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武帝司马炎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让儿子顺利继位,为他扫除了哪些“障碍”?
前言
275年末,一场大规模的瘟疫袭击洛阳,死了数万人。这个时期,正值西北地区胡人秃发树机能兴兵叛乱。司马炎压力沉重,工作繁忙,再加上失于调养,病倒了,不能临朝理政。皇帝病事不轻,万驾崩,谁来继位当接班人?这引起了朝臣的恐慌和忧虑。
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傻乎乎的太子司马衷让大家太不放心了,而司马炎的其他皇子都还是吃奶的小娃儿,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朝野上下,便把目光投向了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谁?司马炎的亲弟弟,因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无子,就被过继给司马师。《晋书齐王攸传》记载:司马攸少而聪慧,“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左右,宣帝每器之”。祖父司马懿在世时对其甚为器重。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协助司马炎统军治国。
司马攸的口碑极佳,对父母长辈孝敬有加;在皇兄面前谦虚恭顺,遇事早请示晚汇报,从不擅权;对待朝臣乃至百姓都十分宽厚仁慈。史书载,司马攸“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遇有水灾害,体恤民情,对老百姓多加赈济,因而司马攸很得人心。更何况,他时年二十八岁,正值年富力强、大有可为之时。一个人卓越不是罪过,但若比皇帝卓越可就成大罪了。况且,司马攸是司马炎当年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此次病重,让司马炎清晰地看到了弟弟司马攸对自己、对自己后代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威胁。
不过,没几个人真正看出他的心思。时普遍认为,在司马攸和司马衷之间,司马攸会胜出。一天,河南尹夏和跟贾充聊天,说着说着随口问了一句:“卿二女,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意思是,您家的两个女儿,一个嫁了齐王,一个嫁了太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时候,您应该以德为先。此时,贾充处境相当微妙,问题棘手,表态支持谁都不合适。于是,贾充选择了沉默。少说多看,静观其变。张华前来看望司马炎。司马炎试探地问道:“朕百年之后,你看谁能做我的接班人?”
张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平定吴国的时候立了大功。其人博学多才名重一时,人们都认为他德高望重,可以为相。但他的老对头、资深小人荀勖和冯,当初在伐吴的时候就同张华意见不合,一直把张华当成眼中钉,时常在司马炎面前说张华的坏话。面对司马炎的提问,张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齐王司马攸众望所归,又是陛下的至亲,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司马炎原想借张华在朝中的声望,为自己确定太子司马衷为皇位继承人一事找到拥护的人,却没料到张华也是这般看法,因而心中不悦。
也许司马炎命不该绝,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居然痊愈了。但他的心病加重了。患难见真情,这一次,他算看清了声山真面目,朝中的这帮人都是白眼狼啊!哪个才是全心全意效忠我司马炎的呢?荀勖、冯两个小人捕捉到这一时机,马上鼓动司马炎贬放张华。任命他都督幽州诸军事一一相当于流放到了西伯利亚。荀、冯二人接着给司马炎献计,把齐王司马攸调回自己的封地,看看哪些官员会跳出来阻拦,一块儿收拾,以确保太子继位。282年农历十ニ月十三日,司马炎下令:升侍中、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
都督青州诸军事,速择日起程,到青州赴任。果不出荀、冯所料,诏书发出之后,满朝一片哗然。征东大将军王浑上书劝谏司马炎,求他收回成命。王浑奏议道:“齐王司马攸品行学问,并不弱于辅佐周成王的周公,理应留在京城,参赞万机,与闻政事。如今却让齐王回到封国去,假以都督诸军事之虚名,此非用人唯在忠良之原则。接着,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还有两个驸马王济和甄德,都上书劝谏,请司马炎收回成命,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王济和甄德为了使司马炎回心转意,还让自己的夫人两位公主去跟老爸说情。司马炎心想,真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啊,你们胳膊肘往外拐,不向着自己的亲弟弟,倒向着叔叔司马攸了。他气不打一处来,把两位公主臭骂一顿,轰了出去。接着诏令将二位驸马的侍中一职给撤了,贬王济为国子祭酒,把甄德贬为大鸿胪。将军杨珧是皇后的叔叔,他站在司马炎一边,司马衷是他的外甥啊,当然得护着。中护军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等几个武将暴脾气,揣着刀子在杨珧家门口示威,说等他出来就来个白刀见红。
这个羊琇,就是冬天让人轮流抱着酒坛子,用人的体温酿酒的家伙。别看他那事混蛋,但在这涉及国家政权巩固的事上,还算有男子汉的气概。司马炎听说羊琇这么嚣张,便把他的官贬了,夺了其兵权,气得羊琇病重而亡。光禄大夫李憙见司马炎不接纳忠言,便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辞职了事。奇人河南尹向雄直言不讳:“陛下之子虽多,但有名望者少。让齐王留在京城,好处实多,还请您深思。”向雄一再固执地劝谏,惹得司马炎很不高兴。
朋党之争
向雄深感绝望,爬起身来,拜都不拜,不辞而别,不久就愤恨而死。在封建时代,敢于直谏的人虽能青史留名,但多没有好下场。向雄曾是王经的属下,当年魏帝曹髦讨伐司马昭,王经没给司马昭报信,事后被处死,向雄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为其收。后来,太守刘毅无缘无故打了向雄,并把他关入大牢。钟会惜其为人,任命在狱中的向雄为自己的掾属,救了向雄。伐蜀时钟会被杀,向雄不顾一切迎丧埋葬。对此,司马昭大为不快,责问道:“过去你收殓王经也就罢了,现在钟会乃叛臣贼子,你还如此吗?”
向雄回答:“过去仁君埋葬尸骨,怎么会先看孰好孰坏才埋?现在国法已施,我有感于大义而收殓之,从教化的角度而言没什么过错。如若您对枯骨也痛恨不已,任由抛撒在荒野之中,这种行为将为后世仁者所不齿,影响您的形象,太不值得了。”司马昭听后,转怒为喜。后来,向雄和刘毅同为司马炎的侍中,但二人从来不说一句话。司马炎了解后,让向雄去跟刘毅和好,向雄找到刘毅说:“刚才皇上叫我来,咱俩从此义绝怎么样?”司马炎听说后大怒:“我让你去和好,你怎么去绝交呢?”
向雄说:“古人要好之时遵循礼节,反之亦如此。此人好时恨不得把对方抱在怀里,厌恶对方时恨不得将其推下深渊,我成不了刘毅之敌就已万幸,怎么可能和好?”向雄就是这样一个偏强刚烈而疾恶如仇的人。性格决定命运,像向雄这样的人,人格可敬,但不能为官。为官若遇上开明豁达的上司,能大有作为;如若遇到一个昏府的上司,也只能被活活气死。司马炎怒气未消,贾充作为其倚重的大臣,在太子废立的问题上保持了沉默。沉默也是一种错误,不表态就意味着态度昧,立场不明。
因此,司马炎也解除了贾充的兵权,外放做官,但时间不长又调回。嗣君之争是国本之争,非同小可。中国历史漫漫数千年,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嗣位之争,而每一次争嗣都必定引起朝堂分裂。党争的后果残酷,轻则伤筋动骨朝堂大换血,重则刀光剑影爆发内乱,导致亡国。这次也不例外,朋党之争再次披上嗣位之争的外衣,愈演愈烈。齐王党全线崩溃,不过司马炎在过年之前,驱逐齐王司马攸的计划仍未得逞。纷纷扰扰,到了年末,大家都准备过年。皇族公卿、寻常百姓,都在除旧迎新,洒扫门,去尘秽,净庭户,钉桃符,彻夜守岁。
平常百姓祭祀祖宗;皇家设坛拜社稷,摆上猪、牛、羊三牲去太庙祭祀先帝。到了大年初一,百姓纷走出家门,个个冠带整齐鲜艳,達人道喜道贺,相互敬着泡以桃汤柏叶的椒酒。皇家举办朝会,热闹非凡。皇家朝会仪式繁,一搞就是一天,朝会结束后还要用膳。用膳完毕,往往已是夜晚,华灯初上,君臣一起赏识歌舞。如果有雅兴,还要吟诗唱和一番。那年的朝会照常举行,皇帝神情欢娱;正月初七日、正月十五日皆有朝宴,君臣共乐,尽兴而归;正月晦日,皇帝领着众臣到洛水泛舟,绿波徐徐,小鸟欢歌,令人心旷神怡。
处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只是从臣中不见齐王司马攸,听说是病了。就在大家认为齐王这事不了了之的时候,司马炎突然招来太常郑默,问道:“齐王回藩国,依礼赐予他什么才好?”郑默这才了解,原来皇帝还惦记着这事呢。他是两朝老臣、政治老油条,当即说自己拿不准主意,要回去和手下那帮太常博士们商议。这一商议炸了锅,言官大多是敢于犯上直谏的。博士庾、太叔广、刘、缪蔚、郭、秦秀、傅珍七人,一听皇帝竟然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当即决定联名上书。
劝谏皇上留下齐王司马攸参与朝政。庚洋洋酒,文不加点起了草表,写完了给他父亲庾纯过目,庚纯点头同意。博士们的谏表由太常转呈皇帝,郑默让助手、博士祭酒曹志一起品读这份奏章,没想到引起了曹志的自伤自怜。曹志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曹志的父亲可谓家喻户晓,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高八斗却命运多舛的曹植。曹志怆然叹息道:“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木助化,而远出海隅!”此言与其说是同情齐王,不如说是替自己父亲曹植鸣不平。
曹志觉得有必要劝皇帝迷途知返,于是他也写了一份谏章凑热闹。两份谏章一起送到司马炎跟前。司马炎与曹志相交数十年,一直引以为知己,结果发现这位老朋友也倒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异常生气地说道:“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
司马攸病逝
天子大发雷霆,触龙鳞的臣子就倒霉了。太常郑默,领导无方,罢免;博土祭酒曹志,妄言朝政,罢免;上书的七位博士,不仅除名,而且全部送廷尉治罪。落井下石是小人们的专利。就在庾等人将判罪之际,廷尉刘颂奏报庾等大不敬,应当拉到菜市砍头。幸亏有尚书夏侯骏、右仆射魏舒和下邳王司马晃一起帮着求情,才免了七人死罪,除名了事。大家一看皇上铁了心,都不敢再劝。283年农历二月,司马炎再次增加济南郡为齐王封地,立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寔为北海王,给齐王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黄铖朝车,这些都是受命出征的诸侯才能享用的。司马炎恩威并施,意在提醒齐王尽快上路。齐王司马攸是聪明人,他了解自己不为哥哥所爱,自己是被人在背后捅了一刀,“愤怨发疾”,病倒了。他唯一的反抗就是请求去给父母守陵,对此司马炎的态度就两个字,“不准”。对司马攸生病的消息,司马炎半信半疑,派御医去探视,御医了解齐王现在不得势,便见风使舵,根本不好好给他看病,还回来汇报说齐王装病。
司马攸得不到好的治疗,病情加重,而司马炎又不断地催促他早日启程。司马攸好面子,一贯注重个人仪表,虽然病得不轻,还非要硬撑着勉强起床向皇兄辞行。司马炎看他还挺有精神,更觉得他是装病,更加气愤,于是严令齐王赶快走人。司马攸没有办法,辞别后回到家就大口吐血,两天后死了,死时不过三十六岁。噩耗传到宫中,无疑是给处于偏执状态的司马炎一记耳光。他突然明白,原来弟弟并非在使诡计耍小聪明,是真的有病!司马炎不禁大哭。
在外人看来,他对弟弟真心实意,也许这时他才想起弟弟的好处,想到弟弟幼年时的乖巧可爱、成年后的恭谨谦让,想到父母临终前的叮咛嘱咐,想到弟弟这十几年来对儿子司马衷的精心教导,尤其弟弟是自硬逼死的,内心更感愧疚。而在一旁的侍中冯冷言道:“齐王名过其实,天下归心,对皇太子不利,如今他自己病死,这乃社稷之福,陛下何必如此哀伤?”司马炎听了泪水戛然而止。冯统是一个无德无能的小人,为何能一直得到司马炎的宠爱?因为他太了解司马炎了。
他的言行能与司马炎的想法高度一统,两人的唱和天衣无缝。其实,司马炎在心底一直妒忌着齐王司马攸。在家中,司马攸从小就得到祖父和父亲的宠爱;在朝廷,他获得很高的赞誉。这一切都令司马炎自惭形秽。早在文帝司马昭去世的时候,司马炎作为嫡长子,也不过服丧三日,而齐王司马攸却哀毁骨立,让人一看就了解谁孝谁不孝。后来王太后患病,痊愈之后,兄弟俩摆宴给母亲庆贺,席间司马攸因母亲到了“鬼门关”又返回,不禁喜极而泣。
司马炎也想陪着一起哭,却偏偏挤不出一滴眼泪。司马炎的杀心早已萌生,他对司马攸威胁到自己和儿子的皇位而耿耿于怀。之所以一直没动手,不是善仁厚,而是因为他害怕承担杀弟不义的罪名。现在老天帮他,为何不顺水推舟?表面上看是冯统等人在离间兄弟手足骨肉,承担着恶名。实则,司马炎中有魔鬼,这个魔鬼就是他本人。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囧不干了,到司马炎跟前大哭大闹,但他不敢得罪荀勖、冯二人,只是骂御医是庸医,害死了父亲。找替罪羊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手段。
结语
司马炎为了自下台阶,给活人一个脸面,下令处死那几个御医,又赞扬司马囧为父申冤,让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就这样,司马炎把一场惊天的政治斗争,变成了医患之间的民事纠纷,基本上为儿子继位扫平了障碍。但也为日后社会动荡和“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