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日本投降后,我军曾收编30000多日本兵和侨民,这些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投降后,我军曾收编30000多日本兵和侨民,这些人后来怎样了

来源:历史知识网

2015年上映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白云飘飘的年代》,这部电视剧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八路军部队俘获了日本关东军第二飞行总队第四练成飞行队的全部人员。在八路军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感动了这支日军教官队伍,使他们留了下来,最终成为第一代共产党飞行员的教官,为新中国的飞行事业做出了贡献。

这是电视剧里描述的故事,但在真实的历史里,当年,日本战败后,在东北确实有几万名日本兵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

第一、日本人参加八路军,受到“同志”待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紧接着党中央立即决定,在各解放区的部队迅速全面出击,对日战区进行接收,以此来扩大解放区。

当时。冀东军区所属的李运昌部队和山东军区所属的万毅部队接到命令迅速向东北进军。

1945年9月5日,冀东军区第十六分区的曾克林部队。经过长途跋涉,率先进入沈阳,曾格林部到达沈阳之后迅速开展工作,展开全面接受,他们一边搜集武器,一边收编当时遗留在东北的日本兵以及日本侨民。

当时部队工作进展得很快,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便已经收编了1万多人,同时还获得了日军遗留下来的大批武器弹药及装备,可谓收获颇丰,大大充实了队伍。

当时,对于收编的这些日本人,东北民主联军表示欢迎他们参加我军,最后在自愿的原则下,有80多名日本人表示愿意留在部队,这其中还有10多名有着特种技能的日本人,他们有的被分到了后勤医院工作,有的被分到战斗部队,还有的被分到了地方部队。

这些日本人加入我军后,在人格上受到了平等的待遇,他们原以为自己是日本人,加入到我军行列后,会受到歧视,但是他们想多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加入我军后,他们受到了非常公平平等的待遇,被我军称为“同志”,要知道只有自己人才会被称为“同志”,所以对于这一点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

当时,如果这些日本人身怀技能,比如像飞行员、炮兵、医生等,他们还可以享受特殊的士官待遇,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不久以后我军部队进行改编,很多日本人都被编进了解放军序列的部队中,比如当时改编后的解放军47军当中,就有300多名日本人。

而由东北民主联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当中就有约4000名日本籍官兵。

第二、日本人报名参加解放军,在战斗中多次立大功,有的还入了党。

当时日军投降后,在东北的日本人大部分被遣送回了日本国内,但还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了东北解放区。

据当时的统计,登记在册的遗留下来的日本人数量就有12016人,如果再加上没有登记在册的以及被遗漏掉的日本人,那么这个数量就会增加到33,000人左右。

这些日本人当中很多都是都是拥有特殊技能的技术工人或者技术人员,最后这些日本人被分别分在了军区的各个部门,其中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

当时军区留用的日本人的比例是很大的,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显示,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这个比例还是很大的。

日本侨民

林弥一郎,曾任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这个林弥一郎也是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部电视剧里某一个主要日本军官的原型。

他回国后曾在自己的回忆录《我和中国》中说过,他原是日本飞行部队的飞行员和教官,具有一定的飞机操纵和作战技术,日本投降的时候,他的部队被苏军解除了武装,全体人员被送进了俘虏收容所。

这件事情被解放军知道后,认为他们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因此,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并把他们当做朋友对待,以此来争取他们帮助训练我军的飞行人员。

经过我军宣传教育以后,以及再加上我军对他们人格上的尊重,他们最终选择留了下来,帮助我军建设飞行队,寻找飞机,修理飞机,培养我军自己的飞行员,从他们被我军接收,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时间里,林弥一郎带领留下来的日本飞行队人员,共帮助我军培养和训练了近百名飞行员。

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被称为“东北老航校”的东北航空学校,就是在这些选择留下来的日本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林弥一郎

在这些留在东北的日本人当中,有一些日本青年还选择了参加解放军,有很多还直接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很多日本人还立了功。

比如在解放军41军中就有88名日本人参加战斗,他们有的是机枪手,有的是抬担架的担架员。

在这88名日本人当中,立过大功、小功的就达38名。其中还有1名日籍的中国共产党员。

第三,建国后,800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被送到甘肃,参加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各地急需建设。当时,各个技术工种的技术人员都是非常稀缺的。

当时为了建设需要,在东北的一批日籍技术人员被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就是1950年秋,由800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组成的队伍,被送抵甘肃天水,帮助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

1951年春,在日本铁路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天兰线正式开始建设,到1952年10月1日,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3周年时,天兰线提前8个月通车,在这中间,日本铁路技术人员为铁路的修建工作作出了贡献。

当时被运到甘肃的这一批日籍铁路人员,并不是全部都在负责修建天兰线铁路,当时他们当中还有一批被抽调到了修建兰新铁路和山西铁路的工程中。

天兰铁路通车

可以说当时我国给了这些日籍侨民应有的尊重以及十足的信任,而这些日本侨民也用他们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回报了我国给予他们的这份尊重与信任。

在这些日籍技术人员当中,有一个叫吉冈宽的日本人,从他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这些日籍技术人员有多么的信任。

吉冈宽留在东北后,在四野的29后方医院做炊事员,曾随四野部队南下,因为他以前是一个技术非常好的火车司机,因此,在解放后,吉冈转业到了地方,在衡阳铁路局当火车司机。

1953年,在衡阳铁路局工作的吉冈接到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他来说都有点不敢相信。

原来,当时毛主席南巡,在返回北京的途中,上级让吉冈担任毛主席专列在长沙到岳阳这一段的专列司机。

这样的一个重大任务,竟然交给了一个日本人,对于吉冈本人来说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但事实就是这样,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对于这些对我国建设有贡献的日本人是非常信任和尊重的。

以至于1956年6月27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曾说:“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也有很多。”

日籍解放军修复的大炮

第四、抗美援朝时,日籍人员想参加志愿军入朝参战,却被我军拒绝,为何?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曾有大批遗留在华的日本人参加了革命军队。

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我国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当时,在这些即将赴朝作战的部队中,就有很多日籍人员申请入朝,但都被拒绝了。

比如,当时38军,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当时有一个叫岛田和正的日籍人员,已经做好了入朝作战的准备,但在临出发的前一天,他被部队政委叫去了,政委对他说:“岛田同志,我疏忽了,竟忘了你是日本人,日本人不能赴朝参战。“

政委的一席话,让已经做好入朝作战的岛田和正感到非常意外,他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紧接着政委又对他说:“对你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深表敬意。但是日本人参加朝鲜战争是严重的国际问题。”

为什么日籍人员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严重的国际问题?

因为,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就有一些将领提出要恢复日本军队的要求,原因是这样可以在远东构筑对抗共产主义的“防波堤”。

当时这些将领提出的要求,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同,也就被搁置了下来。

但等到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的国会和军方有些人主张重新征用旧日本军人。并且这一主张还得到了日本国会议员的认同,这些国会议员积极的不得了,甚至提出要向朝鲜战场派遣“日本义勇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志愿军同意日籍人员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一旦被发现,那么美国也会以此为借口派遣所谓的“日本义勇军”入朝作战。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国没有同意日籍人员以志愿军的身份入朝作战。

最终,岛田和正和其他几位日籍战士要求入朝参战的请求没有得到同意,他们被留在了我国国内。

志愿军作战

尽管志愿军部队领导为了不让日籍人员参战,当时对赴朝参战部队都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是,仍有少数日籍士兵混在志愿军内来到了朝鲜战场。

据曾经以志愿军身份入朝作战的日籍人员大巾博幸回忆,当时以志愿军身份入朝作战的日籍人员大约有100-300人。

在我军检查严格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日军人员入朝作战呢?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时朝鲜战况紧急,许多部队整建制转为志愿军上前线,所以在人员甄别工作方面难免有疏漏。

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外表上其实是很难区分的,再加上当时在部队中的日籍人员用的都是中国名字,所以,有些日籍人员是很难被分辨出来的。

最后,日籍人员和中国战友长年在同一部队战斗,彼此间隔阂早就消除了。

这些以志愿军身份入朝作战的日籍人员于1951年3月进入朝鲜战场,但并没有直接投入战斗,而是主要以运输为主。

在朝鲜战场,这些日籍官兵除了运输物资,还负责运送伤病员和战俘。

志愿军运输部队

被俘虏的战俘们起初被运到朔州和新义州的收容所里,但随着美军空袭变得越来越厉害,后来又把这些战俘运到我国丹东和沈阳。

这些俘虏中,构成很复杂,既有美国人、英国人,也有台湾来的国民党军人,甚至有一次还遇到为美国人卖命的日本人。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志愿军中的日本人遇到了“联合国军”中的日本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还要从1951年夏的一次运输任务说起。

当时,日籍人员所在的运输排负责将被击落的美军B-29轰炸机上的数十名俘虏运往后方,途中休息时,有一个志愿军日籍人员用不流畅的英语与俘虏搭话。

就在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近了他,然后小声问这个日籍志愿军战士:“你是长野县人吧?我是大阪泉南人。“

这个日籍志愿军战士听了之后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志愿军抓到了为美军服务的日本人。

朝鲜战场上俘虏的战俘

日籍志愿军战士问他为什么要加入美军?

那个日本军官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一个朋友的劝诱下,我参加了美国空军部队。驻日美军几乎每个军种都缺人,所以才大量雇用旧日本军官兵,并把他们派到朝鲜战场来。”

这名日本俘虏是B-29袭炸机的投弹员,因飞机被高炮击落,他跳伞逃生,结果被俘。这才出现了日本人分处不同阵营,却在一个战场上形成对立的局面。

当时入朝参战的日籍志愿军战士,有的在运输部队,有的在高炮部队,也有医生和护士,还有做其他工作,总之,这些日籍人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日籍人员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