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明缔造者朱元璋平生最看不得官员贪污,而他又给官员们设定了低得可怜的报酬。故在他身后,其子孙们通过变通的方式,给大小官员增加了许多额外收入,这些收入往往被笼统地称为陋规,处于半合法地位,其数额常常是工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按理,官员们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了,但人是不知满足的动物,更何况每逢改朝换代之时,约束人心与行为的道德伦理,往往会被及时行乐的欲望所击溃。当“千里做官只为财”、“纱帽下面无穷汉”之类的理念成为官场上下奉行的人生准则时,即便朱元璋重生,使用更加严厉的酷刑,恐怕对中国古代“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吏治也会束手无策。
因为,透过史料我们不难看出,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进贡,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存在许多闻所未闻、鲜为人知的捞钱方式、敛财手段。
明朝建国之初,贪污腐化现象已非常严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疯狂的敲诈勒索人民。在中央,洪武十八年(1385)有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秋粮案。这是当时骇人听闻的一桩贪污事件,涉及到许多中央和地方官吏。此案发生后,朱元璋亲自办理,严加惩办,"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死","核赃所寄遍天下"。另外,兵部侍郎王志"为勾捕逃军等事,受赃二十万(贯)",宝钞提举司官员造钞六百九十余万锭,隐匿一百四十三万余锭中饱私囊,连中央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也"假御史之名,扬威胁众,恣肆贪淫"。地方官吏在贪贿方面也丝毫不比中央官吏逊色,他们利用征钱粮等机会肆意侵渔百姓,如"浙西所在有司,凡征收害民之奸,甚如虎狼。且如折收秋粮,府州县官发放,每米一石官折钞二贯,巧立名色,取要水脚钱一百文,车脚钱三百文。口食钱一百文。库子又要辨验钱一百文,蒲篓钱一百文,竹篓钱一百文,沿江神佛钱一百文"。额外索取竟达九百之多,比正税增加了近一倍。府县衙门的吏员也经常"出入市村,虐民甚如虎狼",真是"赃吏贪婪如蝇蚋之趋朽腐,蚁蝼之慕腥膻"。由此可见,在明朝建国之初,贪污受贿这颗毒瘤就已侵蚀着这个新生政权的肌体。不过,由于朱元璋吸取了元亡的教训,加之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深知贪官污吏为害之烈,因此采取"重典治吏",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反贪运动,从而极大地抑制了贪污腐化现象的滋生和进一步繁衍,使明朝前期一百年中政治还算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史载:"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余年。"
随着政治的腐败,加之商品经济的刺激,明中期之后贪贿现象日益严重。早在处于明代前中之交的正统年间,贪贿腐化现象就已死灰复燃。宦官王振就是当时着名的大贪官,他把持朝政,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江苏江阴县富家子弟徐颐,胸无点墨,因向王振行贿而当上了中书舍人,京师人们称之为"金中书"。地方官朝谨也必须向王振行贿,史载:"每觐期,振不问何品官,能具礼者,多至千金,少则百,悉得达,然必千金始得一醉饱而出,门昼夜不得合。"但这时,除王振及其走狗外,大多数官员仍能廉洁自律,纵有个别贪贿分子,也只能"暮夜而行,潜灭其迹,犹恐人知"。而至正德、嘉靖以后,随着政治的进一步腐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当时,"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为保住官位和谋求升迁,下级对上级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官场中的吃喝风也愈演愈烈,官员之间经常"具糖席,张嬉乐,具宾主纵饮,夜分而罢。"时人谢肇浙在记述当时官场的吃喝风时说:官吏富豪"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真昔人富有小四海者,一筵只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吃喝风的盛行又进一步助长送礼行贿之风的蔓延。史载,当时"纳贿受赂,公行无忌","无官不赂遗","无守不盗窃"。[万历年间的除夕时节,南京城中的兵马司送礼的人竟然挤满了道路,以致"食盒塞道,至不得行"。明中后期的官场可以说逐渐成为贪污的渊薮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市场。
应当承认,当时贪官集体腐败的方法之繁复、手段之卑劣、名目之荒谬,我们是无法把握全面的,只能挂一漏万,点到为止。现将笔者在正史野史及民间笔记中所能看到的一些情况浮光掠影地罗列如下:
历来官员的结构和职级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处于中上端的中高级官员,并不直接与民间打交道,他们是”管官的官“。这些人的贪腐大致有两个途径:其一,直接从他们掌控的国家资源中“化公为私”或截留好处;其二,他们掌握着下面官员的升迁奖惩,下级自然免不了要向他们馈送行贿。至于金字塔下端的低级官员及吏胥,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既是“被管的官”,也是民众的“老爷官”。这批人的贪腐途径也有两条,其一,和中高级官员一样,直接从掌控的国家资源中侵吞或盘剥;其二,通过种种方法,从老百姓身上巧取豪夺。因而,无论官职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贪婪心蒙住了良心、廉耻心迷失了理智,都可能成为“喂不饱的贪婪野兽”。
晚明官员集体贪腐,常常使用的手段,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创造”了很多我们想都没有想到的途径和方法。比如:
利用“驿站”大发横财。驿站的设立,在古代由来已久。明朝驿站的维护和运行,都由民户按田粮的多寡来负担。明初对官员免费使用驿站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吏治甚严,几乎没有官员胆敢以身试法,驿户们的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但到了百患丛生的晚明,许多根本没有资格享受驿站的官员甚至家属,纷纷染指。一是利用驿站的免费运输,除了运送自己的行李外,还给其他商家承运物资。故每有官员过驿,则出现“轿或一二十乘,扛或八九十抬,多者用夫二三百名,少者用马四五十匹,民财既竭,民用亦疲”的局面。二是不喜欢骑马或不会骑马的官员,大多数出行靠坐轿子。因没骑马,要向驿站收取“马干银”(意思是我没骑你的马,你得把那笔省出来的钱给我)。偶尔有官员骑马,则要向驿站收取“惜马钱”(意思是我骑了你的马,才使得你的马有了用武之地)。一旦驿站不交纳这笔千奇百怪的费用,官员们就会想尽办法折磨周遭农民提供的马匹,要么割马耳,要么断马尾,甚至把马折磨死。而民众到驿站当差,为来往官员免费服务,本就是一种徭役,包含不公平不合理的成分,却还要受到如此这般的折磨与伤害,自然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以致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感叹,如此勒索的结果是使得大多数地方的驿传“十夫九逃,十马九缺”。
利用“马政”吃拿卡要。明朝时中央政府的太仆寺(约略相当于今天的畜牧局,职掌马政),也不直接养马,而是把国家的马匹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寄养。按明初的规定,凡是为政府代养马匹的马户,国家要半免或全免其赋税,并划给相应的草场,但后来也成了一纸空文。晚明时期,养马户也只剩下了义务而没有丝毫的权利。更要命的是,凡马户代养的马匹及所生马驹,以及国家临时交付寄养的马匹,一旦死亡,马户须无条件赔偿。这样一来,那些太仆寺及其下属机构的官员们,负责为这些马匹进行印烙和点验时,就有了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以致出现了“养马之费什一,为马而费者恒什九”,其大意是,养马本身需要10两银子,那么为了让马通过验收而向官员行贿的钱至少得90两。于是乎,晚明时期马户的负担,相当于朱元璋时期的10倍。
利用“火甲”转嫁负担。“火甲”是一种由城市民众负担的负责消防和治安的差役,约略相当于今天的联防队。其实,凡是参与了此事的人,乃不折不扣的苦差事。首先,政府需要采买各种物品,一般都要打到这些更夫身上,称之为“纸笔灯烛钱”。在南北两京,夜间巡逻的锦衣卫每晚的夜宵,也由更夫们负责提供,若招待不周,非打即骂,“害甚于资,贫民苦之”。而一旦遇到命案,长时间不结案,总甲交不了差,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地奔走于各个衙门,又免不了得上下使钱。
利用“铺行”大肆敛财。按明初规定,全国的商户都有向政府提供各种物品的义务。当然,商户向政府供货,政府也必须付费。具体做法是,一个地方的商户,按规模分为各种等级,或一年一轮,或一月一轮,轮番充任当行买办(替国家采购)。在今天看来,这是一项很有油水的差事,不过在明朝尤其是晚明,商户们无不将其视为畏途。主要问题是,其一,买办在为政府各部门,以及为皇室提供服务的内廷采购时,无不是先办事后结账。但所谓的结账,运气好的商户,拖上三五年,或许会得到一半或1/3的货款;运气不好的话,就可能成为一笔坏账,自掏腰包替政府买单,买办只能敢怒不敢言。其二,采购好的物品,会通过验收官装模作样的查验。一旦没有行贿,再上等的商品也会被判定为“不中程”,即不合格。此时所谓不合格的商品原物退回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商户轻则会遭一顿暴打,重则被扔进大牢。故而,在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敲诈之下,一旦不幸轮值出任当行买办,也就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为此,大学士高拱在给皇上的奏折中感慨地写道:“有素称数万之家而至于卖子女者,有房屋盈街拆毁一空者,有潜身于此复逃躲于彼者,有散之四方转徙沟壑者,有丧家无归号苦于道者,有剃发为僧者,有计无所出自缢投井而死者,而富室不复有矣。”虽然高层已意识到这种敲骨吸髓的盘剥对民众的巨大伤害,但终明一代,类似弊病不但没有根除,反而随着这个王朝末日的临近而更加丧心病狂、变本加厉。
贪官多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明月说的,朱元璋当时考虑的不周到,因为小时候十分贫困,可是苛刻的元朝官员贪污了赈灾的粮食,导致他家破人亡,所以他从小就非常痛恨那些官员,这种偏激的心里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尽头,所以即位后就有意削减官员的俸禄,相反对于平民百姓却表现的十分大度,导致了很多官员过分贫穷,【海瑞就是一个例子】导致了贪污,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再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元朝,在元朝以前,中华民族一直受儒教影响很深,一般都看什么“四书五经”啊,等等的一些书籍,以此来考取功名,而在元朝基本上这些东西就已经被统治者所淡忘,而且,元朝末年,朝廷十分腐败,社会的道德程度日益下降,后来都有买官卖官的,还有甚者拿老百姓抓来作为反贼杀掉,这些都无疑说明元朝对中国的损伤程度是很大的,而朱元璋刚刚建国,可以说留下的就是元朝的这个烂摊子,国家道德水准下滑,导致了很多在元代的习惯了的贪污的官员在明朝也像当初像元代的那样贪…导致了官员的贪污现象日益严重,有增无减。
贪官代表——严嵩
朱元璋感到对贪官污吏光砍头、充军不足以惩戒后来者,便施行比那“千刀万剐”的凌迟处死更残酷的“剥皮示众”刑法,把贪赃官吏活生生地剥下皮,再在人皮中填满乱草,缝合成人形,悬挂在各级官衙内外“示众”,让每天上下班的官员见之心惊胆战。可就是这样,明代的贪官也是前仆后继,越杀越多。史载,明朝最大贪官莫过于严嵩了。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嘉靖时期专擅朝政达二十余年。明世宗奉道教神仙,政事荒怠。严嵩侍奉虔诚,善写应制文词,颇受宠信,被擢为首辅。他握权久,通引私人居要职。子为侍郎,孙为锦衣中书,宾客满朝班,姻亲尽政要。又网罗党羽,朝中大臣大多投靠之。严嵩子严世蕃善揣上意,谄幸弄权,人称「小丞相」。其当政时,贪赃枉法,贿赂公行。鞑靼俺答汗当位,屡次南侵,北边军情时紧,而诸边军粮百万,「大肆贿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率军直驱北京城下,严嵩党羽大将军仇鸾不敢战,严嵩称鞑靼「掠饱则自去」,坐视不问。嘉靖末年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严世蕃,严世蕃被杀,严嵩革职,就此失势。查抄其家产,得黄金三十万两、银二百万两、良田美宅数十所,可见其贪污之甚。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