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期间猛将层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手下阵容强大,最终一统天下。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下面我们来看看元末明初五大猛将:
五、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
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王弼集结乡里起兵对抗元朝,因为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之后,王弼率领乡里投奔朱元璋。至正十七年(公元1354年),王弼率军于湖州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攻下石埭县。至正十八年(公元1355年),王弼攻打婺源州,率军攻南门,破城,斩杀了婺源州守将铁木儿不花,缴获兵甲三千。因此被提升为元帅。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王弼随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亲自率领精兵想要突破常遇春的防线,王弼骑着马,挥着双刀冲进阵中,小退张士诚军,常遇春率兵乘胜前进,张士诚军大败,人马多溺死在沙盆潭中。张士诚也落水,险些身亡。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王弼随大军平定中原。
明朝建立后,王弼和蓝玉统领骑兵剿灭蒙古残军、和蓝玉统率骑兵征伐西番,降服了西番十八族、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和沐英的部队夹击段世,攻破了龙尾关,活捉段世,随后平定鹤庆、丽江诸郡。因征大理功劳被封为世袭定远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王弼跟随蓝玉北伐北元,探知北元后主在捕鱼儿海,但未见元军,蓝玉打算回师,王弼力劝蓝玉继续深入,果然发现北元军队。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突袭元军,斩杀了元太尉蛮子等,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缴获了元军的所有粮食、装备。
之后的数年,王弼一直在大明各地边境练兵。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王弼受蓝玉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王弼先后随沐英、傅友德讨伐西番、云南立功,为明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
四、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明初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廖永忠跟随兄长廖永安投奔朱元璋。之后,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江之后,攻取采石、太平府、芜湖,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府(今江苏南京),攻克镇江、常州、池州,征讨江阴海盗,都有功劳。至正二十五年(1355),廖永安被俘被杀,廖永忠接替兄长率领军队。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廖永忠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朱元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廖永忠。之后,廖永忠随军接连平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平定了福建、两广之地。
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随军讨伐在蜀地的明夏政权。廖永忠率先锋击败旧夔府守将邹兴。率军进至瞿塘关,此处山峻水急,蜀人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不能前进。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之后廖永忠率领精锐兵分两路攻蜀军水、陆寨。廖永忠攻破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人,邹兴战死、擒获蜀将八十余人。廖永忠率水师直捣重庆,驻扎铜锣峡。夏主明升请降。之后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违法之事被朱元璋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三、傅友德(?-1394),汉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开国名将。
傅友德早年先后跟随红巾军、明玉珍、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傅友德投奔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打武昌。傅友德率数百人先登攻城,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最终夺下武昌。
之后,傅友德随徐达平定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率军伐蜀,夺取汉中。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平定天下的大功,位列第二十八,封为颍川侯。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傅友德率步骑出陇西。傅友德暗地里率军直趋陈仓,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之后接连攻破五里关、文州、绵州、汉州,进而围困成都。明夏丞相戴寿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投降。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有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
此后,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还曾多次参与北伐。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
二、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常常自请为前锋,每战都冲锋在前,经常说能率军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采石矶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常遇春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升至元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在南京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常遇春冯国胜率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军展开鄱阳湖水战。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春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陈友谅率残舰撤逃,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徐达和常遇春,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灭亡元朝。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一、张定边(1318—1417),沔阳人,元末著名将领,元末第一猛将。
张定边最初便跟随陈友谅,一开始起义到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张定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过败绩,为陈友谅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当时朱元璋部将康茂才诈降,张定边一眼便识破,力阻陈友谅不要接受,但陈友谅没有听从,结果导致江东桥惨败。之后陈友谅退守九江,被朱元璋逼近九江西门,造成惊惶失措,幸得张定边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中,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直接冲向朱元璋的旗舰!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奔朱元璋而去。张定边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先后斩杀明军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朱元璋差点被俘。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才救下朱元璋。最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身死,张定边身披数箭逃走。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劝张定边归降,张定边却不愿意,于洪武元年(1368年),遁入空门为僧。洪武十年(1377年),张定边在晨练时遭遇猛虎袭击,他闪身躲开,一禅杖打在老虎脑袋上。猛虎顿时倒地身亡。张定边一杖打死一只猛虎,天下再无二人。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