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军营中的奇案,军饷不翼而飞,窃贼以为天衣无缝,神探受邀破案

军营中的奇案,军饷不翼而飞,窃贼以为天衣无缝,神探受邀破案

来源:历史知识网

县令丁秋,因为上任之后屡屡侦破奇案,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州里。

这一日,分管本州军营的营官曹参将,就亲自派人前来找他帮忙破案。

在去往军营的路上,丁秋就问替曹参将跑腿的校尉张保,到底军营中出了什么案件。

张保受了自家大人吩咐,本就想找机会把案情告诉丁秋,结果还没等他开口,丁秋就主动询问,于是他也就赶紧地把案件的详情给丁秋说了一遍。

原来本州将士的饷银都是每三个月发放一次,而饷银的来源,虽然出自本州的税收,但是朝廷都会先收上去之后,再定期拨付。

一般情况下,本州的饷银到了拨付的日子之后,曹参将就会从营中抽调一些为人忠厚,却又办事细心的人驾着营中的马车去领。

等饷银领回来之后,曹参将为了鼓舞士气,会让营中的军需官,把所有银箱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并清点,然后再把装银子的箱子,放进专门存放饷银的营帐之中。

因为当月领回的饷银一般并不会当天就发,所以饷银就要放置一段时间。为了防止饷银被盗,曹参将往往会每天随机抽派12名士兵,分三波看守饷银。

因为存放饷银的帐篷是单独放置,而且派来看护帐篷的士兵又是临时随机抽调,因此不到发放饷银的那一天,没人能够不在外人的察觉下,就把帐篷里的银子拿走。

但是最近却出了一件怪事,前几天银子被弟兄们运回来之后,曹参将像平时一样,让军需官把所有箱子都打开,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清点了一遍银子。

然后又当着众人的面把银箱搬进了专门存放饷银的帐篷,最后又像以前一样,每天抽掉不同的人手来看管饷银。

但是等昨天发放饷银时,却发现有两箱的饷银都少了大半,曹参将想不出有谁能在守卫的看管之下,把那么多的银子盗走,于是就在营中大发雷霆。

后来曹参将的幕友王横,就向曹参将提出,本州有一个破案的高手,因为屡破奇案,所以被人称作“丁青天”,不妨请来试试看,于是张保就前来请丁秋过去破案。

丁秋听完案情之后就问张保,饷银被放入帐篷之后,是否有人因为什么特殊情况进去过。张保回答说,在此期间并不曾有人进去过,就连曹参将也未曾进去过。

丁秋又问,存放饷银的帐篷内的地面是否进行过检查,张保又回答说,饷银被发现丢失的当天,曹参将就亲自带人把帐篷内给挖了个底朝天,张保还说,他本人那天也曾参与了挖掘。

不光帐篷内他们挖了一遍,就连帐篷外的一丈之内他们也都挖了一遍,不过依然一无所获。

丁秋再问,看守帐篷的士兵可曾觉察到帐篷内有什么异动。张保则回答说,曹参将曾安排王横等人,把所有看护帐篷的人问了一遍,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任说自己发现有任何异常的。

丁秋思索了一阵以后,又不甘心地问,自从饷银被运回来之后,可有什么人进出过军营。张保想了一想说,军营中的日常消耗品都是专人送来,而士兵们不逢大的节日,也不得随意出入军营。

最近进出过军营的,只有曹参将的幕友王横,因为他的家眷不在营中,所以他每天都会进出军营。

丁秋赶紧问他,王横平日里是用何种方式进出军营,张保回答说,王横不会骑马,也没钱雇轿,平日里用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都是“安步当车”。

现在正是夏季,大家穿得都很单薄,想来王横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靠自己一个人就能把那么多的银子转运出去。丁秋想到这里,又皱起了眉头。

张保看丁秋暂时无话要问,于是也不去打扰丁秋的思考,而是专心地去为丁秋带路。

丁秋到了军营之后,先去见了已经急得起了一嘴燎泡的曹参将,待丁秋询问完曹参将以后,他发现张保所说的内容,和曹参将说得对几乎完全一致。

于是丁秋又去了那顶原本存放饷银的帐篷。丁秋进了帐篷一看,帐篷内的地面已经全部都被挖掘开,就连一块平整的地面都没有,不过丁秋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又仔仔细细地勘察了一遍。

丁秋在勘察时发现,被挖掘出的泥土中,有一些土壤的外观颜色偏深,摸起来还有些潮湿的感觉,于是他心中就是一动。

随后他赶紧去找曹参将,等他见了曹参将以后,立刻向曹参将询问,当日饷银搬回来之后,他们是如何清点箱子内的银子的。

曹参将想了一下说,他当时叫军需官把所有的箱子都打开,然后让军需官清点。军需官会当着大家的面,先清点出一个箱子里装有多少银子,然后再点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箱子,最后用竹筹一算,就能算出所有的饷银数量。

丁秋听完之后立刻又急迫地说:“你们清查饷银时,是不是只完整地数过一箱,而不是每个箱子都全部倒出来数一遍?”

曹参将一边点头,一边说:“没错啊,就是这样,要是每个箱子的饷银都倒出来,那得数到什么时候啊,而且也很麻烦啊。”

丁秋接着又问:“你们在翻挖存放饷银的那个帐篷的地面时,是否发觉帐篷的地面比较潮湿。”曹参将想了一下说:“好像确实如此,不过自己当时急于去找银子,所以没太在意,现在想来确实有点古怪。”

丁秋听完曹参将的回答,笑着对曹参将说,他已经知道饷银是怎么丢的了。

接下来丁秋告诉曹参将,饷银在没进军营之前,就已经不足数了,银子少了的那两个箱子里,其实只有表面一层有银子,但下面其实全是冰。

曹参将听到这疑惑地问:“现在是夏天,怎么会有冰呢?”丁秋解释说,夏天虽然本来没有冰,但是有些人会在冬天里把冰给存在地下的冰窖中,等到夏天再取来用。

也有人会用硝石等东西造出冰来,不过那种冰不容易造,而且还很容易化,所以这次偷换饷银的冰,应该是出自第一种方法所得来的冰。

而要实现用冰偷换饷银,势必需要营中负责清点银子的军需官当内应,因此只要把当时负责清点饷银的军需官抓住,自然就能顺藤摸瓜追查出饷银的下落。

曹参将一听,赶紧派人去把军需官抓来,并由丁秋亲自主持审理。因为丁秋已经推出了案发过程,所以他连哄带诈,很快就让军需官全都招了出来。

原来军需官的姐夫就是负责州里发放饷银的小吏,这次他提前联络上了军需官,向他提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划。军需官一听这个计划似乎“天衣无缝”,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没想到,最后还是被丁秋给瞧破了。

这个故事的灵感,其实来自于现代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很多菜贩子在批菜时,他们批回来的菜里都放了给蔬菜保鲜的冰,不过在过称时,这些小贩是不方便把这些冰去除的,所以他们为了赚钱,就不得不把菜再加一个较高的价格卖给前来买菜的散户。

当然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自己多赚一点钱,也会自己想办法给所卖的商品中加点“料”,比如往海鲜里加水,称水果时偷放两个坏果,卖猪肉时用不新鲜的猪肉......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在日常生活擦亮自己的眼睛少受骗。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