汉昭帝无子,该找谁当皇帝?
汉武帝">汉武帝诸子,还有广陵王刘胥">刘胥在世,难道该立他吗?
就算是如此无奈的局面,霍光">霍光等人表示还是不能够立刘胥">刘胥,刘胥">刘胥此人头脑简单,心思却狠毒,不是个有明君气象的人,西汉大臣们在一番讨论下,以霍光">霍光为主的权臣决定,就算这个皇位便宜刘贺">刘贺,也不能给刘胥">刘胥。
而刘贺">刘贺,乃是汉武帝">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刘髆的儿子。
至于选刘贺">刘贺,那也不是乱来的,也不是霍光">霍光等人自暴自弃,是有依据的。
当年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刘据被迫自尽后,汉武帝">汉武帝一边在后悔,一边又在物色继承人,而三子刘旦">刘旦和四子刘胥">刘胥这两个人首先被汉武帝">汉武帝排除了,汉武帝">汉武帝最看重的,乃是五子刘髆">刘髆,汉武帝">汉武帝一度想要立刘髆">刘髆为储君,所以皇位到了刘髆">刘髆一脉,这是有渊源的。
只可惜后来刘髆">刘髆早逝,皇帝没当上,汉武帝">汉武帝无奈之下才把皇位给了刘弗陵">刘弗陵,而霍光">霍光等人把这个理由和来龙去脉汇报给了上官太后(她乃是霍光">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太后便制作“懿旨”,让刘贺">刘贺进宫继承大统,此时的刘贺">刘贺,还在府中作乐,丝毫不知道有一个更大的乐子,要砸他的头上。
关于刘贺">刘贺当皇帝“二十七天”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传说,这一直被认为是霍光">霍光等人为了名正言顺废掉并且打压刘贺">刘贺才编造出来的,但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刘贺">刘贺在当王爷的时候,做人做事就很不规矩,吊儿郎当,不知敬畏。
刘贺">刘贺身份很特殊,虽然他不是皇帝的儿子,但他父亲昌邑王刘髆">刘髆乃是汉武帝">汉武帝后期的爱子,一度要立为太子,所以昌邑王的地位很特殊,刘贺">刘贺也是汉武帝">汉武帝诸位孙子中,看起来还算过得去的。
其实刘贺">刘贺在小的时候,他的本性并不坏,他就是爱玩没耐心,以前喜欢和一些仆从厮混在一起,刘贺">刘贺为人大方,常常给赏钱,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刘贺">刘贺,不过刘贺">刘贺的“老师”龚遂">龚遂看到刘贺">刘贺这个样子,却大哭了起来。
龚遂">龚遂一哭,刘贺">刘贺就纳闷了,便问龚遂">龚遂为什么要哭,龚遂">龚遂叹一口气,就跟刘贺">刘贺说,你要再这样下去,咱们都要完了啊: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一说要完,刘贺">刘贺也紧张,毕竟这荣华富贵都是靠的身份,一旦没了,那么那些尽情享受的日子不就明日黄花了,于是刘贺">刘贺也慌了,立马把狐朋狗友都赶了出去,转头就请教龚遂">龚遂该如何是好,龚遂">龚遂一看这情形,暗喜姜还是老的辣,于是提出要教刘贺">刘贺读书论道理,刘贺">刘贺应允。
龚遂">龚遂本以为他立马就成就一段“君臣”之间的美名了,谁知道刘贺">刘贺读了几天书就坐不住了,把书扔了继续去玩了: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一看刘贺">刘贺这德性,龚遂">龚遂很无奈,心想这是真的翻不了身了,反正刘贺">刘贺也就是个王爷,老老实实没野心也挺好,得过且过吧。
但谁想到,长安的皇帝汉昭帝驾崩了,霍光">霍光等人提出立刘贺">刘贺为帝,龚遂">龚遂也不该说这老天是开眼还是不开眼,要说开眼吧,或许老天确实看出龚遂">龚遂“怀才不遇”了,但要说不开眼吧,偏偏选了刘贺">刘贺这么个货色,仔细看看,他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实在太过牵强。
抱怨归抱怨,龚遂">龚遂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他是刘贺">刘贺身边的近臣,而且数一数汉武帝">汉武帝的血脉,似乎也确实是刘贺">刘贺最合适了。
于是摸清楚规矩后,昌邑王就如同当年的汉文帝">汉文帝一样,准备行李和仪驾,风风光光去往长安。
比如到了济阳的时候,刘贺">刘贺忽然要买什么鸣叫时间很长的鸡,他这要求没人敢拒绝啊,立马就是皇帝了,大家自然争先恐后去买:
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
又比如他最恶劣的行径,那就是强抢民女,当他经过弘农的时候,他让身材魁梧的奴仆把这些女子装进原本装衣物的车厢里,其实这些女子被抓,很有可能是刘贺">刘贺身边的人怂恿的,但刘贺">刘贺这种本性却是展露无遗,最起码的是非都分辨不出来,不堪大用。
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
所以啊,刘贺">刘贺刚到长安,朝堂就有人不满意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霍光">霍光等人也只是找个傀儡,说不定刘贺">刘贺被调教调教,以后也能当个明君呢,将就着先登记吧,情况再坏,也脱离不了他们的掌控。
情商太低汉废帝,一个根本没有长大的小孩。
本以为刘贺">刘贺一路干坏事已经是极限了,但谁知道,刘贺">刘贺刚到长安,立马又刷新了自己的标签,比如“大逆不道”。
按照礼法,刘贺">刘贺接受了皇帝的信物登基之后,首先要前往太庙拜祭他的老祖宗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刘邦,以此来告诉列祖列宗,他刘贺">刘贺继承皇位了,假如是一个有脑子的皇帝,那么就算是大臣阻挠着不让他去,都要想尽办法去,因为拜祭太庙,乃是坐稳皇位最好办法。
可刘贺">刘贺大兄弟却不是,大伙都求着他去,他就是不去,诶嘿,我刘贺">刘贺就是玩,能把我咋地。
这一招真的是把霍光">霍光给看懵了,刘贺">刘贺这是什么操作啊,如果以后被人挑毛病,霍光">霍光想救都救不了,虽然他是想要个傀儡,但刘贺">刘贺也太傀儡了吧,这玩意都不是正常的逻辑发展了,霍光">霍光在刘贺">刘贺登基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沉思。
但可惜,沉思能挽救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世上就没有无可救药的笨蛋了,刘贺">刘贺用行动表示,老霍,你继续沉思你的,我得在我叔叔的棺材前唱个歌,跳个舞。
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会下还,上前殿,击钟磬,召内泰壹宗庙乐人辇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众乐。
看到这幕的人都惊了,不禁纳闷到,这刘贺">刘贺咋想的啊,汉高祖">汉高祖他不拜,还要在人家汉昭帝梓宫前载歌载舞,这是刘家的子孙吗,是有仇还是咋地啊,做得也太出格了,霍光">霍光一看到刘贺">刘贺这样,根本不需要掐指一算了,刘贺">刘贺这皇帝,当不长。
刘贺">刘贺这一系列荒唐事做出来,大家都觉得气氛变了,可刘贺">刘贺却还是没有什么收敛之处,他甚至觉得,他都是皇帝了,想做啥不行,为啥非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刘贺">刘贺随后就干出一件真的是“大逆不道”至极的事情。
那便是“僭幸”汉昭帝的后宫妃子:
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把事做绝的人见过,但像刘贺">刘贺这种仿佛是来“报仇”的人却是少见,霍光">霍光他们或许都想给刘贺">刘贺两嘴巴子,兄弟你要搞清楚啊,咱们是请你来当皇帝的,不是请你来亡国的,你秽乱你叔叔还在世的妃子是什么回事,刘贺">刘贺这一个举动,直接触碰到了大汉立国的基本准则:孝。
刘贺">刘贺被众人定义为没有孝,而上官太后自然是站在外公这一边,在刘贺">刘贺登基的十几天的时候,要废掉他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了,不过刘贺">刘贺毫无知觉,又或者说,他可能知道,但无所谓,他还接着皇帝的名号去“索要”下面的人给他珍贵的物品、去给他办他想要做的事,丝毫不和大臣们商量,总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这样的事情。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也就是刘贺">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却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由来,而这个数量因为太大,一直被后人抱有质疑,可不管怎么说,刘贺">刘贺的真实情况就算是被夸大了,但他的一些劣根性肯定是没跑的。
你要说这刘贺">刘贺是个坏人吧,他实际上也没多坏,只是他做的事情都是一些随心所欲、不顾他人意见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涉及了道德问题,比如他去和汉昭帝的后宫相处,这就是不对的,可刘贺">刘贺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蔫坏蔫坏的感觉,就只是一个长不大的顽皮小孩。
因为是小孩,朝臣都对他绝望,也因为是小孩,他这个皇帝才好被拿捏,越来越多大臣上书让他听话一点,不要再乱来了,而刘贺">刘贺仿佛被激起了叛逆心理,你们越说我越来劲,作为让人不禁摇头连连。
如果刘贺">刘贺还有矫正的机会,那么想来霍光">霍光等人不会轻易放弃刘贺">刘贺这个“傀儡”,因为刘贺">刘贺本身没什么背景,控制起来是比较方便的,但可惜的是,刘贺">刘贺已经展现出了自己性格中的“威胁”,让大臣们觉得并没有合作的可能,于是刘贺">刘贺被废提上了日程。
霍光">霍光等人先秘密上书上官太后,举报刘贺">刘贺“失德”,并不适合当这个皇帝,所幸还有个上官太后在世,能把刘贺">刘贺压住,不然的话,霍光">霍光等人敢废帝,那么也得把自己这边的一两个人给搭上去。
上官太后得到众人的意见后,便下诏让霍光">霍光去收回刘贺">刘贺身上属于皇帝的玉玺和宝物,霍光">霍光又让上官太后下诏宣刘贺">刘贺进宫,接着上官太后的命令,霍光">霍光等人先控制住刘贺">刘贺从昌邑国带来的两百多个臣子。
当刘贺">刘贺来到宫里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身边的近臣都被赶出去了,他还很慌张地问这是怎么了,霍光">霍光等人才说,这是上官太后宣你进宫,这句话把刘贺">刘贺吓坏了,他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紧张地问太后要他进宫做什么,刘贺">刘贺此时仍然很迟钝,没发觉霍光">霍光等人要废掉他。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
后来群臣纷纷开口,细数刘贺">刘贺在位这二十几天做过的事情,大事小事都说了个遍,刘贺">刘贺这才明白了,原来是上官太后要废了他,他最后关头反而发挥了自己一点聪明才智,把以前听到的一句话拿来问霍光">霍光,那就是“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天子有七个能臣,那么就算这个天子做人不行,那也不至于丢掉皇位,言外之意,就是让霍光">霍光等人包容他,教导他,但霍光">霍光哪里还听刘贺">刘贺的鬼话,把刘贺">刘贺的玉玺直接拿了过来,刘贺">刘贺此时才知道大势已去。
不过刘贺">刘贺最后关头没有歇斯底里,反而是恭恭敬敬地对着上官太后拜了一拜,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当好一个皇帝,就这样落寞地离开了。
关于刘贺">刘贺的处置,霍光">霍光等人为了防止刘贺">刘贺报仇,将刘贺">刘贺的封国给废掉了,刘髆">刘髆的遗产大部分给了刘贺">刘贺,但是封地却被分裂了,有的给了刘贺">刘贺的“姐妹”(刘髆">刘髆有四个女儿,人人都有份),刘贺">刘贺只得到“山阳郡”这么一个封地,根本没有办法谋大事。
回到山阳郡的刘贺">刘贺不禁一阵恍惚,这二十七天的“皇帝体验卡”就这么用完了,如果这是一份职业的话,刘贺">刘贺确实很逊色,连实习期都没扛过去。
至于长安的皇帝,霍光">霍光又再次找到了另一个适合当“傀儡”的人,那就是刘据">刘据的孙子汉宣帝,从辈分上来讲,汉宣帝乃是刘贺">刘贺的侄子,而汉宣帝确实要比刘贺">刘贺更安分,但后来霍家被打击,也是安分的汉宣帝一手缔造的。
而汉宣帝登基后,他对这位“废帝”叔叔有着一种提防心理,因为他知道,他和刘贺">刘贺都是傀儡,如果以后他表现得脱离了霍光">霍光等人的控制,那么刘贺">刘贺也有被扶持回来的可能,所以汉宣帝让山阳郡太守“监视”刘贺">刘贺。
为了方便监视刘贺">刘贺,汉宣帝给刘贺">刘贺封了一个“海昏侯”,海昏国乃是在豫章郡,而至于海昏这个封国,到底是之前就有的,还是因为刘贺">刘贺而故意设立的,汉朝历史的记载很模糊,但确实是很贴切刘贺">刘贺的一生。
再后来,汉宣帝听闻了刘贺">刘贺和一个叫做孙万世的人的交谈,就是关于刘贺">刘贺被废:
孙万世问:为什么您当时被废的时候,不坚守住拒不出宫,然后让人把霍光">霍光斩杀了,以至于后来的皇帝印玺被夺走了。
“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
贺曰:“然。失之。”
这就意味着刘贺">刘贺还是有死灰复燃的心的,于是汉宣帝加大监视和打压刘贺">刘贺,刘贺">刘贺最后的人生因为祸从口出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从为人的角度来说,刘贺">刘贺并非是一个坏人,他的一生诸多行为都带有一定的不羁性,他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因为父亲的显贵,因为出身的高贵,因为被掩盖了很多缺点,而刘贺">刘贺也没有遇到一个对他严厉的老师,因此让刘贺">刘贺的人生毫无方向。
从皇族的角度来说,刘贺">刘贺除了有被霍光">霍光当成傀儡的价值,就别无他物了,如此性格的皇族,必定成为一种悲哀,比起同样一开始被霍光">霍光当作傀儡的汉宣帝,刘贺">刘贺简直是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