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后宫的姑侄姐妹三人,她们分别是谁?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海兰珠和孝庄上演“姐妹姑侄同嫁一夫”的国际大戏,而另外一个女子就是海兰珠的姑姑哲哲,这里的男主就是皇太极。至于皇太极为什么忽视有才华的孝庄,而独独宠爱海兰珠?此事还要从四人的感情起点开始。
在政治目的的驱使下,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哲哲远嫁给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迎亲时,皇太极带领部落勇士出城三百多里进行迎接,足见对科尔沁部落的重视。
当时还没有建立后金,在贵族中一夫多妻多妾的制度非常常见,妻子都可以被称为福晋。在哲哲之前,皇太极已经有两位福晋,但是哲哲到来后直接被封为大福晋。
后来,皇太极称为皇帝,而哲哲就被封为皇后,可以说是地位极为尊崇,受到皇太极的宠爱。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导致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而在草原部落之中则更为明显。哲哲嫁给皇太极,是代表着身后科尔沁部落的荣辱,因此能够生下皇子是众人的期盼。
可惜哲哲并没有如愿,始终没能为皇太极生下儿子,也就失去未来站在权力中心的机会,这显然是科尔沁部落不愿看到的,也是哲哲愧疚的地方。
对于皇太极来说,哲哲没有生下儿子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由于个人太过于优秀,当然主要是地位背景,前后拥有的妻子有十几人,儿子自然也不会少。
科尔沁部落的吴克善日夜焦虑,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希望能够稳固联盟关系,而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显然,孝庄完成了哥哥吴克善的心愿,甚至是超额完成。
皇太极自然是来者不拒,从结果来看,皇太极对科尔沁部落的确不错,因为布木布泰嫁过来后,就被封为西侧妃。在皇太极的女人当中,哲哲排第一,而布木布泰排第二。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一直也没能生下儿子,这可急坏了吴克善。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先后迎娶多位其他部落的女子,这让科尔沁部落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也许有人会说,布木布泰(孝庄)不是有个儿子做皇帝了么,是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但是顺治皇帝出生是后来的事,如果福临早出生几年的话,相信舅舅吴克善就不会这么慌张焦虑了。
情急之下,吴克善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而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其中的姑侄、姐妹关系已经非常清楚。
海兰珠在历史上是很神奇的存在,因为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史料上根本就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但是海兰珠二婚嫁给皇太极几乎是公认的。
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从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姐姐就可以猜测海兰珠必然已经嫁人,当时的草原民族结婚非常早,一般都在12岁上下,比如布木布泰。
从这里可以推测出,海兰珠应该是嫁人后遭遇变故,而这边刚好是吴克善想要送女子给皇太极,一来二去海兰珠就成为政治联姻的筹码。
也许又有人会问,整个科尔沁部落就没有女子了么,为何非要一位二婚的女子前去联姻?
首先从吴克善的角度来说,联姻的必须是自己的至亲,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最初的目的,如果将来获宠的不是自己的至亲,将来很可能会威胁自己在科尔沁的地位。
其次从皇太极的角度来说,迎娶一位二婚的女子并不奇怪,在当时皇太极的思想中,迎娶已婚女子都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皇太极在此之前已经迎娶过多位已婚女子,因此海兰珠二婚嫁给皇太极并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从海兰珠的角度来说,其实吴克善当时很可能没有考虑过海兰珠的感受,因为当时草原女子更像是男性的附属品。假设吴克善也曾经考虑到海兰珠的幸福与否,相信他会认为嫁给前途无量的皇太极是极好的选择。
由于海兰珠前26年信息的缺失,导致传言海兰珠是皇太极的初恋情人,是皇太极故意拆散海兰珠的婚姻,最终两人走到一起。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猜测,首先是完全没有相关记载,其次海兰珠不可能是皇太极的初恋情人,皇太极的情感萌芽早着呢。
真实的历史是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受到独宠,后来的海兰珠在地位上比孝庄还要高出不少。皇太极像是一匹草原烈马,在遇到海兰珠之后却秒变温顺良驹。
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狗粮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比如皇太极将海兰珠封为东宫福晋,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而海兰珠居住的东宫则是被皇太极改为关雎宫。
“关雎”二字是大家很熟悉的词语,是出自于《诗经》的爱情美句,足以体现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之情。此外,“关雎”还有这样的说法: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海兰珠总算为科尔沁部落争口气,终于生下儿子,皇太极异常高兴,虽然这是第八个儿子,但这是海兰珠生下的儿子,自然是不一样的。
皇太极兴奋地表示这个儿子就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除此之外,在喜得子几天后,皇太极大赦天下以示庆祝,只要不是极少数罪大恶极的犯人都可以回家团聚。
乐极生悲,海兰珠生下的儿子在半年后不幸夭折,这件事对皇太极和海兰珠打击很大,尤其是海兰珠从此身体虚弱,经常患病。
公元1641年,这是皇太极人生中的关键之年,因为这年他正带着大军决战锦州。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后方传来海兰珠病重的消息,正在前线的皇太极抛下军务连夜赶回,这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皇太极快马赶回时,海兰珠还是没有等到见面的那一刻,皇太极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死后的海兰珠也享受极高殊荣,每逢节日都会有极其隆重的祭祀仪式。
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突然驾崩,而一直不被重视的孝庄则成为政坛上活跃的明星,一路扶持清朝走向鼎盛。
孝庄的才华与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说,但是皇太极为何独宠海兰珠,而忽略孝庄呢?
首先是男人喜新厌旧的天性,皇太极作为雄才伟略的霸主,女人可谓是前赴后继,而哲哲只是位于皇后位置,海兰珠作为新人受到高于孝庄,更高于哲哲的宠爱。
其次是雄主皇太极更喜欢傻白甜般的海兰珠,在皇太极的世界里向来都是战场厮杀,而海兰珠则成为皇太极展示男人威风的地方,相比心思缜密的孝庄,皇太极更喜欢海兰珠这样的“无脑女”。
最后是海兰珠比孝庄更懂得如何获取皇太极的心,这与海兰珠的经历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造成的。海兰珠可以获得皇太极的宠爱,但是孝庄可以在平衡朝堂、治理国家上游刃有余,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