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

来源:历史知识网

话说三国当中,许多人都对其中的历史津津乐道。暂且不说里面的故事情节精彩绝伦,但就书中的人物刻画。各个描述的如同正史一般,虽然只是小说,但是其历史的参考价值依然存在。不过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是三国的孔明">孔明,为什么赤壁之战火烧魏军,没有惧色。反而在七擒孟获">孟获的时候,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本文今天带领大家一起聊一下。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要讲一下三国演义的主旨思想,那就是作者罗老先生的"拥刘反曹"的思想。那么刘备">刘备所代表的蜀汉军队,也就是正统地位是最高的。以刘姓为主导,那么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火烧曹魏30万

众所周知,曹操">曹操被世人成为"古今第一奸雄"。当然人家也是人如其名的厉害,先不说发家迅速,然后煮酒论英雄,进而对北方进行了统一。自此才有了三国当中的"赤壁之战"这么一回事。其实当时曹操">曹操的想法也是挺简单的,就是想着在"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如果是一位雄主,要么一统天下,要么碌碌无为。也就是接下来的"赤壁之战",让曹操">曹操的主力军大都埋葬在了江面上。那么当时的诸葛孔明">孔明当时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层面,那九十火烧魏军,也可以理解成是为了生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刘备">刘备的实力实在是弱小。原本荆州太守刘表">刘表想要吧荆州献给刘备">刘备,但是刘备">刘备不忍心收取。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后来,蔡瑁">蔡瑁张允">张允伙同刘琮将荆州献给了曹操">曹操。原本就是一统天下的曹操">曹操,怎么可能会放过消灭江东和刘备">刘备的机会呢?

再来说一下生存,我们都知道,刘备">刘备当时的实力十分的弱小。到处寄人篱下,好在在荆州投靠刘表">刘表的时候,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推荐了诸葛孔明">孔明"卧龙先生"。以此来辅佐刘备">刘备,那么正当曹操">曹操春秋鼎盛之际。刘备">刘备孙权">孙权建立起来了孙刘联盟,两个集团一致对战曹操">曹操大军。双方对峙在了赤壁之上的降水上。然而东吴素来闻名于水战,后来在孙刘联盟的一起努力之下。曹操">曹操被彻底打败,以至于后来恢复了很久才打到之前的实力。

面对曹军的三十万大军,诸葛亮">诸葛亮说的和心里想的,就是怎么解决当前的麻烦,那就是赶走曹操">曹操。然后给自己的主公刘备">刘备营造一个可以起家的道路,当然解决赤壁这个麻烦当然是第一步。只有击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刘备才有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至少不用在四处飘零,到处依附于别人。孔明">孔明在赤壁之上火烧曹军,那是利益使然,不得不为之。

为何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

火烧藤甲兵,这个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孟获这个桥段里面的。七擒孟获">孟获完全是小说杜撰,但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诸葛亮的带兵能力。罗老先生也是煞费苦心的,讲了一个完美的故事。那就是七擒孟获">孟获之后,从此南蛮之地稳定了很多。

但是七擒孟获">孟获当中,其中的火烧藤甲军,为什么让孔明">孔明如此痛心呢?这当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那就是说到底,南蛮的战争,终究是蜀国的内政的事务。归根结底是属于内乱,由于孟获">孟获的势力越来越大,还有就是在刘备">刘备死后,很多蜀汉的将领发生了叛乱。

那么此时就是蜀国的丞相,便开始了平定国内叛乱的重任。不巧的是孟获">孟获遇到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孔明

《三国演义》中描述藤甲军:乌戈国主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金鼓大震。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蜀兵如何抵当,尽皆败走。蛮兵不赶而回。

面对这群藤甲军,诸葛亮">诸葛亮在战争中吃了不少的亏。就连魏延">魏延也是没有办法,由于盔甲太过于结实。诸葛亮">诸葛亮只能火烧的办法,最终收服了孟获">孟获。但是也是重重打击了孟获">孟获这一方。但是在收服孟获">孟获的战争中,对于诸葛亮">诸葛亮来说,最终损失的都是蜀汉的军事实力。以至于诸葛亮">诸葛亮最后说,孔明">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所以说孔明">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这个也是因为孔明">孔明所处的立场不同,以至于他的表现也是不同。那么您是怎么看的?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