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伙夫拦住秦基伟要烟,警卫员刚要训斥,秦军长立刻给伙夫敬烟点火

伙夫拦住秦基伟要烟,警卫员刚要训斥,秦军长立刻给伙夫敬烟点火

来源:历史知识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编辑|侯哥说历史

前言

在战场的硝烟中,军长秦基伟和一名看似普通的伙夫老火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秦基伟非常尊敬这个谦逊的伙夫,还曾亲手为他点烟。警卫员不解为何军长对一个伙夫如此礼遇,而秦基伟道出老火头的往事:抗日战争中,

这位沉默寡言的伙夫曾在危急时刻奋勇杀敌,

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从战场到灶台的缘分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秦基伟,一位战场上的传奇人物,无数次在关键战役中担当重要角色,他的荣誉是通过无数次身临其境的战斗,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液铸就的。在秦基伟眼中,战场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来之不易,因此他倍加珍惜每一次的胜利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待战友和前辈总是毕恭毕敬,即便他自己已经成为高级将领。

1949年4月,秦基伟带领第15军参与跨江战役,决意抢占战略要地。

为了尽快到达战场,秦基伟下令部队连续行军,

不分昼夜。行军途中,部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秦基伟坚持不让恶劣天气影响行程,

坚持部队继续前进。对他而言,战场的紧急召唤远比自然环境的不利更为重要,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在连续的高强度行军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对秦基伟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患上了重感冒,体温高达39度,连续的咳嗽和发热让他夜不能寐,饭也吃不下,

身体状况极差。

就算这样秦基伟还是坚持不停下脚步,一心只想赶到战场。

身边的警卫员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担心,

便提议道:“首长,您就别硬撑了,我们用担架抬着您走,这样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秦基伟听后严厉地回绝了:“我这只是小小的伤风感冒,

又不是快要死了!再说了,如果是普通的士兵感冒了,难道也有人会抬着他吗?”

这番话让警卫员哑口无言。即使秦基伟有资格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但他却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来享受任何特权。

秦基伟坚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

幸运的是,他的身体底子本就不错,很快便康复了。

秦基伟身体完全恢复后,他继续率领部队前进。一天行军途中,一个身穿炊事服的老伙夫在队伍前方大声呼唤:“老秦!老秦!”随着距离的拉近,这名伙夫不光没有退避,反而大步向前,直接向秦基伟要烟:“老秦,身上带烟了吗?给我来一包。

”他的语气直接,没有太多客套。

身为秦基伟警卫的士兵本能地想要制止这看似无礼的举动,但被秦基伟的一个手势阻止了。秦基伟从马上翻身下来,与那名伙夫交谈起来,二人的对话充满了亲切和熟悉。

他递给对方一包烟,还亲自为他点火,

在离开前,他甚至将自己口袋里所有的烟都留给了这名伙夫。

秦基伟对他喊道:“以后没烟抽了,

就来找我,我保证够你抽!”

这一幕让观察到的战士们感到困惑,不解为何一个高高在上的军长对一个普通伙夫如此客气,

难道他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吗?这个疑问最终被一个参谋提出。

秦基伟望着老火头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之情:“他呀,只是个炊事员。

不过你可别小瞧他。

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他可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回忆起往事,秦基伟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他还只是个被称为“秦大刀”的年轻战士,

远没有如今的军长头衔。

他与老火头的相识,正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在红四方面军期间,年轻的秦基伟担任警卫连长,

肩负着保护中央首长安全的重任。

尽管他明白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但内心深处,他更渴望的是冲锋陷阵,亲手消灭敌人,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

警卫营的营长得知他的想法后,既欣赏他的勇气,又担心他的冲动。他语重心长地对秦基伟说:“小秦啊,

想上战场杀敌是好事,但如果人人都去前线,

谁来保障中央的安全呢?这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使命。”

“你还年轻,经验不足。战场上刀枪无眼,可不会因为你是新兵就饶过你。

还是在警卫营多磨炼磨炼,等时机成熟了,

再去也不迟。”营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试图安抚他。

然而秦基伟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年少的他血气方刚,哪里听得进这些道理。营长见劝说无效,便换了策略,故作严厉地说道:“哼,你以为自己本事大了,觉得待在这儿委屈你了?上了战场,你连敌人的枪口朝哪儿都不知道,

就想着立功受奖?”

这番话激得秦基伟脸色通红,但也让他冷静了下来。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笑着说道:“那时候真是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

多亏了营长的教导,我才逐渐成熟起来。

虽然那次没能如愿上前线,但不久之后,全面抗战爆发,秦基伟终于随部队奔赴前线。

在那里,他结识了老火头也就是这位默默无闻的炊事员。

一次突发的战斗打破了营地的宁静。敌人突袭,形势万分危急。就在大家手忙脚乱之际,老火头放下手中的锅铲,

抄起一把步枪,冲到了最前线。

他身手矫健,枪法精准,完全不像一个平日里只会炒菜做饭的炊事员。

战斗结束后,秦基伟满脸惊讶地找到老火头,

兴奋地说:“老哥,真没看出来啊!

你可真是深藏不露!”

老火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淡淡地回应道:“我就是个做饭的,

刚才不过是凑个热闹。

秦基伟不甘心,继续追问:“别谦虚了!你这身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教教我呗?”

老火头摆了摆手,转身准备离开:“小伙子,

别缠着我。

我还是回厨房去吧,那儿才是我的战场。

秦基伟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一个如此厉害的人,却甘愿待在灶台前,为大家做饭,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和境界啊!

回到营地,战友们见他神情恍惚,纷纷打趣道:“怎么了,

小秦?今天不吹嘘你的英勇事迹了?

有人笑着接过话头:“是不是被老火头给比下去了?

秦基伟点了点头,将老火头的英勇事迹讲给大家听。

战友们听后,纷纷感慨。

“一直听说老火头不简单,今天总算见识到了。”

“是啊,他可是红军时期的老兵。

当年坚持要当炊事员,领导怎么劝都不改。”

“听说有一次部队减员严重,他才临时上了战场。

结果一打就是个猛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秦基伟这才明白,原来老火头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他心中更加敬佩,也更加好奇。

从那以后,秦基伟经常找机会接近老火头,想要了解他的过去。

但老火头总是避而不谈,只是专心做好他的饭菜。

时间久了,两人成了好友。

尽管他们对彼此的选择都有些不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老火头又回到了他的灶台前。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坚守在炊事员的岗位上。听说他的手艺越来越好,不光战士们喜欢,连首长们都对他的菜肴赞不绝口。

虽然身居高位,但秦基伟对待老战友们始终如一。

他明白,正是有了像老火头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才有了今天的胜利和荣誉。

听完秦基伟讲述老火头的故事,警卫员和士兵们都对这位伙夫感到由衷的佩服。

同时,他们也感到很感动,因为秦基伟即使已经当上了大首长,

依然没有忘记旧日朋友,对待老战友还是那么真诚和亲近。

1952年10月14日,在距离朝鲜战场中线五圣山二十多公里的道德洞隐蔽所,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位中年将领,身着军装,目光凝重地注视着远方炮火连天的上甘岭。

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迅速转身抓起电话,声音紧张而急切:“上甘岭那边怎么样了?

敌军兵力多大?我们的阵地状况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的回答加深了秦基伟军长的焦虑:“军长,

前线的情况正在确认,各团已派人去前沿联络,一有确切消息会第一时间报告。”

这一天对秦基伟来说,是其数十年军旅生涯中最为紧张和挑战的一天。

这不光是因为他面对的是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

更因为他所承担的是关乎历史责任的决定。

望着东方的天空,五圣山的轮廓在炮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

秦基伟深知,他指挥的第十五军正与美军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

自凌晨开始,美军七师联合伪军二师,

在数百门大炮、五十余架飞机、四十七辆战车的支持下,对我军在上佳山、芝林南山以及419、597.9、537.7等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特别是在五圣山周边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战斗异常激烈。

这一天的记录,秦基伟在日记中留下了详尽的描述。

随着战斗的不断进展,这位平日里以幽默豁达著称的军长脸上布满了忧虑。彭德怀总司令曾严肃地告诫他:“五圣山若失,

就是对朝鲜历史的大罪人!”这句话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秦基伟深感责任重大,对于战局和士兵们的安危同样忧心忡忡。

那晚,他在指挥所内站立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对身旁的助手命令:“立刻给洪学智副司令打电话,我有重要事情要和他商量。

电话一通,洪学智立刻焦急地问道:“老秦,

那边情况怎么样?听说你们那边战况激烈。”

秦基伟回答:“情况不妙,五圣山的两个高地快被炸平了。”

“西方山的情况怎样?”洪学智接着问。

秦基伟叹了口气:“西方山也在打,但情况还好,主要火力都集中在五圣山。

西方山我也不能松懈防守,重炮现在还不能调动。”

两人虽用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交流,话语间透露出战场的紧张气氛。

洪学智沉默了片刻,随后说:“说吧,

你们需要什么支援?只要是能提供的,我都尽量满足。”

“我需要喀秋莎火箭炮。

秦基伟直接了当地说。

喀秋莎,这种苏联制十九管火箭炮在二战中广泛使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其强大火力使其成为志愿军依赖的重型武器之一。

对面电话沉默了一会,但很快,洪学智的声音再次响起:“最晚明天中午前,

火箭炮会送到你手上。

放心。

听到这一承诺,秦基伟声音沙哑但充满感激:“洪副司令,

十五军全体官兵向你致敬!”

洪学智清楚,在经历了近一天的惨烈战斗后,

秦基伟此刻的感激之情,背后隐藏着十五军将士巨大的牺牲和痛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后的1953年6月1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私人书房里亲自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

这场见面是对秦基伟及其领导下的部队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的认可,

同时也是对整个志愿军的一种慰问。

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领第十五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

秦基伟踏入书房时,毛主席立刻走上前来,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道:“秦基伟同志,你们辛苦了!”

这是秦基伟与毛主席的首次面对面交流,虽然他长期以毛主席的指导思想指挥作战,却未曾直接见面。

毛主席的真诚问候让秦基伟感到非常温暖,

他心中充满了感激,连忙回答:“主席,为国尽忠,何谈辛苦!”

毛主席询问了秦基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关心志愿军官兵在朝鲜的日常生活,从吃穿住行的细节一一问到。

谈话中,毛主席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志愿军的条件很艰苦,

我们都很心疼。

感受到气氛有些沉重,秦基伟便试图用幽默来活跃氛围:“主席,

记得您曾电令我们要吃好一点,可有同志误会了,

以为是要多吃炒面。那阵子,我们几乎天天吃炒面,大家差点儿吃烦了呢!

毛主席听后,神情依旧严肃:“看来炒面也不受欢迎啊。

实在是条件有限,志愿军的苦,我都知道。”

秦基伟看出毛主席的担忧,便转移话题,

开始讨论战事的胜利和未来的策略。

毛主席稍感欣慰,递给秦基伟一支烟,

试图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我的东西不多,

抽根烟吧。

秦基伟虽然不抽烟,但出于对毛主席的尊重,

他婉拒了这一好意:“主席,谢谢您,

但我不抽烟。

这次会面后,秦基伟回到自己的住所,

警卫员见惯了他不抽烟的样子,却还是例行端来了茶和烟。秦基伟摇了摇头:“我已经告诉主席,我不抽烟,我必须做到。

警卫员感到有些惊讶,秦基伟解释道:“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作为军人,我们必须言出必行。

从此之后,秦基伟真的彻底戒掉了烟瘾。

秦基伟而言,无论任何情况,他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不论是面对敌人的枪口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诱惑,

他都坚持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即使在胜利后,也从未松懈。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