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王凌:咸有匡魏室之谋,梦中“带走”司马懿

王凌:咸有匡魏室之谋,梦中“带走”司马懿

来源:历史知识网

司马懿">司马懿打败了政敌曹爽">曹爽后,能与他共同分享胜利果实的太尉蒋济">蒋济却因为自己没有保住曹爽">曹爽的命而惭愧去世。由于蒋济">蒋济曾赞赏王凌">王凌“文武俱赡,当今无双”,于是大权在握的司马懿">司马懿积极拉拢王凌">王凌,将他提拔为新的太尉。暗藏祸心也好,忠于魏室也罢,王凌">王凌在手握重权之后,开始谋划诛杀司马懿">司马懿,废除魏帝曹芳">曹芳,另立楚王曹彪">曹彪为帝,掀起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淮南一叛,最终落得晚节不保。

一、名门之后,中兴之臣

“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诛灭董卓">董卓有功的司徒王允">王允死在他最有权势的五十六岁时,不解气的李傕">李傕郭汜">郭汜等人还杀光了长安城内王允">王允的儿子和">子和宗族,唯有王允">王允哥哥的两个儿子王晨和王凌">王凌逃出生天,回到了太原故地。在强大的家世背景扶持下,王凌">王凌凭借举孝廉出任干县县令,然而一县之长不是那么好当的,“遇事,髡刑五岁,当道扫除”,要不是曹操">曹操拉了他一把,可能王凌">王凌就这么泯然众人了。

曹操">曹操早年曾只身刺杀董卓">董卓,心里佩服扳倒董卓">董卓王允">王允,在得知王凌">王凌王允">王允之侄,又是因功获罪后,当即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后拜中山太守,因为勤政有功,王凌">王凌又得以出任丞相掾属,被曹操">曹操引为心腹干吏。曹丕">曹丕取汉而自代之后,王凌">王凌进一步得到重用,历任兖、青、扬、豫四州刺史,皆有绩效。“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

二、文武俱赡,股肱元老

除了文治,王凌">王凌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曾与名将张辽">张辽等人共战孙权">孙权的心腹大将吕范">吕范,大败之,战后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号建武将军。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曹休贪功冒进,魏军惨败,王凌">王凌拼死突围,为曹休">曹休赚得一线生机。正始二年(241),吴大都督全琮">全琮王凌">王凌鏖战于芍陂,吴军来势汹汹,而魏军却因为没有提前准备陷入了困境,“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顽强抵抗一段时间后,王凌">王凌与时任扬州刺史的孙礼">孙礼合兵一处,这才反败为胜。此战双方损失惨重,东吴中郎将秦晃等十馀人战死,毫无准备便遭到袭击的魏军孙礼">孙礼部也死伤过半。

王凌">王凌历仕曹操">曹操曹丕">曹丕曹叡">曹叡曹芳">曹芳四朝,从曹操">曹操的提携之恩开始,王凌">王凌因为文治武功得以高迁,辅佐曹丕">曹丕曹叡">曹叡期间屡建功勋,更是得到了曹爽">曹爽司马懿">司马懿的先后拉拢。正始初年(239),大将军曹爽">曹爽王凌">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王凌">王凌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光明磊落的孙礼">孙礼共事,并且在之后合力击败了全琮">全琮。高平陵之变后,王凌">王凌接到了司马懿">司马懿的橄榄枝,升迁为司空,位列三公,显赫至极。

三、暗谋废立,晚节不保

就在司马懿">司马懿铲除曹爽">曹爽,培养同党时,王凌">王凌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谋划——改立新帝。不知故意还是无意,王凌">王凌并没有被拿掉都督扬州军事的权力,他的侄子令狐愚出任兖州刺史,两人一起统兵于淮南。有亲缘关系,又曾共同在曹爽">曹爽帐下做事,加上楚王曹彪">曹彪的封国在令狐愚的管辖之内,王凌">王凌和令狐愚于是拍手既合,迈出了改立新君的第一步。然而司马懿">司马懿真的没有防备吗?当令狐愚遣亲信张式前去联络曹彪">曹彪,谋划迈出第一步时,令狐愚很“巧合”地病逝了,其幕僚杨康贪生怕死,告发了众人在淮南的谋划,使得司马懿">司马懿提前有了防备,派遣亲信自己的黄华出任兖州刺史。

种种迹象都暗示了废立之事不可为,就连王凌">王凌的儿子王广也从洛阳来信提醒父亲事难有为,“今司马懿">司马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王凌">王凌为什么没有收手呢?原来是他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吴国封锁涂水,想必是吴帝孙权">孙权大限将近。于是王凌">王凌向中央求情调兵虎符,假托教训吴国,实在发动政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司马懿自然不会给王凌">王凌这个机会,不令兴兵,并于亲率中军讨伐。比大军先一步到的,是赦免王凌">王凌之罪的皇帝赦书和司马懿">司马懿的劝解信,让王凌">王凌以为自己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然而等王凌">王凌放下警惕后,司马懿">司马懿与数万大军已经来到了寿春城前。到这时,王凌">王凌都还抱有最后的侥幸,他写下告罪书,向司马懿">司马懿交出官印和仪仗,并自缚表示投降。在最后司马懿">司马懿都不忘“攻心”,派人为王凌">王凌解缚,并交还王凌">王凌之前交出的官印、仪仗,等到王凌">王凌欢天喜地请求拜见司马懿">司马懿时,司马懿">司马懿却不愿见他,“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王凌">王凌就这样被押解到了洛阳,服毒自尽。

是真心维系魏室,还是觊觎司马懿">司马懿能够独掌大权,王凌">王凌的真实所想已经无从可知,“君子平情论事,不能以成败相绳”,但相比司马懿">司马懿识破王凌">王凌之谋划后的所作所为,王凌">王凌的引颈受戮彰显了义士忠臣之风:一人投降换百姓无灾;作《与太傅司马宣王书》表面心境;路过魏国名将贾逵">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王凌">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可惜人生的最后一刻已经没有一人为王凌">王凌发声,在他死后,司马懿">司马懿常梦到贾逵">贾逵王凌">王凌化作厉鬼作祟,加上自己患病,把王凌">王凌暴尸三日后的他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