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和张爱玲,同列“民国四大才女”,号称民国最有才华的两大女作家。萧红一生,命运坎坷,逃婚、被家族开除族籍、被男人遗弃、两次怀着前一个男人的孩子跟了后一个男人,两个孩子,一个送了人,一个夭折,在战乱年代颠沛流离,一身才学还没尽数施展,就因庸医误诊而凄凉死去。然而导演许鞍华说:“40年前我觉得萧红经历很惨,那么早就死了,男人对她都不好,有很多故事可讲。现在再细细读她的生平,却能感觉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她忍受着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却也留下了近百万字力透纸背的作品。“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乱世中芸芸众生,都在悲凉中麻木沉沦,而只有这个弱女子,活出了自己的倔强。
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旧时代的秩序正在崩溃,但张家大院内,依然死气沉沉。家里的大人们,大都仍是封建家长式的专横冷酷。小时候的萧红,有点调皮捣蛋,为了惩治她,祖母曾用大针狠扎萧红的手指,痛得她哇哇大叫。她把家中好吃的偷出去给穷人孩子吃,被母亲发现,拿着大铁叉追打她的腿,吓得她爬到树上不敢下来。她的父亲张廷举,更是性格乖戾、贪婪无情。萧红回忆说:“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九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的性情更是大变,“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父亲新娶进门的后妈,倒是对萧红很客气,不打她,只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她。她们的关系冷淡疏远,就像是陌生人一样。唯有祖父,“眼睛永远是笑盈盈的”,给予了萧红仅有的爱和温暖。他们一起在后花园中玩耍,栽花、拔草、摘黄瓜。祖父蹲在地上拔草,萧红就给他头上戴花。
祖父脾气好,从来不生气,还经常讲笑话逗小萧红开心,常让萧红笑得直不起腰来。萧红的文学启蒙,也是从祖父教她念诗开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解释给她听: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到了胡子白了再回来,小孩子见了都不认识了。萧红感到很害怕,忙问:“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还安慰她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离家……”18岁那年,祖父去世。祖父入殓那天,萧红在灵前大声号哭起来,喝了很多酒,跑到常和祖父一起玩耍的后花园,回忆起很多欢愉往事,突然明白:“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20岁那年,长大了的萧红,终于逃离了让她再无留恋的家,此生再也没有回去过,永远在苍凉的异乡大地上漂泊流浪。
萧红从来不甘心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即便遭受父亲的打骂、后妈的冷眼,也从没磨掉她内心的倔强与叛逆。1926年夏天,萧红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她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出想去哈尔滨继续上学。可家里人却都极力反对。连思想还算开通的大伯父也说:“不用上学,家里请个先生念念书就够了!哈尔滨的学生们太荒唐。”“女学生们靠不住,交男朋友啦,恋爱啦,我看不惯这些。”萧红坚决不妥协,大喊道:“不上学,便出家!”家里人真怕萧红出家去当修女,给张家丢脸,只好勉强同意她外出求学。来到哈尔滨,一下子迈入了充满进步思想的新环境,萧红贪婪地吸取着新知识,她学习画画、在校刊上发表诗作、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才女,逐渐成长为独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但此时,父亲却自作主张,给她订了门亲事,对方是当地小军阀的公子汪恩甲。父亲希望萧红毕业之后,能立即回来和汪公子成亲。可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萧红,不愿当“洗手作羹汤”伺候人的小媳妇,满脑子想的都是追求自由和进步,向往着更为辽阔的新天地。于是,她逃婚了。汪家人大感愤怒,觉得萧红的逃婚,让他们家蒙受了羞辱,一怒之下告到法庭解除婚约。而萧红则被拉回乡下老家软禁毒打,伯父甚至扬言要把她勒死埋掉。还是在好心小婶的帮助下,她躲在一辆卖白菜马车上,才逃出这牢笼般的家庭。父亲气得直跳脚,召集家人宣布开除萧红族籍,勒令大家不得再与她来往。贫饿交加的萧红,被亲姑姑拒于门外,投靠亲人无门,只得在天寒地冻的哈尔滨街头流浪。然而命运总是如此荒悖弄人,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在哈尔滨的街头,她再次与汪恩甲相遇。她“只穿着一件夹袍,一条绒裤,一双透孔的凉鞋,蓬乱着头发,面带饥色,好像好几天没有洗脸,样子非常狼狈”。汪恩甲很吃惊:“我以为你逃婚后,过着安心日子,可是你现在怎么……”萧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举目无亲,又找不到工作,只能沦落于此。”汪恩甲动了恻隐心,带她去了旅馆,给了她一份热水、一顿饱饭。然后,他们同居了。兜兜转转,经过这么多波折,萧红又转回了原点。鲁迅曾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娜拉醒了,娜拉走了,但耗不过这混乱的世道,她回来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制造九一八事变,一夜之间,沈阳陷落。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时局动荡不安,东北人心惶惶。此时的萧红和汪恩甲,正同居于哈尔滨东兴顺旅馆,萧红怀上了汪恩甲的孩子。可临近产期,汪恩甲竟抛下萧红,不辞而别,从此再没有音讯。旅馆老板因二人还拖欠大笔房租,将萧红轰到一间储物室软禁起来,想等她把孩子生下来后,再把她卖到妓院抵债。聪慧倔强如萧红,绝不可能坐等命运的摆布,她写信向《国际协报》副刊的裴主编求援,诉说了自己的苦难,文字寂寥哀怨,十分动人。裴主编非常同情萧红,但一时半会筹不出那么多钱来救她。只得委托手下的主笔萧军,带上回信和几本书,去旅馆探望萧红。这是一场宿命般的相遇。萧军敲开了门,闯进了萧红那充满霉味的房间,本来想送完东西立刻动身返回,却被萧红的才学所俘虏。他们二人从萧红的遭遇,一直聊到诗歌、书法、绘画。电光火石之间,这个参过军、习过武、念过军校、文武双全的东北硬汉,英雄主义情结发作:“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我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她!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我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她!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离开时,萧军指着桌上半碗高粱米问:“这就是你的饮食?”萧红漠然点头。萧军心头一酸,忙把身上仅有五角钱放在桌上:“拿着买点东西吃吧。”然后道别离开,步行了十里路回家。自此以后,萧军常来探望萧红,然而萧军也是穷光蛋一个,找不出钱来替萧红还债,只得另觅营救的方法。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年八月,哈尔滨连日暴雨,松花江决堤,以致城区沦为一片泽国。洪水吞没了东兴顺旅馆一楼,旅馆老板已经无暇他顾。萧军趁夜里租了一条小船,划到萧红窗边,利用绳子把她偷偷救了出来。萧红依偎在萧军的怀里,明白他俩的命运从此将纠缠在一起。美人遭难,英雄救美,这是许多三流小说中的烂俗桥段。但这一次营救,没有让萧红沦为萧军辉煌人生中的配角,反而使得萧红由逆境奋起,靠着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成功让光芒盖过了萧军,成为民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从东兴顺旅馆逃出后,萧红和萧军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在医院,萧红产下一名女婴,但萧红知道自己生活窘迫,无力养活孩子,六天没看孩子一眼,六天没喂孩子一口奶,心底流着泪,心一横,把孩子送了人。出院后,萧红和萧军暂住进了裴主编家,但萧军脾气暴躁,因小事和裴家闹了矛盾,不仅被裴家赶出了门,萧军还丢掉了《国际协报》的工作。他们只好住进白俄人开的欧罗巴旅馆。旅馆的铺盖要另收钱,因付不起钱,房东收走了铺盖,他们只得合着大衣紧紧抱着取暖入睡。渴了,他们用大脸盆喝水;饿了,拿黑面包沾着盐吃。萧军经常挨着饿,冒着大风雪,外出找工作,想办法弄食物,但到了傍晚归家,除了满身雪花,还冻僵了身体,几乎一无所获。尽管生活清贫,经常挨饿受冻,但他们从不绝望气馁,互相扶持,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萧军找到一份家教工作,教哈尔滨一位王姓处长的儿子武术,有了每个月20块钱的稳定收入。此后,萧军每天外出工作,而萧红在家做饭、打扫、洗衣服。可她心中也有一份倔强气,不情愿只当个平庸的家庭主妇。通过萧军的关系,她也进入了当时哈尔滨的文学圈子,受了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决定以老家佃户的悲惨经历为素材,创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小说一经发表,立刻受到文学界瞩目。萧红大受鼓舞,灵感迸发,短短半年之内,又陆续创作了十几篇小说散文。由于作品大受欢迎,萧红和萧军的小说被一同集结起来,收录进《跋涉》一书。东北作家王秋萤回忆说:“自从他们的小说《跋涉》出版了以后,不但北满,而且轰动了整个满洲文坛,读者好评如潮。”“自从他们的小说《跋涉》出版了以后,不但北满,而且轰动了整个满洲文坛,读者好评如潮。”然而《跋涉》仅印了一千本,刚刚开始委托商场代售,就被伪满政权查禁。一时间,日本宪兵队要抓人的谣言四起。萧红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因这个结果而深受打击。而同时,东北的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萧红萧军一些文艺界的朋友,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有的甚至被枪决。萧红萧军也被日本宪兵跟踪监视。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东北他们是呆不下去的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逃出哈尔滨,逃往关内。从此白山黑水,成为萧红魂牵梦萦、但永远回不去的故土。命里注定,她会一世飘零。
1934年,萧红和萧军辗转来到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上海滩,看得两个乡巴佬目瞪口呆。然而生活的窘迫,从哈尔滨千里迢迢,也跟着他们追来了上海。两个走投无路的年轻人,想到了住在上海的青年导师鲁迅,只有厚着脸皮向鲁迅先生写信,提出借钱和帮忙找工作的要求。鲁迅收信后回信及时,也给了二人很多帮助。萧红后来回忆说:“我们刚来上海的时候,另外不认识更多的一个人,在冷清清的亭子间里,读着他的信,只有他才安慰这两个漂泊的灵魂。
“我们刚来上海的时候,另外不认识更多的一个人,在冷清清的亭子间里,读着他的信,只有他才安慰这两个漂泊的灵魂。”
二人把鲁迅视为恩师,被鲁迅引进上海的文学圈子,从此走上了文学上的坦途。
萧红穿了件时髦的红衣服,会高高兴兴地跑去问先生:“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仿佛又变回曾经那个在祖父面前撒娇的孩子。
后来她和萧军情感上出现了裂痕,一时间心情抑郁,无处可去,常常独自跑去找鲁迅先生聊天,甚至让鲁迅夫人许广平很不开心,向友人抱怨萧红来得太频繁,打扰了一家人的生活作息,还连累鲁迅病情加重。
然而晚年的鲁迅,却对他这位得意女弟子的到来感到高兴。萧红走进他卧室,他会迅速从转椅上转过来,微微站起来,一边点头一边开玩笑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其实他们上午才刚见了面。
鲁迅去世以后,萧红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写下不少纪念先生的文字。论者皆以为,在所有写鲁迅的文章中,萧红的作品写得最好,她甚至比鲁迅的终生伴侣许广平,更懂得鲁迅,更了解鲁迅的内心。
古来圣贤皆寂寞,能懂圣贤之心的人,虽非圣贤,但也绝非凡人。鲁迅的眼光没有错。萧红此生用才学,和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证明了她就是鲁迅精神的真正传人。
更要命的是,萧军身边从不缺乏仰慕他的女人,而他对于这些投怀送抱的女人,也几乎从不拒绝。甚至萧红的一位朋友,趁着萧红远赴日本期间,和萧军发生过一段热恋,还为萧军堕过胎。
但鲁迅、胡风等文艺圈内的很多大咖,都特别欣赏萧红,萧军其实非常不服气,免不了逮着机会要讥嘲一番。
萧红受不了家暴、不忠、讥笑,但想起往日萧军对她的种种情义,一时半会又丢不开这份深厚的感情。
然而动荡的时局,没有容许萧红花太多的时间考虑情感问题。1937年,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很快,战火烧到了上海。萧军后来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葛浩文评价萧红说,在多年的艰苦生活中,萧红已经培养出了强烈的女权思想倾向。萧红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会只是个永远站在男人身后,逆来顺受的小媳妇。
来宾嚷了起来:“请两位新人讲讲你们的爱情经历吧。”萧红答道:“我和端木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是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相互谅解、爱护、体贴。”“我和端木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是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相互谅解、爱护、体贴。”而也正如她所愿,和端木结婚后,再没有那么多无聊的争吵,萧红获得了一方清宁,也进入了她创作的第二春。她的《呼兰河传》《马伯乐》,都诞生于这个时期。然而端木和萧军,恰似两个极端。端木虽然性格温和,但有些公子哥的脾性,少了些担当,大小家务都不会做,因此全落在萧红身上。甚至端木动手打了仆人闯了祸,都是萧红出面去处理。日军向武汉进攻时,萧红和端木只买到一张逃去重庆的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说:“要是我走了,你一个人留在这儿,我还真有点不放心呢。”然后,端木真的就自个儿先走了,把大着肚子的萧红留在了兵荒马乱的武汉。当她后来逃离武汉,来到重庆,产下男婴,孩子却也夭折了。萧红因为早些年挨饿和生育,落下了不少病根,身体一直很差,家庭和事业还要两手挑,难免感觉到身心俱疲。朋友靳以回忆说:“她和D(指端木)同居的时候,怕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很疲乏了。”然而,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坎坷,萧红从需要被男人拯救的弱质女流,摇身变成坚强勇敢的独立女性,她倔强地撑起了这片属于她自己的天空。
祖父、鲁迅先生都已经先她而去,汪恩甲、萧军、端木都不在她身边。她生得寂寞,活得倔强,死得孤独。短短31年的人生,面临着我们当代人不敢去细想的可怕困难,却活出了很多人几辈子才有的精彩。萧红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但在那个给女人套上紧箍的旧时代,尽管她一路走来,遍体鳞伤,却用她自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为后世新时代的女性,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一份开拓勇者式的精气神!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