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鲁迅留下的7条遗嘱,未免发人深省

古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鲁迅留下的7条遗嘱,未免发人深省

来源:历史知识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毕竟生命即将枯萎,这个最后音符价值的定义自然不容小觑。以过往人的经验来看,这些肺腑言语之间必然是充满善意的代名词,世间甚至衍生出了一句古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品史君看来,人们流传最广的应该是刘备的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悔恨自己贸然伐吴,致使蜀汉元气大伤,可是已是时不我待,自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儿子身上。这句泣血般的遗言是对自己儿子的谆谆教诲,殊不知也教育了后世无数孩子。

作为一位纵横家,留下的遗言却是这般温和,这也恰恰应验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那句话。可这么多逝者,难道就没有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吗?鲁迅恰是一种一者。在去世前44天重病之时,写下了一篇叫做《死》的杂文,文中一共提到了七条遗嘱,看完之后未免发人深省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前段时间品史君曾看到过这句话引起热议,当然主要议点是“先生喜不喜欢钱”。这都即将离开人世了,现在还在想着这些东西,未免过于肤浅?首先品史君先问诸位一个问题:你喜欢钱吗?第二鲁迅也是常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朋友,他们也懂人情冷暖,他们也懂亲疏远近

先生在生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鲁迅活着是鲁迅,离开了还是鲁迅,关系到什么程度,那就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毕竟我们是真朋友,当然不在乎这点东西;如果只是所谓的“泛泛之交”,对不起,我和你没有什么利益的牵扯。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既然是第二条,必然是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延续”,不过在品史君看来,这句话着实有点“凡尔赛的味道”。鲁迅在文坛的地位是公认的,甚至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前进的方向”,蜚声我国文坛的同时,也在世界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封建社会下,人在离去之后后代要守灵三天,加上地位如此之高,这个时间可能会越长,先生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可先生是新时代思想的倡导人之一,难道会让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在看淡生命的同时,自己也要让它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这句话的含义和第二条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繁文琐节先生自然也会痛恨。在日本留学的那段时间里,先生讲过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活着是此离去更是此,我可不想让别人“说道”。同时这也是对后代的一种考虑,在体面的同时也不必让别人因此落下“话柄”。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这一点其实是说给两个人听,首先是包办婚姻的对象“朱安”,其次就是自己的妻子“朱广平”。对于前者来讲,鲁迅应该是亏待了她一生。表面上自己是反对封建,但这名无辜的女性为何成为了自己的“牺牲品”?现在鲁迅离去了,那就把这个名字从记忆中抹去,因为这是亏欠”。

对于后者来讲,这才是鲁迅心中那个真正爱他的人。可生命已经走到了终点,妻子未免会因此变得沮丧。既然我已经离去,那就证明你脱离了婚姻的“束缚”。如果你碰到了新的欢喜,那就尝试去追求,不要顾忌太多。如果不这样做,那未免有一点糊涂,先生是何等的睿智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可能会疑惑,难道先生和这两个职业有什么过节?细细分析,他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难道是因为这两个行业不好走?这个推测好像说得通,但这未免有点不像鲁迅?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空头”两个字,显然没有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鲁迅看来,美术家和文学家两个职业都讲究的是真才实学。我既然在这两个领域的成就这么高,那离去后儿子有没有运用自己名声的可能?虽然内心十分相信,但未免少不了这样的叮嘱。他希望自己的后代如果从事这两个职业,必须讲究真才实学,否则就是弄虚作假”。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古人常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的底蕴在我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有些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为自己贴上不信任的标签,而先生正是其中的“受害者”。被人骗钱、被人骗物,甚至连他的亲生母亲都将其哄骗回来完成婚姻,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人可以值得信任

先生的一生汇聚了太多的不幸,所以他将自己经历的总结全部传给了儿子。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许诺,一定不要完全当真,因为这有可能是他获利的一个工具,最终吃亏的是你。屏幕面前的你也是如此:人活在世上,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只有付出行动才是真理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这句话看起来有失格局,同时也是先生争议最大的一点。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先行者”,为何会说出这样的无理之词?纵观先生的生平,除了在文学界打拼的天下外,还有一个标签就是“爱憎分明”,特别是他身处的这个时代。因为我是有原则的文人,那就必须充满血气

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先生一生都在致力唤醒国人,做那个英勇的战士,即便自己冒着这样大的奉献,但选择了就不应该停止。不管什么时候,面子在先生这里从来行不通,特别是他生前所说的那句话:“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不禁让人感叹,鲁迅真是鲁迅

品史君说

品史君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这句话我没有任何反驳能力。七条遗言,其中包含了金钱、生死、婚姻和处世,我们都能从中看到鲁迅的态度,也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他真的做到了。希望屏幕面前的你,也会因此而改变……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