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朝丞相李斯可谓是功也煌煌,罪也昭昭。他帮助秦始皇夺权亲政,出谋划策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度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往下看。
世人都知道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但这每项丰功伟绩的背后,可都流着李斯的心血。这是后来李斯上书秦二世时说的。
史记:臣为丞相民,三十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北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
大秦丞相李斯这个人的一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案例,他成功和失败的特殊因素都不大,非常值得普遍借鉴。一个人该怎样成功,市场上有很多成功学鸡汤,但我在李斯身上提炼三点。
第一,守正: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你要是以为这一点很容易那就往下看吧。
第二点,蓄势:积累所有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比如自己的才学人脉,眼界格局地位。很多人都说别人成功都是有某些特殊因素的,可是别人有你就没有了吗?运气这个东西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一双去捉住运气的手,你的势就是那只手。
第三,待时而动。运气这个东西是不由人力所控制的,你只能够耐心等待它的到来,要是潮水还没有到来你就跳进水里弄潮,最后只能贻笑大方。
把自己当资产,敢投资
李斯是楚国下蔡地区的公务员,楚国这个地方贵族封建制度非常严重,号称小西周。在这里界定权力跟利益的,是你的血统,而不是你有多少本事。
所以战国时期你很少听说有哪些外来人才会跑到楚国去。这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社会地位,按理来说捧着公务员的铁饭碗,就这样混一辈子也是挺好的,这是今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李斯也是如此。
可转折发生在一次偶然事件上,据说李斯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一只老鼠,瘦不拉几的。看有人来了赶忙一溜烟跑了。然后他又在仓库里都看见一只老鼠,肥头大耳的,吃得白白胖胖,见到有人来了也不惊慌,依旧悠哉游哉进食,同一个物种咋待遇差别这么大呢?这肯定是由环境决定的。
想到这李斯果断放弃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去齐国求学。这点就非常了不起,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放弃已经拥有的安稳生活追求不可知的未来。这个成功的概率不比中六合彩高多少。
李斯的第一步就是蓄势,想要成功就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资产包来打包,增加优质资产剔除劣质资产。李斯去投靠当时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被老先生收入门下,要知道荀子可是知名的国际大学者,不是那些街边补习班。
李斯能够进入人家的眼里,那可是需要本事的,荀子学院毕业生的身份对于没有背景的草根来说就是一张金字镶金简历,比如战国时期就有很多的牛人冒充是鬼谷子的学生,让鬼谷子老先生足足活了两百多年。
荀子虽然是儒家大师,但是他的学说并不如孔子和孟子那样讲究仁义,他已经把儒家学说走到了极致,只差一步就能够蜕变成法家。这最后一层窗户纸就是李斯跟他那个富二代同学韩非一起捅破的。战国时期兼并严重,大家都喜欢用法家富国强兵之术,这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不仅仅只是一张简历这么简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李斯选择的就业方向是秦国。当时秦国奉行依法治国,专业对口,而且秦国是当时最大最有前途的公司。凭他的本事。想要在朝廷之上有一席之地,其实也不算难,可惜他去的时机并不对,当时秦国的当家人是吕不韦。
这个时候商鞅变法已经满一百周年了,原来流动性最好的大秦也已经开始出现阶层利益固化,屋漏偏逢连夜雨,秦昭襄王死了之后秦法的大护法,秦王。连续三代都出了大问题,秦孝文王在位三天之后就死了,秦昭襄王是吕不韦奇货可居的产物,在位三年也死了,秦王嬴政登基的时候未成年。现在是相国吕不韦辅政。
吕不韦这个人本事是有的,眼光也是有的,但你说他跟商鞅张仪范雎比,那完全就不可以同日而语。再加上他商人的身份,就是一个靠政治投机上位的人,秦国人为什么会这么服他呢?就是因为他把到秦国朝廷的脉。既然你们愿意阶级固化,那我也愿意当你们的利益代言人。
秦法还是挺公平的,你去杀头,我给土地爵位。可是人的心中总是有不劳而获的惰性,总是希望做少一点拿多一点,最好我的子子孙孙都能够躺在我的功劳簿上吃饭。
但秦法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因为他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会犯法,一犯法,辛辛苦苦得到的果实就要被清零。这场阶级固化运动发展到最高潮就是《吕氏春秋》的出版,这本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句话要是放在我们今天来看,合情合理没毛病。
可那是两千多年前的皇权专制时代啊,他这么说不就是说,秦国都是大伙的不是皇上一个人的,要做吃红利的股东,不要做那工资的打工仔。你以为这个天下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吗?别自作多情。那只不过是朝廷里头那些既得利益者而已!
李斯就在这个背景下上位的,他开始在吕不韦门下参加编撰工作,但到后来他居然把宝,果断地投到了当时还是冷门人物的秦始皇嬴政身上,莫非是他的眼光特别好,当然不是,道理很简单,他在吕不韦手下,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因为吕不韦就是代表那群阶层固化派,虽然可以捧一个铁饭碗,但不要指望有前途,这个情况不就是跟当初在下蔡的时候一样吗?
所以投资秦始皇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投资吕不韦一定不可能成功。当秦始皇嬴政亲政的时候,秦朝政府必然要进行洗牌。那就是他等待的机会。没有这股东风,直接去找吕不韦毛遂自荐,最后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职业道德多重要?
李斯在蓄势待发跟等待时机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他真正做得不好的反正是最容易的那个守正,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朝天有朝廷的规矩。公司也有公司的行为规则,如果你不能够创造一套新的规则,就不要去革命。因为再烂的规则都比没规则的好。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因。一旦靠破坏规则获取利益,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但规矩不复存在,那么大家只好比谁的手段更下作更狠辣。李斯在最后就是因为忍受不住贪欲。跟赵高胡亥一起破坏规则维护自己权利,结果遇上了一个更没有底线的赵高。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