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白起?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白起之死,有自身原因,也有小人作祟。
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他担任秦国主将三十余年,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而没有败绩,攻城七十余座,为秦国横扫六国立下不世之功勋。
白起创造的最可怕的一个记录是,整个战国时期共战死了二百万人,白起一人就制造了其中一半的死亡人数,仅长平之战就杀了四十五万之多!
然而,白起作为一位千古难遇的名将,却在晚年被秦昭襄王给赐死了,这是为何呢?
要说这件事,还得从长平之战说起。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军虽然杀掉了四十五万赵军,使得赵国元气大伤,但秦军损失也很惨重,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
但是,白起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他看到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后以无力抗秦,便准备趁机继续进攻赵国,将胜利果实扩大化。
赵孝成王听说这件事,就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委托苏代(燕臣,苏秦的族弟)去游说秦国丞相范雎,准备向秦国割地求和。
范雎,秦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谋略家,但也是个十足的阴谋家。
当初赵军之所以能够抵挡秦军长达三年之久,正是因为赵国名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但范雎后来使出了离间计,致使廉颇被罢黜,纸上谈兵的赵括被任命为主将,最终赵军因为主动出击而中了白起的圈套,结果全军覆没。
在长平之战之前,范雎与白起的关系还算不错,他们能够共同辅佐秦昭襄王,帮助秦国蒸蒸日上,也算是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但是,在长平之战之后,白起的功劳已经大到没人任何人可比了,这个时候范雎就开始忌惮白起了,因为他担心白起影响到他的地位。
苏代作为赵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于是带着重金前去拜会范雎,并对他说,白起如果真的攻下邯郸并将赵国灭亡,那么秦王就可以称帝了,白起功劳这么大,必然会成为三公,你甘愿居于他之下吗?所以你应该想办法阻止白起再取得灭亡赵国的功劳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赵国割地求和,避免战争爆发。
范雎最终被苏代说服,便跑去找秦昭襄王,以秦国将士疲惫为由劝秦昭襄王答应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应允。
不久后,白起在被迫无奈之下只得撤军返国,后来他得知是范雎干涉他出兵攻打邯郸,因此与范雎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赵孝成王本来打算割六座城池给秦国,但大臣们都反对,虞卿更是说,如果割城给秦国,秦国将更强大,而赵国将更加弱小,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不如割六城给齐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
赵孝成王觉得虞卿说得有道理,于是派遣虞卿出使齐国,并派人积极联络魏国,韩国和燕国等国,还割地给楚国以示拉拢,最终又组成了合纵伐秦的联盟。
由于赵孝成王违约不割城给秦国,还联合东方诸国伐秦,秦昭襄王因此大怒,下令白起率领大军攻打邯郸,但那时候白起有病在身,无法正常行走,再加上他心中有气,所以拒绝出征。
无奈之下,秦昭襄王只得派遣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邯郸,邯郸之战就此爆发。
当时的情况是,赵国在经历了长平之战的重大损失之后,国内已经很难再征兵了,七拼八凑也只有十万军队,而且其中不少人都是老人和儿童,甚至还有不少妇女。
不过,由于赵国面临灭国之危,所以举国上下抗秦的决心都很大,平原君赵胜也散尽家财助战,并让自己的妻妾全部上战场,他本人更是亲自上战场,与主帅廉颇将军一起共赴国难。
在赵国强大的意志力面前,秦军打得十分艰难,几个月都没能攻下邯郸,还损失了四万多将士,秦昭襄王因此十分生气,便准备让白起复出,接替王陵担任主帅。
按道理说,秦军都打了败仗了,白起的病也已经好了,他应该出来主持局面了,但他却对秦昭襄王说,邯郸不好打啊,各诸侯如果这时候去救援,我军又是远赴他国作战,搞不好要打败仗,所以此时根本就不应该攻打赵国!
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白起之前不是主张攻打邯郸吗,怎么才大半年时间,他就反对攻打邯郸了呢?
事实上,战争是要讲究时机的,白起作为一代名将,他在长平之战后之所以主张立马攻打邯郸,是因为那时候赵国刚刚经历大败,比较虚弱,而且没有援军,秦国有且必要乘胜追击。
但是,赵国在经历了半年多的休整之后,已经站住了阵脚,尤其是赵孝成王重新任用了廉颇等贤臣良将,并且还与其他几个国家达成了合纵抗秦的盟约,白起认为此时再攻打赵国,已经失去最佳机会了。
我们从邯郸之战的结果就知道,白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那时候秦国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了,秦昭襄王因此一心想要攻下邯郸,也相信一定能够攻下邯郸,所以白起说的话他是听不进去的,并且他认为白起是在怨恨他听信范雎之言,因此跟他在赌气,不愿意带兵出征。
白起不听君名,这个罪名可是死罪,但那时候秦昭襄王还没有动手杀心,因为白起毕竟有大功于秦国,所以他并没有把白起怎么样,也没有让强行让白起出征,而是让王龁代替王陵为大将,并再发兵十万攻打邯郸。
王龁连续攻打了邯郸几个月,依然没能攻克邯郸,但此时邯郸城内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眼看就撑不了多久了。
而就在此后不久,白起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赵国已无力支撑,所以赵孝成王决定向楚国和魏国求助,这个任务被他交给了平原君赵胜。
赵胜先是带着毛遂去楚国,凭借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楚王派遣春申君黄歇领兵十万救援邯郸。
在赢得楚国的支持后,赵胜又写信给妻子的哥哥、也就是魏信陵君魏无忌,请他说服魏安釐王出兵,虽然魏安釐王因为惧怕秦国而不允,但魏无忌却依靠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盗得虎符,最终出兵八万精锐救援邯郸。
在楚国、魏国援军的帮助下,赵军也倾巢而出,秦军因此遭遇三面夹击,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秦国,白起的第一反应不是为秦军的失利而感到懊悔,而是幸灾乐祸地对秦昭襄王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一听这话就火了,便不准备再迁就白起了,于是任命他为大将出征,但他依然推脱说自己病重,无法立马赶赴前线。
试想,如果你是秦昭襄王,你会怎么看待白起,白起一而再再而三不听君命,还阴阳怪气地嘲讽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能容得下他吗?
很多人认为秦昭襄王肯定会马上治罪白起,但事实上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范雎以探病的理由去找白起谈心,目的是劝说白起,希望他能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及时赶赴前线参战。
但是,白起因为早就与范雎将相失和了,再加上范雎也不是真心劝说他的,所以他依然没有立马启程前往邯郸。
白起还是不肯走,秦昭襄王就有些生气了,于是下令免除白起的职务,降为士卒,准备将其迁往阴密。
到了十月,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秦昭襄王一方面怨恨白起,另一方面又觉得不得不用他,所以强令他奔赴前线主战。
恰在那时,白起的病情又反复了,他本想再次拒绝出征,但奈何秦昭襄王的诏令催促地太急,所以他只得带病上路。
故事发展到这里,事情似乎有了一个结果了,只要白起顺利抵达前线,并全力组织秦军进攻,哪怕白起最后真的打了败仗,秦昭襄王也未必会杀掉他,毕竟白起早就说过秦军很难取胜,用行动检验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里是文章图片\8.jpg
范雎本来就不想让白起去邯郸领兵,但白起最终还是去了,他因此非常担心白起最后真的打胜仗,怎么办呢?
范雎的做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朝堂上与群臣一起进谏给秦昭襄王说,白起人虽然离开咸阳了,但他似乎很不服气,而且多有怨言。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范雎的言外之意,其实是在提醒秦昭襄王,白起已经对秦昭襄王感到不满了,如果再让他去邯郸当领兵的大将,保不齐他会干出什么事来,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不如就此杀掉白起,永绝祸害!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等人的话,感到细思极恐,于是立马派人带着王剑去赐死白起。
秦昭襄王的使者追上白起的时候,白起刚刚走到咸阳城外十里外的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他得知秦昭襄王要赐死他,便仰天长叹道,我白起究竟有何罪,以至于要被杀死呢?
白起跪在地上痛哭了好久,他又突然大声说道,其实我也该死,长平之战我用欺诈的手段活埋了赵国几十万降兵,光是这一条我就也该死!
白起说完,就拔剑自杀而死!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这里是文章图片\9.jpg
从白起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到死都没明白他为何会被赐死,并且他说他是因为活埋赵国降兵就该死,这显然是他为自己的死找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不然他可就真的要死不瞑目了。
白起之死的原因,其实还在于他先是得罪了范雎,后又违抗秦昭襄王的命令,导致秦昭襄王对他产生怨恨之情,范雎趁机见缝插针,在秦昭襄王面前进谗言,导致秦昭襄王对白起的猜忌心加重,最终下令赐死白起。
所以,秦昭襄王并不是因为白起不听君命才处死他的,而是担心白起因为心怀不满而趁机作乱,对秦国产生威胁,所以才下定决心杀死白起的。
最后还有个问题,白起之前为何要不听君命,拒绝担任攻打邯郸的主将呢?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因为白起是觉得秦国已经失去攻打邯郸的时机了,如果他强行带兵攻打邯郸,不但无法取胜,而且会让他职业生涯全胜的战绩被打破,所以他才拒绝出征的。
这里是文章图片\10.jpg
而根据学者研究,还有一种说法是,白起之所以不愿出征,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曾活埋赵国降兵,赵人对他恨之入骨,他如果再然他担任攻打邯郸的主帅,赵国将举全国之力抵抗,这对秦军是非常不利的。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白起临死前说的话中得到印证,他知道当初活埋赵国降兵这件事的性质很恶劣,所以他一直为此感到愧疚;又因为这种愧疚,导致白起觉得他是赵人唯一痛恨的人,是整个赵国最大的敌人。
但实际上,白起的想法只对了一半,赵人恨的其实不是白起,而是整个秦国,这是几十年来秦赵两国斗争不断的结果,并非白起一人造成的;并且,即使白起不当主将,赵人也会因为国将灭亡而全民皆兵,全力抗击秦国的。
关于这一点,秦昭襄王是很清楚的,所以他没有认为白起不适合当主将,反而觉得白起已经让赵人产生恐惧心理了,恰恰是最佳人选。
就连范雎对此也没有怀疑,要不然他也不会阻止白起去邯郸,还要置他于死地才罢休。
这里是文章图片\11.jpg
就在白起死后不久,邯郸之战就分出了结果,秦军被赵魏楚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损失过半,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更是带着两万余人投降了赵国,邯郸之围因此得解!
(孝成王)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秦围邯郸乃解。
因为邯郸之战的失利,造成秦国二十万将士伤亡的重大损失,秦国统一全国的步伐因此被严重推迟,秦昭襄王不得不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诸国分化瓦解,直到秦始皇嬴政继位后,秦国的军力才得以恢复,继而统一全国。
所以说,白起不听君命,其实是因为他的执念造成的,这既害了秦国,也害了他自己,至少只要他一开始就答应出征,秦国也不至于败得这么彻底。
这里是文章图片\12.jpg
现在回过头来看,白起之死也未必就是冤枉的,且不说因为他不愿意担任主将而造成的恶劣结果,就单说他不听君命这件事就是死罪,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忌,但白起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误。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