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亲自赐封的怡亲王怎么后来被废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一共出现过十二位铁帽子王,康熙帝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是第九个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胤祥之所以可以封铁帽子王,除了他跟雍正帝关系十分亲密之后,更为重要是的,胤祥还是雍正帝的盟友和好帮手。
因为章佳氏死得比较早,所以胤祥就被交给雍正帝的母亲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因此跟雍正帝从小生活在一起,两人建立了身后的额感情。据说,雍正帝和胤祥趣味相投,雍正帝对胤祥比对自己的亲弟弟胤褆还要好,甚至还亲自教过他算学。
(胤禛)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胤祥)算学,日事讨论。
胤祥在成年之后,是康熙帝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从胤祥十二岁开始,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这十年时间里,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而胤祥的表现也很好,他十分有学识,办事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品格良好,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而且毫无争夺太子之位之心。
事实上,胤祥知道自己的母族太弱小,所以他大一开始就没准备争夺太子之位,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在九子夺嫡之中,只是一心支持太子党和胤禛的主要原因之一。
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胤祥受到波及,而且被圈禁,但他被圈禁的时间并不是电视剧中所说的十年,其实只有一年左右;而且他被圈禁的理由,也不是康熙帝让胤祥免于在夺嫡风波中受到波及,从而让其未来辅佐雍正帝。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九子夺嫡之中,胤祥的功劳确实很大,他先是跟雍正帝一起支持胤礽,但在胤礽确定无缘太子之位之后,雍正帝的想法随即也发生改变,而且影响到了胤祥,胤祥也开始协助雍正帝争夺皇位。
而胤祥虽然在此之前从未参与过朝政,但他的表现却大大超出雍正帝的预期,他识人明达,手段老练,遇事果决,很快就稳定了朝政,而且还有力遏制了八爷党的势头。
雍正帝志在消除康熙帝时期的弊政,比如说整顿官场,推行新政,稳定边疆,而这些事基本上都是靠胤祥去推进的。所以说,胤祥为了雍正帝干了不少事,而且还都干得十分不错,他也因此成为雍正帝最为倚重的大臣,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也逐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比如说,雍正帝曾在胤祥和硕怡亲王的爵位之外,另外赏给他一个郡王爵位,让他指定一个儿子继承。但胤祥为人谦虚谨慎,也不敢恃宠而骄,所以他没有接受雍正帝给个这个郡王爵位。
事实上,胤祥是何其聪明的人,一家两王这种事在清朝历史上不多见,树大则招风,一个铁帽子王就够了,再多个郡王,别人还不死死盯着你。
再比如说,雍正帝给胤祥的俸银和仪仗队,都是大大超出他爵位应有规格的,而且比其他王都要高,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胤祥特殊的地位;雍正帝还曾在自己的万年吉地旁边选一块风水宝地赏赐给胤祥,雍正帝的用意其实很明确,那就是让胤祥死后跟自己葬在一起,不过这是有违祖制的,而胤祥最后也没有接受。
整个雍正时期,胤祥都被雍正帝格外倚重,但胤祥也因此背上了很大的包袱,他管的事太多,压力也太大,再加上他本人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到雍正八年的时候,胤祥就因为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
胤祥死后,雍正帝悲痛欲绝,他不但失去了一个好兄弟,而且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为了表彰胤祥的杰出贡献,雍正帝给他上谥号为贤,另外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他的谥号之前,并让他配享太庙。
与此同时,雍正帝还下旨让胤祥的第七子弘晓继承了和硕怡亲王爵位,而且雍正帝还在圣旨中说,凡是我给我弟弟胤祥的恩典,我的子孙后代都不得有任意减少。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帝这个圣旨算是定下基调了,那就是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将永远存在,而且待遇跟第一代怡亲王胤祥是一样的,甚至更多,可见雍正帝对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
不过,在雍正帝时期,和硕怡亲王虽然也是世袭罔替的王爵,但那时候其实没有制定铁帽子王制度。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借给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的机会,才最终将铁帽子王制度给定了下来,当时一共有九位铁帽子王产生,他们分别是:
六位和硕亲王: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硕怡亲王胤祥;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其中除了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外,其他八王都是清朝开国之初有战功的皇室宗亲。不过在清朝中后期,又封了三位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道光第六子和硕恭亲王奕訢,道光第七子和硕醇亲王奕譞,乾隆帝的曾孙和硕庆亲王奕劻。加上前面九个王,一共是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铁帽子王不可撤销,但并不代表担任铁帽子王的人不可以撤换。在清朝历史上,被夺去铁,铁帽子王爵位并改由其他人担任的大有人在,但被直接废黜铁帽子王,也只有和硕怡亲王一家。
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和硕怡亲王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不算追封的),但慈禧曾将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给废掉,一直到同治三年才重新恢复,这是怎么回事呢?
1825年(道光五年),胤祥的五世孙载垣继承了父亲奕勋怡亲王的爵位,也就是第六代怡亲王。
因为胤祥与雍正帝关系极好的原因,所以历代怡亲王都跟皇帝的关系不错,而且也都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道光皇帝去世的时候,载垣成为顾命大臣,辅佐继位的咸丰皇帝处理朝政,后来也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极大赏识。咸丰十年,载垣曾作为钦差大臣与英法联军谈判,后跟随咸丰皇帝到承德避难。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去世,任命载垣,肃顺,端华封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顾命大臣。除此之外,咸丰皇帝在死前还曾赏赐给慈安和慈禧两枚御赏和同道堂印章,代替年幼的同治皇帝行使皇权。
咸丰皇帝的安排其实是考虑很周全的,他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势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慈禧的野心是在太大,而顾命大臣之也都不是善茬,结果他的安排就成为了双方争权夺势的导火索。
不过,当时在热河行宫都是八大顾命大臣的势力,所以慈禧就联合被咸丰皇帝疏远的铁帽子王和硕恭亲王奕䜣,利用他在北京积极谋划,然后在咸丰皇帝灵柩返京的时候发动政变,将八大顾命大臣给逮捕了。
在八大顾命大臣之中,除了载垣之外,还有郑亲王端华是铁帽子王,所以慈禧就赐此二人自尽;肃顺因为是权臣,是八大顾命大臣之首,所以慈禧就将其处斩;其余众人都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保住了一条命,或被流放,或被撤职。
事实上,载垣虽然不是八大顾命大臣之后,但因为他是怡亲王,又是道光和咸丰两任皇帝的顾命大臣,他位高权重,在朝廷和宗室中的影响力极大,所以慈禧最忌惮他,这才决定将其杀掉,并废掉怡亲王这个爵位,以免留下任何隐患。
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载垣去世之后,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就暂时消失了。不过到同治三年的时候,由于慈禧已经站稳脚跟,没有人再威胁到她的地位,再加上她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杜绝别人指责她违背雍正帝不得擅自减少对怡亲王恩典的意愿,所以她就恢复了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并下令由载垣的族弟载敦承袭。
载敦是胤祥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孙,1825年出生,1890年去世。
载敦去世后,他的长子溥静承袭怡亲王爵位,不过溥静在1900年时候因为支持义和拳抗击洋人,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被慈禧以“纵庇拳匪启衅”的罪名革去了他的官职和封爵,由毓麒承袭爵位。
毓麒是载敦第二子溥耀的长子,1902年承袭怡亲王爵位,他当时只有两岁,所以还没等他长大成人,大清朝就灭亡了,他因此成为末代怡亲王,1948年去世。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