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来源:历史知识网

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不同。

英布">英布决定投靠刘邦">刘邦的时候,有一个很微妙的细节,差点让英布">英布愤而自杀,这个细节,也正能体现出英布">英布内心的所需,以及在刘、项不同阵营的待遇。

当年刘邦">刘邦好说歹说,派人去说服英布">英布“背叛”项羽">项羽,在招揽的时候,使者的态度十分谦逊,表现出刘邦">刘邦英布">英布的“求贤若渴”,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证刘邦">刘邦会对英布">英布“礼遇有加”,基于这些条件,英布">英布就答应了投入刘邦">刘邦阵营。

可当英布">英布刘邦">刘邦召去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却发现刘邦">刘邦在洗脚,英布">英布顿时觉得刘邦">刘邦在羞辱他,他无奈地想自杀,之所以会想着自杀,那就是因为英布">英布知道自己“无处可去”了,背叛了项羽">项羽赌了一把,希冀刘邦">刘邦是个好老板,谁知道刘邦">刘邦也是一个德性,英布">英布哀大莫过于心死。

这个时候的英布">英布其实已经成了气候了,或许兵力比不过刘邦">刘邦,军事能力比不过项羽">项羽,但是割据一地独善其身,坐山观虎斗他还是做得到的,可他还是相信了刘邦">刘邦所说的“礼遇”,决定投靠刘邦">刘邦,后来又因为刘邦">刘邦的“无礼”想要自杀,不难想象,英布">英布内心是很希望别人认同他、尊敬他的。

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

所幸的是,当英布">英布退出了刘邦">刘邦的帐前,进入了专属于自己的大帐中后,发现自己的待遇和刘邦">刘邦乃是一模一样的,英布">英布顿时喜笑颜开,也把刘邦">刘邦方才的“无礼”当成了“随和”,自此之后,英布">英布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宿,帮助刘邦">刘邦攻城略地,所以说,真正让刘邦">刘邦获得英布">英布的,乃是“尊重”。

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这个历史的细节或许不起眼,但却从很基础的、譬如是人性的角度来解读了英布">英布转换阵营的心路历程,而英布">英布的表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项羽">项羽刘邦">刘邦的不同,虽然打仗刘邦">刘邦比不过项羽">项羽,但是在做人问题上,刘邦">刘邦优于项羽">项羽可不是一星半点。

项羽">项羽这位“人杰”,最大的问题就是做人。

项羽">项羽确实是强,也是个军事奇才,但始终不能掩盖项羽">项羽残暴个性的事实,他做事不讲规则,杀上司宋义">宋义、杀楚怀王">楚怀王,还学白起">白起杀俘虏,项羽">项羽毫不掩饰的张狂,让项羽">项羽的麾下几乎没有什么真正忠诚于他的人。

论出身,项羽">项羽在秦末一众诸侯中的出身说不上是最好的一个,毕竟还有旧韩国、魏国等等王室的血脉,项羽">项羽只是楚国大将项燕">项燕的后人。

可是项羽">项羽却是“综合”地位最高的一个人。

项羽">项羽的军事才能或许很早就被叔父项梁">项梁发现了,不过项梁">项梁自己也不差,作为家族的长辈和“复兴楚国”的领头人物,项梁">项梁就要依靠一次次的战争和胜利来铸就自己的名声和功绩,但可惜的是,项梁">项梁最终败在了定陶,败在了章邯">章邯的手里,最终身死。

项梁">项梁之死,彻底解开了项羽">项羽的“封印”,项羽">项羽借着给项梁">项梁报仇,做了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情,那就是“弑杀”了自己的上司宋义">宋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众人发现项羽">项羽有些“失控”了。

章邯">章邯击败项梁">项梁后,楚怀王">楚怀王鉴于项梁">项梁的付出,让项羽">项羽担任“次将军”,然后跟随着“上将军”宋义">宋义,一同去救援赵国,阻挡章邯">章邯势如破竹的攻势,也顺势为项梁">项梁报仇,与此同时,英布">英布、蒲将军等人都是宋义">宋义手下的将领,同样也受项羽">项羽管辖。

也不知道项羽">项羽是“报仇心切”,还是趁机借着项梁">项梁的死向宋义">宋义发难,项羽">项羽指责宋义">宋义贪生怕死,看着章邯">章邯步步紧逼却按兵不动,项羽">项羽的战斗风格很显然跟宋义">宋义截然不同,要是以前,项羽">项羽还没什么办法,但借着项梁">项梁被杀的事情,项羽">项羽有足够的理由和借口掌握主动权,于是他就杀了宋义">宋义,彻底掌控了军权。

英布">英布也是这个时候,彻底附属于项羽">项羽

宋义">宋义项羽">项羽所杀,这件事传遍了天下,大家对项羽">项羽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说他不臣的人不在少数,就连楚怀王">楚怀王都要指责项羽">项羽,而项羽">项羽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面临着什么,但他只能去赌,只要击败了章邯">章邯,那么就没人可以挑他的毛病。

于是项羽">项羽就抢在别人对他“发难”之前,指挥着英布">英布等人渡过黄河进行战略部署,狙击秦军,最后项羽">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击败了章邯">章邯,彻底消灭了秦国的有生力量,“巨鹿之战”是项羽">项羽的“封神之战”,项羽">项羽除了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兵、一举控制了章邯">章邯等人以外,还掌握了最高的军权,让楚怀王">楚怀王项羽">项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英布">英布跟随于项羽">项羽

项羽">项羽风光了,也因为自己的出身加上军事能力、功绩成为天下诸侯中“综合”出身最高的一个人,所以项羽">项羽也开始不满楚怀王">楚怀王的分封和统治,于是项羽">项羽又让英布">英布去除掉了楚怀王">楚怀王,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布">英布肯定是项羽">项羽心腹中的心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负责执行项羽">项羽命令的,乃是英布">英布

项羽">项羽掌控了权力后,项羽">项羽除掉楚怀王">楚怀王,负责执行的也是英布">英布

既然这两件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英布">英布,怎么能说英布">英布不是项羽">项羽的心腹呢。

但问题是,英布">英布未必是这样想的,因为项羽">项羽让他做的这两件事,都把英布">英布牢牢“绑”在了项羽">项羽的阵营之中,最重要的是,英布">英布所做的事情,都让他背负了巨大的骂名,说白一点,英布">英布成为了项羽">项羽的“黑手套”。

项羽">项羽虽然是强势一时,但夺得权力的方式“太难看”了,比如除掉宋义">宋义、除掉楚怀王">楚怀王,这就是正儿八经的“造反”了,而项羽">项羽很聪明,他不让这些骂名全部都给自己背,他也分担了一点给英布">英布

第一个“杀降”,这就是个大骂名。

杀降这种行为,自古以来都被人鄙夷,白起">白起杀降看似让他风光了,却同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骂名,因为杀降乃是“不义之法”,跟什么打胜仗那是完全不沾边的,所以后世对于白起">白起的评价乃是褒贬不一,贬多于褒的,而英布">英布项羽">项羽执行了这件事,自然也是背负骂名。

第二个“弑君”,同样是个大骂名。

在掌控局势后,项羽">项羽楚怀王">楚怀王越来越不顺眼,但是楚怀王">楚怀王乃是项梁">项梁等诸侯所共立,其本身也没犯什么错,所以项羽">项羽想要拿走楚怀王">楚怀王的权力,只能行不忠之事,也就是杀掉楚怀王">楚怀王,而他把这件事交给了英布">英布去做,这就让弑君的人成为了英布">英布,骂名也都是英布">英布的。

所以要说英布">英布项羽">项羽的“心腹”,这件事情其实英布">英布项羽">项羽都未必会否认,但问题是,成为项羽">项羽的心腹实在是太难了,等于是要给项羽">项羽这种“喜怒无常”、“暴戾非常”的性格背锅买单,谁希望自己追随的人是一个不稳定的人,英布">英布也很怕项羽">项羽有一天对他下手。

其实英布">英布这个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他一开始是简单的,却因为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变得复杂。

英布">英布出身很一般,祖上能追溯到">在位时期的名士“皋陶">皋陶”,但已经隔了快六十代那么远了,这种关系等于是没有了,而英布">英布为人处事不拘一格,越是如此越容易栽在秦朝的“苛令”之下,果不其然,英布">英布就因为犯了法,被判处“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刻字,这对尊严的打击是很重的。

从“黥刑”这一刑罚来看,英布">英布的内心和性格受此影响是巨大的,而且“黥布”这个称呼跟随着英布">英布一生,可见英布">英布自嘲的心情下又有着别样的在意,这也是为什么陈胜">陈胜一起义,英布">英布就立马带着人找到吴芮">吴芮要造反,他太恨大秦了,脸上刻的字,这是一种耻辱。

也是上过战场后,英布">英布得到了实力的检验,乃是一个出色的军事人才,可惜英布">英布出身确实是不好,他只能靠命去争命,而且英布">英布的包袱是有点重的,他可以自称黥布,但是却不希望别人叫他黥布,或者认为他是黥布。

很不巧,英布">英布遇上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就是骄傲的项羽">项羽项羽">项羽的骄傲是无法抑制的,就连韩信">韩信这种人才都被逼走了,可想而知,英布">英布项羽">项羽手下也未必多么受尊重,因为在项羽">项羽的眼中,他自己就可以无敌,这就是英布">英布并未真正认同过项羽">项羽的原因。

项羽">项羽重新分封诸王的时候,英布">英布也被分到了一个“九江王”,可英布">英布对此十分提防,他不觉得这个诸侯王有这么好得到,说不定项羽">项羽又是要让他“当炮灰”,所以当齐王田荣">田荣背叛项羽">项羽的时候,项羽">项羽要求英布">英布增兵救援,英布">英布只是给出了数千人做做样子就算了,他并没有全心全意地给项羽">项羽卖命。

也是这种微妙的关系,让刘邦">刘邦看到了英布">英布项羽">项羽的矛盾,于是他趁机拉拢英布">英布刘邦">刘邦乃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精,他看出来了英布">英布缺乏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尊重”,既然狂傲的项羽">项羽给不了你,那么我刘邦">刘邦给你。

刘邦">刘邦的使者随何">随何代表着刘邦">刘邦去见英布">英布,一开始英布">英布还不愿意接见,后来随何">随何声称愿意用死来“拉”英布">英布下水,英布">英布就接见了随何">随何

刘邦">刘邦也好,随何">随何也好,他们都知道英布">英布顾虑什么,所以随何">随何英布">英布讲了很多的道理,无非就是忠、义之类的话题,但这些都是表象的,随何">随何说出最有水平的一句话就是,“杀楚怀王">楚怀王乃是楚国人所为”,言外之意就是,跟你英布">英布没关系,起码我们认为没关系:

夫楚兵虽彊,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

随何">随何的原话是,楚国虽然强大,但是却有弑君的不义之名,而在英布">英布听来,这就是有弦外之音。

首先,楚怀王">楚怀王乃是英布">英布追杀的,英布">英布心里纠结的也是这个问题,他被项羽">项羽当枪使了,而现在随何">随何告诉他,杀楚怀王">楚怀王的乃是项羽">项羽,不是你英布">英布,这句话就有两层意思:

一、我们帮英布">英布你做辩解,将你从杀楚怀王">楚怀王这件事中摘出来。

二、你英布">英布只要起兵反抗项羽">项羽,和楚国对立,那么过去的所有罪名,就都全部丢回给项羽">项羽了。

显然随何">随何是睿智的,他抓住了英布">英布的痛点,也是这番理由下来之后,再加上随何">随何带着刘邦">刘邦开出的一系列“优待”条件,英布">英布决定响应刘邦">刘邦,起兵反抗项羽">项羽,而后来英布">英布能在刘邦">刘邦的阵营留下来,也是因为刘邦">刘邦大方的“礼遇”,再次抓住了英布">英布内心的痛点,让英布">英布刘邦">刘邦忠诚。

其实英布">英布不是项羽">项羽手下的特例,项羽">项羽的残暴、自负乃是项羽">项羽一生最大的缺点,因为这两个缺点,项羽">项羽不知道都“赶跑”了多少手下,也让多少人跑到了刘邦">刘邦那里去,所以为什么刘邦">刘邦能赢项羽">项羽,就是差在了这里。

当然后世也有人说英布">英布其实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反贼,不断投靠、不断造反,后来不也是背叛了刘邦">刘邦

事实上,在汉朝建立后,英布">英布“造反”这件事很多人是不信的,比如夏侯婴">夏侯婴就放出了这个疑问,他觉得英布">英布是不会造反的,这侧面说明了夏侯婴">夏侯婴英布">英布的“直观感受”,就不是一个造反的人,和后世人对英布">英布是“贪得无厌”的人并不符合:

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

而令尹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他说英布">英布造反,这怪不得英布">英布,就是因为韩信">韩信彭越">彭越都被吕后给除掉了,英布">英布和他们两人一样,都是军功高得震主的人物,英布">英布觉得他俩遭殃了,自己也立马也被刘邦">刘邦“过河拆桥”,于是便造反:

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彭越,前年杀韩信">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所以说,英布">英布之所以后来会造反,不是他自己想当皇帝了,而是他没有办法了,以前可以投靠刘邦">刘邦项羽">项羽,现在连投靠的机会都没了,只有造反才不会任人宰割,从一开始,英布">英布的命运都没有改变,被迫争命,也被迫拼命。

如果吕后不去动韩信">韩信彭越">彭越,那么英布">英布也未尝不会老老实实当王,但问题是,刘邦">刘邦在晚年已经有明确的意识立下“白马之盟”,这就注定了英布">英布等人的命运,再说白点,刘邦">刘邦确实是有“过河拆桥”的意思,就是为了避免英布">英布等人未来威胁他的子孙后代。

英布">英布明白这一切时为时已晚,只叹息这世上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明君”,不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项羽">项羽,就是心思缜密的刘邦">刘邦,或许他就不该争命,假如要争命,又更应该靠自己,只是人的一生,不走过惨淡的一遭,又怎么会明白这个道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