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剃发是满族的传统丧葬习俗。从对民俗与政治关系分析中,可以明白地理解乾隆帝巧妙地利用民俗礼规实现在政务上的推陈出新。乾隆十三年对于增强乾隆朝的国势,对于继续保持康乾盛世巅峰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剃发案的深层追溯
1、乾隆没有亲信权臣
十多年来,乾隆帝从四书五经中寻找智慧和哲理,从历史典籍中体会帝王的统治之术,从宋代理学名家的著作中明白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可以说,在长期的读书和学习中,乾隆帝掌握了汉族封建文化的精粹,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思想体系。然而他毕竟身处九重深宫之中,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在官场政界的风云迷雾中,面对的都是些久经历练的老臣,他无法窥测出那些堆满了谦恭之气的面孔背后隐藏着什么?
但有一点乾隆帝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必须有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贤良之臣。他的周围只有父亲留下的人伙,这并不是他不想起用自己的亲信之臣,只是因为雍正帝鉴于自己兄弟争立的教训,防范周密,所以乾隆帝弟兄和前一辈皇子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藩邸时并无自己的私属,再加上父亲的严厉管教,他当了多年的皇子,也没结交几个官吏和好友,自然也就没什么可以引进的亲信之臣。也就是说除了“用人惟旧”外,他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乾隆帝在朝中是孤立的,既没有誓死效
忠之臣,张鄂两党的明争暗斗又使得新皇帝与旧臣僚之间多了一层隔阖。乾隆帝内心很清楚:自己皇位的继承虽然是合理合法的,但要当好这个皇帝,必然要有众多臣子的支持、推崇。在这种新旧更替、政权过渡、人心浮动、谣言四起(指雍正暴亡,引起人们种种猜测)的情
况下,冒然追究剃发官员必然会引起官员的不满、恐惧、猜疑、非议,无疑对自己新登大宝会是雪上加霜,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危胁。
2、乾隆帝是一个明理豁达、注重实务的人
帝对“宽仁施政”是非常推崇的。即位后,乾隆帝在这种宽仁思想的基础上吸取康雍统治的经验教训,针对康熙帝的“过宽”、雍正帝的“过严”,提出了“宽严相济”的治国方针。可以说,乾隆帝即位之初,面对雍正十三年来的严苛政治,最迫切的就是实行宽仁之治。然而从严酷到宽容,从烦苛到宽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清朝帝王十分重视“祖制”,标榜“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四项信条,祖宗的制度是千万动不得的。另一方面,实行新政的最大困难在于乾隆帝执政不久,威望甚低,所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尚书和督抚将军基本上都是雍正帝倚重的臣僚。
前朝那些弊端多系他们经办,他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少人就是凭靠苛刻而由末弃微员青云直上荣任大臣的,他们能紧跟当今上一起无所保留地革弊兴利吗?此外还有一些官员习于官场旧俗,胸中毫无主见,遇事不计其是非曲直和对国计民生的利弊,他们能积极支持新政吗?乾隆帝内心十分清楚:如果想顺利推行新政必须得到各级大臣的支持,任何妨碍或伤害君臣感情的事都不能做。雍正帝大丧时,诸多官员剃发,乾隆帝虽有心维护皇家威严,整伤国俗民风,但如果追究起来,穷追猛查,势必造成不小的牵连,这于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日后推行新政也会不利。乾隆帝深思之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作罢。
二、乾隆十三年的社会状况
1、改变雍正时期的社会严厉形势
从社会状况看,在乾隆帝以前清朝的五个皇帝登位都经过了激烈的斗争,只有乾隆帝是一帆风顺,未经波折,顺顺当当地完成了权力的交接。这时候,乾隆帝继承的是一份也许会让所有帝王艳羡不己的祖业,从他所接手的祖业基础这方面来讲,他的确可以称的上是一个
帝王中的幸运儿。此时的大清朝也算得上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帝没有遇到太多的棘手问题,更没有遇到爆炸性的危机。但是他同样面临着急待解决的社会矛盾,面临着需要调整和治理的国家政治。对于刚刚继位的乾隆帝来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雍正年间父亲实行铁
腕政治所造成的后遗症。雍正后期,长大成人的弘历己被封为宝亲王。在奉命参予政务的过程中,他深切地体验到了雍正帝的统治手段。他钦佩父亲的魄力,但同时又对父亲的严苛猜忌不满,直觉和感受使他意识到,雍正帝以强权政治诛戮宗室,打击异已,虽然巩固了皇位,却使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哀怨声中。
2、树立“仁君”的形象
封建专制政治下本来就不存在平和宽松的气氛,而雍正帝的严刑峻法,更是将人们置于一种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的境地之中,人人怀着惴惴不安之心打发着岁月,社会和官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传播着不满的情绪。这一切对于一个肩负守成重托的君主来说,绝非好的兆头。乾隆帝对此了解得一清二楚,对自己即位后,面对的问题看得也很透彻。他知道在父皇十三年苛严政令下,官员百姓动辄得咎,惶惶不安,现在巩固自己统治的最好办法就是树立“仁君”的形象,抓紧实行一些宽仁的措施,那么对于这些经过雍正十余年严酷统治的士庶臣民来说,无疑沐浴于春风之中,情怀畅怡。
三、对剃发案的深层认识
1、治臣方式的变化
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发生,促使乾隆帝在治臣方式上发生显著的变化。乾隆帝对待臣僚的态度由往昔的“宽”转向了“宽严相济”,对要处置的臣僚决不姑息手软。乾隆帝即位之初,一面用封建宗法社会所强调的“敬天法祖”思想激发在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忠君事主,一面通过优礼奖赏使他们知遇感恩,同时裁汰了一些庸异不称职的官员。他要迅速建立起一个能“竭力抒诚,仰佐联躬”的中枢机构。十多年来,乾隆帝启用心腹骨鲤之士,器重能吏世故工作人员,摆脱了朋党之争的局势,推行一系列仁厚之政,迅速在朝中得到了声望,树底下了仁君品牌形象,非常好地调节了臣僚,真真正正完成了“权集君王于一身”。
可是正沉醉于全民敬仰、臣子伏拜情景中的乾隆帝如何也意想不到在孝贤皇后大丧中,臣子们或者违制剃发,或者结党营私迷惑、询私包庇。这类做法让乾隆帝深入地觉得手底下的臣子们按耐不住,极不安份。总的来看,乾隆帝在剃发案的直接影响下,更改治臣方法是其整治官僚资本主义设备的一种方式,重点围绕着皇权而进行的,是为了能更好的维护保养皇权,推进统治。这类更改由治臣提升到施政,造成了乾隆皇帝朝政局的巨大转变:由乾隆皇帝初期为雍正皇帝的苛严而政局宽敞转为了赏罚分明、宽严相济的统治布局。
2、民俗与政治的关系
到了清朝的时候,这种以政策、政令强制改变民俗的作法表现得更为严重,比较典型的有清初剃发令和本文所说的百日剃发制。明朝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汉族成年男子皆蓄发挽髻。但清军入关后不久,清统治后下令全部剃发。与此同时,清统治者还派兵丁巡行街头,武装强迫剃头,稍一反抗,就把头砍下来。这种以蛮横手段强迫其他民族改变风俗习惯的做法,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剃发斗争。但清王朝凭借强大的武力强令汉人改变几千年的习俗,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大屠杀的悲剧。反清斗争虽经久不断,但久而久之,剃发织辫还是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象征。剃发令终于在强大的政治支持下战胜了数千年的风俗习惯,使得汉人被迫认同。
结语:乾隆朝前期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是清朝发展的全盛期。在这个全盛期中,一个与民俗礼制纠缠在一起的剃发案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是乾隆朝前期政风转变的一个基点。这种转变在当时的条件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清朝全盛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使国家政
权得以巩固。可以说,乾隆十三年是乾隆朝政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乾隆朝兴盛局面及整个康乾盛世巅峰期的保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