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乌拉怎么读 乌拉的意思

基本解释

汉字:乌拉

拼音: wù lā  

繁体:[烏拉]

词性:名词

注音: ㄨ ㄌㄚ 

五笔:tnn ru

相关词语: 乌拉 乌韭 乌臼 乌桕 乌舅 乌暗 灵乌 乌署 火乌 乌鸡 乌几 乌嗥 乌嘷 乌台 乌行 乌拉 拉萨市 大拉拉 拉后腿 摧枯拉朽 拉家带口 法拉 拉洋片 胡拉乱扯 拉马 拉朽 阿拉伯字母 半拉子 喜马拉雅山脉 扒拉不开

单字解释: "乌"字的详细解释 "拉"字的详细解释

【乌拉】的意思详解

⒈  皮被。

鄂伦春ulao;

⒉  东北地区冬季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以乌拉草。

满ula;

⒊  民主改革前,西藏农奴向三大领主支应的一种无偿的繁重劳役。

藏wula;

⒋  服此种劳役的人。

⒈  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用皮革制的鞋,里面垫乌拉草。

leather boots lined with wula sedge;

【乌拉】的引证解释

⒈  指旧时 西藏 地区,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亦指这种服役者。

《卫藏图识·赋役》:“至於士民之服役者,名乌拉。凡有业之人,勿论男女皆与其选。”

⒉  指衬垫有乌拉草的靴子。参见“乌拉草”。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换上了浅蓝色的棉工作服,脱掉了牛皮乌拉。”

【乌拉】的国语辞典

⒈  一种土民当官差的制度。照例系轮派,并须照官价给酬。而我国西南边疆的土民替土司当差,则是纯义务的,且须自备饭食。

⒉  一种东北地区人民冬天穿著的鞋子。以整块牛皮制成,中置乌拉草,可保暖,防止冻伤。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