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接下来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姬是赵国豪门之女,起初是吕不韦的姬妾,后被献于秦公子子楚,生子嬴政,遂被立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赵姬擢升为太子夫人。秦孝文王一年(公元前250年),赵姬的丈夫继承了王位,赵姬遂被立为王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7年),赵姬母凭子贵,被立为王太后。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姬崩,谥号“帝太后”,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茝阳(芷阳)。
人物生平
奇货可居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将太子嬴柱的儿子嬴异人(后改名“嬴子楚”)送入赵国作为人质。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嬴异人是庶出,排行居中,其母夏姬又不得宠,身如浮萍不能自主。当时秦赵两国时有冲突,因此赵国并不礼遇嬴异人,他生活窘迫,前途渺茫。就在他抑郁寡欢之时,遇到了一位颇有政治眼光的商人吕不韦。吕不韦精明地意识到把宝押在这位不得志的王子身上,比买卖珠宝更有利可图。正如父亲和他答问所说:投资在田地上,终日辛苦劳作,即使收成好至多只能获利十倍;投资在珠宝上,每天奔走买卖,即使运气好也只能获利百倍;而投资在政治上,帮助一个人定君安国,一旦成功便可享一世荣华,还可福泽后世。
吕不韦先设法贿赂监督嬴异人的卫兵,达到方便自己与嬴异人结交的目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嬴异人的信任,这一点并不算太难,因为异人身在异乡,举目无亲,有个人愿意听他诉说苦楚,替他设想将来的政治路途,他真是感激涕零,很快就视吕不韦为心腹。吕不韦首先买通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华阳夫人的弟弟,因为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姬妾,但是无子嗣,于是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弟弟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并在安国君那里吹枕边风,说嬴异人如何如何孝顺、有作为,应该立他为太子。安国君同意华阳夫人的请求,这样,吕不韦就迈出第一步。
邯郸献姬
赵姬是吕不韦姬妾,绝美而善舞,嬴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见到她便十分喜欢她,便向吕不韦要求将此姬献予他,吕不韦便将赵姬献给嬴异人。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赵姬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就是秦始皇嬴政。
艰难岁月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秦历以十月为正月),嬴政在邯郸出生,此时,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刚刚结束。他是生于兵荒马乱当中。由于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士兵,所以赵国痛恨秦国的质子,因此嬴政一家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军攻打邯郸,兵临城下,赵国决定处死秦国人质嬴异人及其全家。在情况万分紧急之下,吕不韦用重金收买赵国的看守官吏,与嬴异人二人逃出邯郸城,进入秦军军营,被护送回到咸阳。
赵姬和年仅三岁的嬴政被留在了邯郸城内,九死一生,多次面临被杀的危险。所幸赵姬是豪门大户之女,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免于一死,但也被赵国王室软禁。
回归秦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去世,祖父安国君嬴柱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嬴异人(已更名为嬴子楚)正式做了王太子。以新王即位为契机,敌对的秦赵关系和解,作为表示和解的行动,赵国将赵姬和嬴政母子送回秦国。九岁的嬴政第一次踏上了秦国的土地。
秦孝文王即位时已经五十多岁,身体衰弱,正式即位三天就死去,之后嬴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赵姬被封为王后。
年轻守寡
秦庄襄王逝世后,十三岁的长子嬴政继位,就是日后的秦始皇。嬴政继位后封母亲赵姬为王太后,吕不韦为相国,秦王嬴政尚未成年,将朝政于交给大臣。
赵姬成了王太后,新寡的太后宫闱寂寞,赵姬生性浪漫放荡,她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吕不韦时常出入宫闱,私通太后。
阴人嫪毐
但充当太后情人的政治人物都有着面临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秦王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自己也深知与赵姬的私情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己必须尽早脱身出来。
为了避祸,吕不韦决定,政治上一如既往地支持王太后赵姬和秦王嬴政,生活上坚决切断与太后的情人关系。吕不韦毕竟是吕不韦,他深通人情世故,处世圆滑,担心突然断绝与王太后的情人关系可能引起不测,便考虑找一位可以取代自己充当太后情人的替身。他找到的这个人就是嫪毐。
嫪毐在房帏之事上能力异常,按照史记的记载,是一个阴茎相当巨大的人,按照《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嫪毐可以用阳具转动桐木车轮,吕不韦故意不时在王太后面前提起嫪毐,引起了太后的兴趣,于是让吕不韦将嫪毐送到自己的身边来。
吕不韦便设法将嫪毐定罪,罚受宫刑送进皇太后帝太后宫中作太监。他又教唆太后买通主持刑罚的官吏,仅仅拔去嫪毐的胡须,就把他当作太监送进宫中。太后得到嫪毐,受用后大为兴奋喜爱。史记记载太后对嫪毐是“绝爱之”,非常宠爱,太后沉浸在与嫪毐的情爱之中,不久就怀了孕。
为了避开世人的耳目,王太后以身体不适占卜,得到应当回避居所的结果,于是离开咸阳,迁居到雍城的离宫中去居住。雍城在现在的宝鸡,远离咸阳数百里,是秦国的旧都,带着嫪毐一道迁居到雍城的太后,在这里构筑起世外桃源般的爱巢。她的私生活,不但自由放任,几乎是肆无忌惮,忘乎其形,她与嫪毐之间,一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受到太后宠爱的嫪毐,与太后形影不离。在太后的纵容下,嫪毐可以随意地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和猎场。侍候嫪毐的僮仆有数千人之多,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宾客舍人也有千余。太后的事情,不管大小,皆交由嫪毐处理决定。进而,又将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区赏给嫪毐作为封国。仅仅因为太后的私恩,他被封为长信候,以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为其住地,又以河西、太原郡为其封田。
得到太后助力的嫪毐没多久就形成仅次于丞相吕不韦的政治势力,并与吕不韦相抗衡。秦国国内,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百姓,大体分成两派,或者站在嫪毐一方,或者站在吕不韦一方。
东窗事发
嫪毐这股新起的强大政治势力引起朝野多方瞩目,嫪毐得到王太后的宠爱,在宫中骄奢淫逸,难免得意忘形。自称秦王嬴政的“假父”。
嫪毐有一次与宫中的侍臣们一起饮酒作乐,博弈游戏,发生了争吵。喝醉了酒的嫪毐睁圆了眼睛,大声呵叱对方说:“吾秦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子是秦王嬴政的继父,你这穷鬼是谁?也敢和我争!”被嫪毐呵叱的人赶紧溜掉,将此事告发予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便派人明面上调查,多人告发嫪毐与太后私通,生有二子,并与太后密谋:“王即薨,以子为后。”意思为嫪毐对太后说:“秦王死了就让我们的孩子继位。”
蕲年宫变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九年),四月,嬴政来到雍城举行冠礼,嫪毐趁着秦王嬴政宿雍城,窃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县卒、官卫士卒官骑攻击蕲年宫。嬴政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两军战于咸阳。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叛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秦王令谕全国:“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王嬴政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嫪毐的死党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枭首,追随嫪毐的宾客舍人罪轻者为供役宗庙的取薪者——鬼薪;罪重者四千余人夺爵迁蜀,徙役三年。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均被一同囊载扑杀。太后被囚居在雍城。嬴政明示与太后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并明令朝臣敢有为太后事进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背”。[5]结果,有二十七个进谏大臣被残酷的处死,并把他们的尸首挂在宫墙示众。及至第二十八位谏臣茅焦,以“秦王要统一天下,需以孝义为先”为由,打动秦王嬴政将母亲赵姬接回咸阳。赵姬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吕不韦因嫪毐叛乱而受到牵连,被罢免相邦之位,贬到河南。吕不韦到达河南后,仍有万千宾客相迎,这令嬴政十分反感。不久吕不韦又被贬谪到蜀地。吕不韦接到旨意后,矛盾万分,若说出实情,秦王嬴政生性暴戾高傲,自己难再活命,眼看自己费尽心机几十年的功绩宣告破产,吕不韦绝望之中饮鸩自尽,这一年是公元前235年。详见词条“蕲年宫之变”。
离开人世
公元前632年(左传僖公28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过程公元前632年夏,晋文公在践...
小伙伴们纷纷脑洞大开,讨论后世哪位名将加入定会扭转乾坤?有,例如韩信。但是,纵观韩信指挥的战役,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独当一面,刘邦不干预。所以既然韩信出战,就必须设定相关的大前提。1充分授权其实,长平之战之所以输得这么惨,赵孝成王功不可没,所以必须先除掉因为他的干预而导致的不利因素。虞卿曰:“王听臣...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回到晋国,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消灭反对势力,然后奖励有功之臣,宽容有过失的旧臣,安抚百姓。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晋国局势逐渐安定,与此同时,晋文公也坐稳了君王之位。随后,为了强国,晋文公进行了一番制度改革,使得晋国国力大幅度增强。但是,要想称霸中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向天下人证明自己...
秦昭襄王是先秦时期有名的王者,他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在他手上秦国国力强盛,打的楚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土地给秦国求和,打的赵国俯首称臣,让东方六国心惊胆战,秦昭襄王更是动了周天子的领地,灭掉了周王朝,取回了象征天下的九鼎,即使这样的功绩,为何秦昭襄王没有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秦国经历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朝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
在魏国称霸失败之后,魏国国力日衰,在其他国家眼中,魏国也早已不是什么威胁了,而是可以拉拢的伙伴,而留地理位置而言,魏国是多国合纵的一个连接点,同时也是承担着遏制秦国东出的关键地带。就国力而言,韩国自己申不害变法失败后,就注定只能是战国诸国中实力较弱的国家了,因此韩国根本无法承担起遏制秦国东出的重任,...
其次,在春秋中期左右,人口大约为2000万人。而在战国末期,人口则增长到4000多万人。由此,在春秋时期,因为人口较少,显得土地相对较为富余。那么,如果对小国发动灭国战争的话,还可以勉强派出人口去接收土地。但是,如果对大国发动灭国战争的话,占领的土地怎么办呢,自己国家的人口有限,一下子难以消化这么多...
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自信地对人说:“老子有的是钱,钱可以买命。”于是,他便打算长子去楚国营救次子。这时,老大站出来对老爸说:“你要是不派我去,我就死给你看。”为何长子坚持要去救自己的二弟呢,原来他觉得老爸派三弟去,分明是看不起他这个大哥,激动得想要自杀。《智囊》中说,【“是吾不肖”...
义渠王与深宫中的寡妇宣太后在寂寞空虚状态下互需互慰生得二子,自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宣太后虽依“自家四贵”把持朝政,但此事不光明磊落,很难控制舆论,宣太后心知肚明;宣太后杀义渠王是公元前272年,这两个儿子已经成人了,如果留下二子于义渠,他们迟早会得知父亲被杀详情,也必定会奋起复仇,所以宣太后出于政治上...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长城。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
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人物生平国人拥护宋文公,子姓,宋氏,名鲍(一作鲍革),亦称公子鲍或公子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为人贤明,对国人以礼相待,当时宋国发生饥荒,公子鲍...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无助于教学相长思想只有通过碰撞才能迸发出火花。孔子很希望通过和学生交流,甚至是辩驳、置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老师也能够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学问。子贡、宰我、子路等都经常在课上、课下与老师交流。有时候提的问题简直就是故意难为人,师生为此还会争得脸红脖子粗。宰我就曾与孔子,就为父...
1、撤掉廉颇,启用赵括廉颇在赵国还算是一个名将,后期换成了没有大战经验的赵括。临阵换将,尤其是这种大兵团作战,在冷兵器时代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导致军心不稳,但是从赵括任职赵军统帅后的结果来看,并没有起什么乱子,也算是平稳过渡。有人说如果赵军不换将,以廉颇的“坚守”策略,足以耗死秦军。这里先不讨论这个策...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
战国时代是一个吞并时代。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实力日益强盛称霸一方,不再听从周王室号召。相继跑马圈地、分割天下,成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七国争霸的格局,书写下一段战火纷飞、六国统一的历史。那是个群雄逐鹿、交织着血与火的年代,尤其是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兼并不断,涌现...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的,倘若两者之间存在猜忌,存在质疑,那么就容易引发朝政的动荡。倘若二者关系很好,甚至到达了无条件信任的地步的话,就可以通过共同合作,将国家带上更好的未来。显然的,秦孝公和商鞅便是第二种关系。因此在那段岁月中,商鞅变法得以顺利实施,并给秦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商鞅早年学...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代表着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代的来临,春秋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于乱,战国时代的一个明显特点在于变。战国四大名将有两位在秦国,特别是名将之首白起更是打的六国毫无还手之力。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另外两位名将在赵国,特别是后起之秀李牧,他的表现让人不得不称赞叹服。不管是针对匈奴还是秦国,往往能克敌制胜...
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继位。他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充实兵库,积聚粮食,实行强兵兴国之路。后持续派军攻楚,迫使楚国从郢迁都于鄀,从此威震华夏。公元前496年阖闾在伐越时被重伤,后死于陉。主要成就政治阖闾一直注意对人才的笼络和使用,能做到使贤任能。在得知伍子胥是一位智勇兼备的人才时,阖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跌宕的时期,也是思想最为璀璨的时代。而这也更是“士”的黄金年代,不但智囊谋国之士辈出,如公孙衍、张仪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是侠士以热血书写春秋的时代,如专诸、聂政等,若血溅五步,则天下缟素。提起刺客,很多人都血脉偾张。人们对专诸、要离、豫让、荆轲等人的故事也...
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
当历史车轮驶入春秋后,周王室势弱,诸侯们的斗争逐渐升级,君位不再只是父子相承。有一种是兄终弟及,比如吴王诸樊传给兄弟,也有一种是禅让臣子,比如燕王哙传给子之。还有一种是逃亡在外的公子回国继位,这类人也不少见,比如鼎鼎大名的齐桓公和晋文公。齐襄公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了避难,逃亡到莒国。齐襄公...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大家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多国战乱、分封制逐渐瓦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内的时局较为动荡,有国家崛起,亦有国家衰败。但大家鲜少注意到这些乱象背后的动向,那就是各个国家在变动的社会秩序、新阶级的诞生等诸多情况下都掀起了政治改革的热潮。有楚国、魏国等这样的大国,也有秦国这样落后的小国。但是结合后面的历史来看...
齐军仍然采用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率军从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经由定陶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军队抵达与魏都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诱使魏军返回救援,以解韩国之围。魏惠王嫉恨齐国干涉魏国之事,果然撤回了攻打韩国的兵力。他动用全国的力量想打败齐国的军队。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
在秦国的历史上,秦昭襄王可以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主。这是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时间达五十年之久,他的在位时间,则相当于他此后三代秦国君主,在位时间的一个总和。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上承秦孝公时期的变法革新,秦惠文王时期的东出之势。下启秦国最终灭亡六国,完成一统的大业。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最为...
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吧,它讲的就是赵括的故事。秦国赵国相战,秦国放出流言,说比起廉颇,他们更加害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真的将廉颇换下,派赵括去往前线。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史记上提到,赵括对自己的学识很自信,认为天下就没有能够阻挡住他的人。对这个人选最不满意的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