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象棋,棋盘中间常常写着“楚河”、“汉界”。这是把下棋比作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楚汉相争是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打了三年多,过程很曲折,情节很复杂,战斗很激烈,双方一共死伤了几十万人。这场战争是以成皋之战为中心而展开,以垓〔gāi该〕下之战汉胜楚败而结束的。
战争的序幕
正当项羽在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消灭秦军主力的时候,刘邦率领的西进起义军也顺利地取得进展。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打进关中,占领了秦朝都城咸阳。刘邦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知道当时的人民希望什么,厌恶什么。为了收买人心,他很注意管束部下,安抚百姓。他下令封闭了咸阳的宫门、府库,严格禁止部下取用宫室里的珍珠宝贝。他驻军咸阳城外,召集关中父老,对他的部下约法三章:杀人的处以死刑,伤人的和偷盗的要按照情节轻重给以处罚。他还宣布废除秦朝的一切严刑苛法。刘邦的这些措施,受到关中人民的热烈欢迎。一个月以后,项羽的大军来到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他见刘邦得到楚怀王的支持,要作关中王,十分生气,亲自指挥40万大军破关而入,把军队驻扎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从此,刘、项的矛盾尖锐起来了。
这时候,刘邦只有10万人。项羽仗着兵多将广,打算消灭刘邦,独占关中。刘邦想要抵抗,又怕打不过项羽,只好采纳张良的建议,亲自去向项羽谢罪。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迟疑不决,刘邦便借故逃脱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几天以后,项羽领兵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搜罗了无数奇珍异宝,虏掠着大批妇女,放火烧掉秦朝的宫殿,然后回兵东去。人民对项羽的这些做法大失所望。项羽分封许多拥兵割据的六国旧贵族为王;封刘邦为汉王,让刘邦从关中地区迁到汉中和巴蜀。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地位最高,实际上要指挥一切诸侯王。项羽的分封,违反了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非常不得人心。因此,刚分封不久,战争就打了起来。齐的旧贵族田荣自称齐王,项羽亲自领兵到齐(今山东省)去攻打田荣,刘邦便趁机重新占领关中,楚、汉战争的序幕拉开了。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联络诸侯军56万,挥兵东进,占领了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荥阳、成皋争夺战
项羽打败田荣之后,回击汉军,在彭城把刘邦打得大败。刘邦率领残兵败将向西逃跑,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驻扎下来。项羽几次派兵前来攻打,都被汉军打败。双方在荥阳对峙下来。
怎样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打败项羽这个强敌,取得天下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主要内容是:第一,刘邦亲自率领汉军主力,利用荥阳—成皋(今荥阳县汜(sì四〕水镇)的优越地形,同项羽进行持久战;第二,派韩信等人领兵渡过黄河,挨个儿消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威胁楚军的右侧背;第三,派人劝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让他从南面进攻楚军的左侧背;第四,命令彭越在梁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北一带地区)进行骚扰战,来威胁楚军的后方。
刘邦胜利地实现了这个作战方案。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主将,率兵渡过黄河,先后歼并了魏、代、赵,降服了燕,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把原来帮着项羽威胁刘邦的势力,反转过来形成了对项羽的威胁。刘邦还抽调韩信的部分兵力,补充到荥阳来,加强了正面战场的力量。
汉王三年十一月,刘邦派萧何到九江,说服了九江王英布背叛项羽、归附刘邦、发兵攻楚,威胁楚军的左侧背。项羽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摆在九江战场上,这就减轻了对荥阳—成皋的压力。刘邦还把英布的军队补充到成皋,增强了这里的力量。
彭越的军队,不停地在楚军的后方进行骚扰战,有一次甚至攻下了靠近楚都彭城的下邳〔pī批〕。另一次一连攻下了梁地17座城池,把楚军的后方搅得鸡犬不宁,迫使项羽几次掉转头来回击彭越。
再说荥阳—成皋的正面战场,按兵力,尤其是开始阶段,项羽比刘邦大得多。从汉王二年四月到汉王四年十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楚、汉双方你争我夺,你出我进,展开了拉锯战,互有胜败。在这过程中,刘邦逐渐由弱变强,力量日益壮大,越来越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恰好相反,楚军由于战线太长,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力量日益削弱,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汉王四年十月,汜水一战,汉军大胜,成皋楚军全军覆没。荥阳—成皋的争夺战结束了,楚、汉相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鸿沟划界
项羽在梁地听说成皋再次失守,急忙率军回救。汉军凭借险要地势,坚守不战。楚军几次东奔西突,向汉军猛攻,可是汉军防守十分坚固,怎么也攻打不动,反而把楚军自己累得够呛。楚、汉两军在广武暂时形成对峙局面。几个月过去了,楚军军粮越来越少,项羽十分焦急,想尽快同汉军交战。他在战场上当面对刘邦说:“我想同你单独挑战,决一胜负,不知你敢不敢?”刘邦笑着回答说:“我宁愿同你斗智,不愿同你斗力。”刘邦为了动摇楚军的军心,打击楚军的士气,有一次在两军阵前,当众数出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恼羞成怒,暗中放了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机智的刘邦怕汉军知道了军心会动摇,也怕被楚军知道了乘势来进攻,便忍着疼痛,故意弯下身子摸着脚说:“他妈的!这一箭射中我的脚趾了!”这样就把胸受箭伤巧妙地遮掩过去了。刘邦因为箭伤很重,卧床不起,张良清他勉强起来检阅部队,安定军心。可是刘邦的伤势因此加重,他没有检阅完,就由骑兵护送回成皋养伤去了。
双方又相持了几个月,楚军的军粮眼看就要吃光了。进攻吧,力量不足;撤退吧,汉军就会追过来,真是进退两难。同时,彭越的军队又不断地扰乱楚军的后方,多次截断楚军的补给线,而且还听说韩信破齐后又将向楚军进攻。项羽感到形势确实严重,才不得不同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在荥阳南面)为界,鸿沟以西的地方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归楚,双方分疆而治。
霸王别姬
鸿沟协议后,项羽率领楚军向东撤退了。刘邦也打算向西撤退。张良和陈平却一致认为不能放虎归山。他们对刘邦说:“现在汉王已经占有大半个天下,很多诸侯都拥护您。项羽兵疲粮尽,这正是灭楚的好机会。今天如果放走项羽,不去追击他,打个比方说,这就等于是养着老虎害自己呀!”(原文见《史记·项羽本纪》)刘邦认为他们俩说得有理,决定利用项羽向东撤退疏于戒备的时机,突然发兵追击,并且约会韩信和彭越南下会师,共同歼灭楚军。
汉王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全军被汉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楚军几次和汉军交战都不能取胜,兵力损失很大。为了瓦解楚军斗志,刘邦命令士兵大唱楚国歌曲。楚军听了,人人思乡厌战,军心大为动摇。一天夜里,项羽正在帐中饮酒解愁,忽然听到从四面传来楚军的歌声,他大吃一惊,疑惧地说:“汉军已经把楚地都占领了吗?要不然汉军里头怎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呐!”当时,他最宠爱的美人虞姬正在陪侍着他,一匹驰骋沙场、身经百战的乌骓(毛色青白色的马)马还拴在营帐外边。项羽心乱如麻,非常绝望,不禁流着眼泪,唱出一首慷慨悲凉的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歌词译成白话就是:力大能够拔山啊,壮气压倒了世间的一切;不料时机不利啊,连乌骓马也不济!乌骓马不济了啊,那可叫我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怎么能对得起你!
项羽反复地唱了几遍。虞姬也作歌相唱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唱完歌,便自刎身死了。
项羽乘着天还没亮,骑上乌骓马,带着剩下的800名骑兵舍命突围南走。天亮的时候,汉军发觉项羽已经逃走,就派了5000名骑兵追击。项羽狼狈逃窜,向南渡过淮水。这时候跟随他的骑兵只剩下100多人了。他们迷了路,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故意指点相反的方向,使他们陷入沼泽中。大队汉兵追赶上来,把他们重重包围在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长江边上)地方。这时候,项羽只剩下28名骑兵,他知道自己怎么也逃不脱了。不过他还是顽强地作了最后的挣扎。项羽把28名骑兵分成四队,冲入汉军阵地,杀死了一些汉军兵将。他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请他赶快上船渡江。项羽感到没有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不愿上船,他把乌骓马赏给了亭长,然后和汉军展开了步战,又杀死许多汉兵,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自杀身死。
在楚、汉成皋—垓下之战中,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兵力和声威都比刘邦强大得多,结果却是刘胜项败。这首先是由于刘邦和项羽代表着统一和分裂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的斗争中,都有过很大的贡献。可是在灭秦以后,项羽代表旧封建贵族的利益,分封了许多诸侯王,违反了人民建立统一国家的愿望;加上他在战争中,坑杀降卒,虏掠老弱妇女,引起人民的怨恨。刘邦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新兴的封建政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也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在政治上,刘邦废除秦朝的苛法,注意争取人心,因而获得人民一定程度的拥护。人民支持刘邦,反对项羽,是刘胜项败的根本原因。
在军事上,刘邦对于战争全局处置得比较得当,能做到正面坚持、敌后骚扰和两翼牵制相配合的战略原则,因而迅速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使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疲于奔命的困境。在项羽势衰力竭、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时候,刘邦立即集中优势兵力,转入追击,全部歼灭了楚军,取得了最后胜利。项羽恰好相反,他虽然拥有较强的实力,在军事指挥上也有一定才能,但是在战略上没有通盘考虑。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对手的力量;又不注意运用智谋,四面出击,到处求战,总是摆脱不了顾此失彼的被动地位,使他的部队疲于奔命,弄得士气消沉,人心厌战,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一败涂地”的结局。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