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埠以来,西方美术类型与中国传统书画一直并驾齐驱、互相渗透,逐渐构成现代视觉文化。基于上海与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特殊关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系列讲座,邀请15位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讲述现代视觉文化在上海的发展。
本文为平面设计师姜庆共“从图画到图案——1930年代的书籍设计”的讲座实录,讲座中姜庆共从绘图和字体的角度,通过12位设计者、24本书刊,探视20世纪上半叶书籍设计的局部。
当时书籍设计的风格,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其源泉和动力主要来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持续十余年的推进。思想的变化,驱使了多样化出版主题的诞生。进步书刊的主题,在激励年轻思想者传播新概念的同时,也让年轻设计者去尝试、借鉴,新的、多样化的设计方式。形式表现上,则为民族化和西洋化风格的交集和共存。技术方面,受惠于逐渐壮大的出版业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1930年代左右书籍设计的特征,也可以从三方面来观看到其变化:一,从图画到图案。图画就是绘画,图案,是指装饰性的图形。商务印书馆1923年《新体图案画》的出版广告写到:“图案画为普通绘画外别树一帜之美术凡建筑纺织广告等莫不用图案画以助其美观。对图案的要素及运用,作了精练的概括。”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从1915年的《礼拜六》杂志,到1937年的《音乐教育》杂志从图画到图案的形式变化;第二个特征是,从没有工具辅助的徒手绘画、书写,到绘图工具的使用。我们也可以从1915年《礼拜六》杂志封面的传统书法及水彩画,到1935年《女青年》杂志封面,全部运用工具绘制的图文;第三,从如实描绘的写实风格,到概括、修饰的几何图形。从《礼拜六》到《音乐教育》的图文案例,也说明了这个特征。
《礼拜六》的封面,已经改变了由一行字、一个框,或者一幅白描这种中国传统出版物的封面形式。除了时代的需求,印刷业技术的更新,也为中国传统出版物从黑白到彩色的设计和印刷,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更多的商业回报,并吸引群多文人和商家,纷纷投入文化出版业。
为各种鸳鸯蝴蝶派杂志绘制封面的,还有杭穉英、庞亦鹏等知名广告画家。水彩画师笔下的仕女像,一度风行于鸳鸯蝴蝶派读物的封面。其文言体的市俗文字,也成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对峙目标之一。
“新青年”三个字,以徒手美术字的方式完成,我们在杂志的内页,找到疑似的广告字体。虽未知设计师其人,也不清楚设计思路,但其一改传统出版物的书法表现方式,在介于隶书和黑体之间,寻找新的书写和设计的笔画,探索现代字体表现的可能性。其仰视的造型,饱满有力,似三座巨石,预示了《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精神的意图。
《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包含了《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1923年初版时,封面字体使用的是印刷铅字。1926年第四版印刷时,鲁迅以隶书书写,设计了封面字体,并夸大了三个口字,以示呐喊之意。
1920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涌现,同一批年轻书籍设计者有力、干练的图案设计,开始渐渐颠覆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读物的水彩仕女画封面。当然,对于新文学出版物,由于读者数量及印刷成本和技术的局限,封面大都以两三种颜色印刷,其单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靠简单、方便印刷的图案来解决,也及其考验设计者的功力。
《良友》杂志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以摄影为主的大型时事生活杂志。刊名字体据回忆为伍联德设计,其对“良”字的修正,一改平直生硬的笔画,以斜线和圆弧,构成温润、饱满、活跃,充满善意的美术字造型,表现出对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向往。是1920年代一款时髦、经典的字体设计。
钱君匋任职开明书店前,在杭州浙江艺术专门学校教授图案,他与该校几位年轻教师自发组成“春蜂乐会”,创作以“自由恋爱”为理想的抒情歌曲,寄往《新女性》投稿,获得主编章锡琛的赏识,之后便邀请他赴上海任职音乐、美术编辑,并兼职书刊封面设计。
“春蜂乐会”的抒情歌曲,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创作和出版留下了珍贵的音符,同时,也为23岁的钱君匋叩开了设计的大门。
钱君匋曾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师从丰子恺,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也因为同窗好友陶元庆的影响,相继为他引来鲁迅、茅盾、叶圣陶、郭沫若、郑振铎、巴金等文人墨客的出版装帧设计邀约,一时名声鹊起,成为1930年代炙手可热的年轻书籍装帧设计师。
在新文化出版的高峰时期,钱君匋有幸成为书籍设计由“图画”到“图案”,由“徒手绘制”到“利用绘图工具”变革过程中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至1930年代初,图案渐渐成为出版物的主流设计形式。比如,《近代日本文艺论集》的封面设计,均以徒手绘制图案和图案字完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汉字笔画的曲线变幻,同图案线条之间的呼应。也可以看成是手绘图案到利用工具绘制的渐进过程。
陈之佛也受邀为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作了众多的封面设计,其传统图像和民族化的图案运用,成为1930年代出版物设计的典范之一。
《奔流》的字体造型,他并不是以通常波涛汹涌的概念去执行,而以横向伸展,笔画几乎破出页面,表现出广阔的气势,平静却看到了坚定;《萌芽月刊》的字体设计,则以幼小的芽尖,和成蔓延趋势的经脉,表现出曲折生长的意图,契合了这本作为左联文学刊物的不屈精神。汉字字体和图案一样,向着简练抽象、规整的几何形带来的西式风潮渐渐演进。
尽管张光宇的字体设计变化多异,但其本质,均受益于荷兰风格派和苏联构成主义的影响。简单的描述就是,纵横线条平稳的风格派,以及加入了斜线,打破平稳并付与力量的构成主义。这样看,这些设计的变化,又统一了。比如用圆形表示现代机械工业的传动,横线表现运动的速度,斜线表现运动的力量,纵线表现摩天大楼等等。
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的字体组合,是1930年代中文书籍设计中极为先锋的表现形式。“时代”的刊名字体设计,成为1930年代张光宇的设计标志。
同时,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封面设计中的汉字及图案,也渐渐开启利用绘图工具的时代。
这两幅封面,表现了两位设计者不同的基础和功力,各有看点。左边的《名伶剧谱》,1933年出版。封面构成中,发射的光芒、线条和矩形的渐变,装饰艺术风格显而易见。虽然整体布局有些松散、随意,不成统一,但条理规整,同胡琴、戏曲人物、中文书法,相映成趣。可以看出设计者当时尽力在追随时髦图像构成的热情。
右边是1936年出版的《新声平曲集》,封面设计完整划一,包括中文字体的呼应,是一幅西洋化和民族化风格,在表面上被平衡得较为成功的样式。这里,中国戏曲造型和声音的激烈与矛盾,在结合了当时的西方风格的图案方式之后,被表现得过于平稳和典雅。尽管有红色的热情基调,但这个设计,似乎更符合江南丝竹的曲调,或者更适合广东音乐。
所以,这两幅封面,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左面的,其线条、矩形、圆形的错落,至少还保留了中国戏曲剧烈的节奏感这种意图。
图案字的说法来自日本。我们之前看到几个案例中的图案字,字体结构均结合了画面中的图案而成。这里的字体,可以渐渐转变为美术字的称呼,因为组成字体结构的,几乎都是无意义的几何形了。
这个封面设计就是之前提到过的,一行字,一个框的中国传统书籍封面样式。我们举例这个设计,一是看一看中国古籍的封面形式的惯例,另一方面想简单讲一下这本书的正文字体。
大家知道,近现代印刷的四大汉字字体,或者说是常用的印刷汉字字体,包括了宋体、楷体、仿宋体、黑体。其中有二种印刷字体原创在上海,一个是楷体,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原创,以1930年代华文正楷铜模铸字厂原创的“华文正楷”为佳;还有一个是仿宋体,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右边,这本书上的正文字体。1916年由杭州丁氏兄弟在上海原创,名“聚珍仿宋”体。1921年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买断“聚珍仿宋”体版权,用以整理出版古籍的印刷,曾风靡一时。现在,以“聚珍仿宋”为基础的仿宋体,也是我们电脑字库里的一款常用字体。
今天大家可能是第一次知道张雪父先生的名字,但如果提及一个上海品牌,则是家喻户晓,这就是永久牌自行车。1950年代,张先生在上海市美术设计公司工作,协助厂方美工,共同完成了永久牌的商标设计。
当然,这不是说,那时所有的出版物都会追随这样的设计风潮,新与旧,是共同存在的。依据内容及出版社的性质,一小部分传统的书籍,会依旧保持古旧的设计。这样,传统文化通过出版的媒介,才能一代代传承保留下来,这也是值得被称赞的。
以上1930年代左右的出版物,一共24本。我在自己的收集中选择出这些样本,过程中也发现设计这些出版物的12位设计、艺术家的共性。比如,都曾留洋或练习西画,谙熟中西方文化艺术,杂家,多才多艺,热衷于编辑、出版事业,以及他们之间良好的、密集的师承关系和朋友圈。包括他们来自何方,比如,浙江的画师比较多;苏州的笔杆子比较多;广东的文艺青年比较多,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以后进一步的观看,提供解读的线索。
1930年代书籍设计带来的视觉观感是非常丰富的。但在近现代中国书籍设计的历程中只是一个局部,它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以及中西文化的对抗或融合,有些思潮至今还影响到我们。我们现在来体验那个时代的图像或字体,其概括、干练、现代的视觉力量,及对时代和这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推动,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还在观看他的意义所在。
注:作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纪念上海美专成立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海粟讲堂×现代视觉文化”将在刘海粟美术馆官方微信号和B站官方账号持续更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