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泰山处于我国东部,称东岳。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东方主生,所以泰山主生死交代,后来又扩大为帝王朝代嬗递的“禅代”之意。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管子·封禅篇》中有“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的记载。封禅的内容,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土为坛来祭天,以报答天功,叫封;在泰山脚下梁父山祭地,以报地功,称禅。这种隆重庄严的封禅大典有一套神圣而严格的仪式,这对十分重视礼乐制度的孔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榜样,以恢复周朝政治和礼乐制度为己任,准备随时辅弼国君实现这一主张,则封禅大典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国礼。《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升泰山,观易隆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反复对照,发现历代封禅的具体仪式差异很大,为他掌握封禅礼仪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当时的封禅与祭山活动都要由国君举行,诸侯以下举办是不合礼节的。据《论语·八佾》,鲁国掌权的大夫季孙氏要祭泰山,孔子急忙去问季氏当管家的学生冉有:人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不能。孔子讥笑说:难道泰山也不懂礼仪,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孔子在泰山一带从事政治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泰山东侧莱芜境内的夹谷之会。《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任鲁国司寇,开始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治理国家,并逐渐安定强大起业,这使齐国十分不安。为了治服鲁国,齐景公采纳大夫黎鉏等人的建议,邀请定公在夹谷聚会,想趁机以武力使鲁国屈服。鲁定公答应赴会,孔子以司寇代行相事随行,按照“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方针,调集军队随行。按照“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方针,调集军队随从。齐国随景公赴会的是著名政治家晏婴。
会见开始后,齐国请演奏地方歌舞,于是“於旄羽祓矛戟剑拔鼓噪而至”,意在威胁定公。情况紧急,孔子不顾常礼,一步迈上台阶,扬起衣袖盛声喝道:我们两国国君正在庄严地会见,为什么会有这种野蛮的歌舞?请问齐国方面该怎么办?景公觉得很不好意思,示意退下。过了一会儿,齐国要求演奏宫廷雅乐,于是有“优倡侏儒为戏而前”,以此侮辱定公。孔子又迈上台阶大声说:戏弄诸侯者要依法斩首,由于孔子态度严正,掌握礼节严密合度,军事上又有充分准备,使齐景公感到鲁定公不是可以轻易挟持的,便匆匆结束了会见。归国以后,齐景公余悸未消,埋怨臣下说,孔子是按照礼仪辅佐国君,而你们却以旁门左道教我,现在失礼得罪了鲁国,该怎么办?于是只好归还以前侵占鲁国的汶阳田、龟阴田,表示谢过。现泰城东十余里傅家村附近还有谢过城遗址,就是因此事而修建的。在此以前,晏婴是非常瞧不起孔子的,曾对齐景公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史记.孔子之农》)。这“四不可”、“两不能”,把孔子贬得一无是处。夹谷会盟,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政治与外交才能,也证明晏子对孔子的看法非常狭隘片面,低估了这位政治对手。
夹谷之会后的第四年,齐国担心“孔子为政必霸”,会吞并齐国,便接受那位黎钼的提议,送给鲁君;八十名妖艳美女,皆善唱靡靡之音,三十匹高头骏马,鞍辔全优濯金光。想以此消磨鲁君意志,又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果然,“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史记.孔子世家》),猴急之情、轻薄之态跃然欲出。孔子见鲁君如此荒唐,只得辞职,带领弟子,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精心治理初见成效的鲁国。途中经过泰山以南,今新泰以西的龟山,看到肥沃的龟阴田,夹谷之会的胜利成果犹在,而自己却被迫去鲁,胸中郁愤难平,遂作《龟山操》一曲。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圣贤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辟季氏于龟山,托势位于斧柯。季氏专政,犹龟山蔽鲁也。伤政道之陵迟,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哀公遣使以重金迎孔子自卫返鲁。其时孔子在各地奔走飘泊十四年,阅历更加深广,政治经验更加成熟。他看到鲁国当前外有吴国入侵之忧,内有季氏三雄争权之患,召他回国实出无奈,不会真正予以重用。况且自己已是六十八高龄,在进退惟艰的处境中很难有大的政治作为。壮年的精力都在奔波中白白消耗了,老年归国心情十分复杂。因而当他路经泰山,登高远望时,不禁感慨系之,遂作《邱陵歌》以抒怀:登彼邱陵,峛崺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遂迷不复,自婴屯蹇。喟然回顾,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霣潺湲。此诗历代皆传为孔子所作。如是,则为孔子第一首专门吟咏泰山的诗歌,也是他继《龟山操》之后第二首有关泰山的诗。它开创了咏山水以抒情言志的先例。诗中运用以“山道”喻“仁道”的比兴手法,形象寓意十分恰切。《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就明显受到孔子诗的影响。孔子游泰山,还有观览名胜,开阔眼界,增强道德文化素养的目的。泰山上下有不少孔子游览遗迹。
瞻鲁台。在岱顶南侧,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乾隆皇帝在此立“乾隆射虎处”石碑,声称曾在此亲射猛虎,不少人信为史实,其实是附庸风雅,借题发挥,寓革除“苛政”之意罢了。季札子墓。在泰山以东莱芜口镇。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是吴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八岁时,季札曾专程赴鲁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后来出使齐国,返途中长子夭折于泰山脚下,只好就地安葬。《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札乐制度的,曾专程前往观看季札长子的殡葬仪式。现在季札子墓旁,仍立有“孔子观礼处”石碑。盗泉峪。在新泰木厂峪乡以南十五里,以“盗泉”得名。《尸子》载:“孔子至于暮矣,而不宿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之说。后人因恶其名,改“盗”为“道”,今称道泉峪。
郕邑。在宁阳县东庄乡境。《列子.天瑞》篇载:“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荣启期是隐士,已经九十岁了,身披鹿皮,腰束草绳,正在弹琴唱歌。孔子问道:“什么事情使先生这样高兴呢?”荣回答说:“使我高兴的事太多了。世间万物只有人最尊贵,我能生而为人,是第一件乐事;人又分为男女,男尊女卑,我能作为男人,是第二件乐事;有的人寿命短暂,甚至夭折于母腹、襁褓之中,我有幸活到九十岁,是第三件乐事。生活贫寒是贤德之士的通常处境,死亡是人生的终结,我能在正常处境中度过一生就很满足了,还有什么值得忧虑呢?"孔子听了深有感触,说:太好了!真是能自我宽慰的人!这件事情给孔子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泰山还有关于孔子的建筑。孔子庙有两处,一处在泰城岱庙东南,始建于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孔子登临处”牌坊。在红门宫前。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山东都察御史朱安等人建。坊上镌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不过汉代以前,登山是走泰山东路,入山须走大津口乡。明人在此建坊是以儒家文化晓喻游人,“代圣人立言”,扩大孔子在泰山的影响。
孔子弟子中多有与泰山相关者。其中首推大弟子颜回。《孔子家语》载:“颜子与孔子上鲁泰山,孔子东南望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以示之: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白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其地在岱顶孔子庙前,明人于此立“望吴圣迹”石坊。此处又称望吴峰、孔子岩。在泰山西南、汶水以北的汶阳田中,有一处“颜子坡”,是师徒二人下山后到过的地方。这位学深而命短的颜回,引起了泰山人的怀念。曾子,是孔门弟子中研究忠、孝最有成效者,称为曾子学派,著有《孝经》、《大学》等,被后代奉为“宗圣”。曾子又是早期泰山民歌的作者。据《琴操》载,曾子微时“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日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父吟》”。其曲调沉郁苍凉,富于哀婉之情,后遂流传广泛。后世的雍正十三年(1735)专为冉氏族人设世袭五经博士一员,奉祀生十二年,以示对这位贤哲的优抚。林放,是一位学识渊博、精通礼仪的学者。《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当季氏要祭泰山时,孔子气愤地说:“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乎?”林放故里在今新泰放城乡,地望即以林放得名。清乾隆六十年(1736)。当地出土一块残碑,证明其为林放故里。当地人称为“泰山林放”,作为泰山人“知礼”的杰出代表,并专门在其故里建起一座先贤林放祠,供人们祭祀瞻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礼乐,由此得窥封禅大典全豹;登泰山而小天下,以开阔的眼界胸襟审度自己德才学识的修养;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足见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不同寻常的地位。
孔子在泰山的影响又是深远的:夹谷之会,是儒家政治的成功范例,证明儒家绝非“盛容服而饰辩说”、“博学不可仪世”的虚妄之徒;《龟山操》、《邱陵歌》,引出屈原、李白等人行路难的千古传唱;长期奔走齐鲁,对比中悟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似乎已涉及到文化地理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在细致的观察中体味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是山水欣赏对人的心理与健康的作用,无疑是对旅游心理学、旅游审美学最早的启蒙认识。如果说有谁在山川游览中留下了最为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那么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后人把孔子与泰山紧密联系在一起,誉为“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明.严云霄《咏孔子庙》),这一见解,是相当深刻的。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