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参崴怀古

海参崴怀古

来源:历史知识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在碧蓝的日本海的西海岸,有一处宁静而美丽的港湾,海潮拍打着城郭,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地退去。山城依在,但没有一丝中国历史的痕迹。这座曾经被国人视为“空城”的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现在是俄罗斯日本海沿岸的一座名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闻名遐迩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它就是海参崴,一座饱经沧桑的、在中国人情感深处难以割舍的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01远东明珠

我们展开地图,可以发现海参崴位于太平洋沿岸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的南端,临着碧波万顷的日本海,城市依山而建,北部为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城市及港区位于阿穆尔半岛顶端的金角湾沿岸,金角湾自西南向东北伸入内地,长约7千米,入口处湾宽约2千米,水深20~30米。金角湾南侧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天然屏障。海湾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形势险要,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

正是这样的地理优势,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到临此城,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把它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发展城市。俄罗斯独立以后,把这里定为自由港,以方便与中日韩进行贸易。它还是全长9822千米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可以说,现在的海参崴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为倚重的战略支点,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不管是从军事、政治还是从经济方面看,海参崴都无愧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这一称号。

海参崴的地理位置

02山雨欲来

1689年,中俄双方在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宣布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为中国领土,当然也包括海参崴。一直到160年前,这里还是中国的疆土,那么,大好河山为何拱手相让给了沙皇俄国?

首先是大清政府的不重视造成的。我们从“海参崴”这个名字的字面上就能明白,海参崴名字来源于满语,汉译为“海边的小渔村”。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地曾经是盛产海参的地区,而“崴”是指洼地的意思。但不管怎么理解,海参崴当时的规模不大,至多就是一个小渔村,离一个城市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如此丰饶的地方为何如此荒僻萧条?

1899年的海参崴

大清入关之前,这里的人口、经济尚可,入关之后,清朝的权力中心和大量人口从东北向关内转移。但是,清朝统治者不想让别人打扰自己的“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采取了有别于关内省份的封禁政策,设置柳条边,严禁内地人口迁移此地。当时规定擅自闯入者,枷两月,鞭一百。同时,清朝在东北设置了黑龙江、盛京和吉林三个将军辖区,严格管理东北事务。清廷对东北的封禁,始于康熙年间,在乾隆时期严厉推行。

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由于封禁导致东北各地的人口减少,贸易萎缩,运输崩溃,直接影响到了海参崴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当时的吉林将军所辖的吉林腹地,下设吉林、宁古塔、三姓、白都讷、阿勒楚喀五个副都统和珲春专城驻防,驻防清军仅3000余人。整个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放眼望去,千里无鸡鸣,和无人区差不多。这就为以后的沙俄入侵埋下了隐患。

当大清统治者还在闭关锁国之时,它还不知道世界形势已经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国家早已经步入了近代历史,即使是比英法等列强落后很多的沙皇俄国也积极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沙俄对外扩张的急先锋是哥萨克人,是一群大胆无畏的半军事化的自由民。这些哥萨克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勇猛剽悍,能征惯战,俄国让他们到遥远的边疆去殖民再好不过了。就像是美国西部的大片领土,绝大部分都是美国武装移民的功劳一样,整个俄国一大半的领土也是哥萨克打下的,包括西伯利亚。

对比之下,满清政府对内实施高压政策,只希望老百姓变成画地为牢的顺民,更别说是像哥萨克那样的拥有武器的武装自由民了,这在大清想都不要想。况且沙俄政府自上而下都对扩张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边疆的地方大员,建功立业的欲望很强。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地广人稀的外东北就危在旦夕了。

哥萨克

03祸不单行

1847年,年仅38岁的穆拉维约夫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他打着科考、探险、传教的旗号,多次侵入黑龙江流域,搜集情报,推动非法移民,建立非法定居点,还准备伺机进入乌苏里江流域。通过这些活动,穆拉维约夫刺探到了中国东北的第一手情报,也了解到了大清的虚弱,于是,他便等待时机,准备对大清狠狠地敲诈一笔。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个机会终于到了。1851年,在中国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江宁后,清政府不得不把东北的部队调往内地,留在那里的清军非常少,根本无法控制外东北大片的土地。1856年,大清南方半壁江山尽失,大清已处在最危险的时候,天朝上国命悬一线。雪上加霜的是,1856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这样,19世纪50至60年代,大清这个老大帝国已经像一枚在风雨中飘摇的树叶,祸不单行,边疆空虚,狡猾的俄国人趁火打劫的时机到了。

04巧取豪夺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于是,俄国急于在远东方向取得突破,以“弥补”在欧洲方向的损失。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穆拉维约夫率领俄国兵船多艘驶至瑷珲,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宣称以黑龙江为边界,如果不从俄国将联合英国对华作战。清俄双方交涉时,俄国兵船鸣枪放炮,以武力相威胁。此时的奕山早就成了惊弓之鸟,5月28日,奕山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该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两国共管。而在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把整个外东北划归沙俄。

俄国人在外东北的最南端发现了海参崴,这里气候宜人,港湾优良,非常适合建立大型的海军基地,日后它的太平洋舰队基地就设在了这里。穆拉维约夫喜出望外,马上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统治东方”。从此,俄国人在东北亚站住了脚,任何东北亚问题都少不了俄罗斯的参与,俄罗斯的双头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外东北的丢失

05海参崴是用日本海的波涛凝结成的一滴眼泪

当时的大清内忧外患,面临凶恶至极的沙俄侵略者,海参崴不丢也不可能。后来,大清取消了封禁,才使得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大量进入东北地区,一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整个东北有3000万中国人。大量移民的涌入客观上也起到了充实边疆、抵制侵略的目的。假设大清统治者有更高的眼界,早日能放开封禁,允许大量的移民、甚至是武装移民进入东北,是不是可能会改变外东北包括海参崴的命运?

当时闯关东的移民有很多也闯到了外东北,海参崴就有很多。一战前当地华侨就有2万多人,多数华侨在每年春季来到海参崴谋生,冬季封冻时回国。长期居住在海参崴的华侨,主要聚居在中国街,靠开店铺、做小买卖为生,他们与俄国人相处融洽,有的还娶了俄国媳妇。正是由于在海参崴的中国人的辛勤劳动,海参崴逐渐繁荣起来,由要塞升级为城市,可以说,海参崴几乎每栋房子,每块砖都记载着中国建筑工人的劳动。

20世纪30年代的海参崴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很多中国劳工被困俄国无法回国,北洋政府派遣军舰赴海参崴保护华侨。中国军队在海参崴护侨期间,有效维持了当地治安,并且保护了华侨的利益,当地华侨看到中国军队军容严整,都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后来,苏俄红军进入远东,各国军队都撤出了海参崴,这是中国军队最后一次进驻海参崴。

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苏联开始全面推行集体化和工业化,中国商贩成为远东地区遭受打击的对象。尤其是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后,苏联在远东地区任意关闭华人商店,没收华人财物,强征各种杂税。30年代,苏联开始进入大清洗运动,大量中国人的存在被苏联远东当局认为是不可靠的因素。1935年7月17日,苏联中央委员会发布《关于前往边界区域及其居留之决议》,开始着手驱逐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侨民,海参崴的中国人慢慢都消失了。

海参崴金角湾

06后记

如今在俄罗斯远东旅行,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躲不开穆拉维约夫——他的雕像遍及远东,如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等城市。海参崴就有一座巨大的穆拉维约夫青铜雕像,从1991年开始建造,1992年,穆拉维约夫的遗骸从巴黎迁葬至海参崴市中心安葬,他的铜像于2012年6月23日方才落成于金角湾。如今他仍然沐浴着日本海的和风,双眼逼视着东方的大地。只有日本海粼粼的波涛,还在叙述着曾经的历史和传说。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师说123,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单字解释: 怀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