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托言怎么读 托言的意思

  • tuō
  • yán

基本解释

汉字:托言

拼音: tuō yán  

繁体:[托言]

注音: ㄊㄨㄛ 一ㄢˊ 

五笔:rta yyy

近义词:借口托词托辞饰词

相关词语: 顾托 乌托邦 奉托 托人情 托心 全盘托出 和盘托出 栖托 托里 托理 托丽 自托 托公报私 远托 托名 代言 美言不文 眉言 星言 行言 谖言 諠言 三言二拍 诈言 言念 同日而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直言无讳 一时戏言 诉言

单字解释: "托"字的详细解释 "言"字的详细解释

【托言】的意思详解

⒈  借口。

⒉  假称。

【托言】的引证解释

⒈  借口。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⒉  假称。

清 尹庆兰 《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托言】的国语辞典

⒈  假托言词。

《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

借口 借口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