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苏武在北海牧羊,生活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在北海牧羊,生活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吃羊?

来源:历史知识网

苏武">苏武手里只有几十只公羊,却在北海生活了十几年,实在是不简单。最后匈奴单于拿她没办法,只得放人。

苏武">苏武也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苏建官至汉朝右将军,曾三">曾三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卫青征伐匈奴。屡立战功,因此封侯。

苏武">苏武和他的几个兄弟也因为父亲的庇荫,得以被封为郎官。汉朝没有科举制,因此官员大多从官宦人家中选取,干得好就升官,干不好就贬为庶民。

也正因为如此,苏武">苏武虽然是官宦子弟,但是却很勤奋好学。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表现。

公元前100年,他的机会来了。

漠北之战结束后,匈奴人逃进了大漠深处,此后汉匈之间处于停战状态。

然而双方的较量并未结束,只不过换了个战场而已。当时双方不断互相派遣使者,名义上说是为了修复关系,其实是为了刺探对方情报。

结果这些使者无一例外都被扣押下来,匈奴的使者回不去,汉朝的使者也回不来。

直到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继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他明白匈奴远不是汉朝的对手,与其对抗不如和解。为了表达善意,他派出使者将此前扣押的汉朝使者悉数送还,还认汉武帝">汉武帝做自己的长辈。

此时汉朝正忙着休养生息,也不想再节外生枝,便决定归还匈奴使者。经过一番斟酌,最终选择苏武">苏武出任正使,张胜出任副使来组建使团。苏武">苏武得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之所以选择苏武">苏武出任正使,其实是有讲究的。汉朝对于派出去的使者要求是很高的。

首先,要精通多国语言。

在当时,除了匈奴之外,汉朝还会和其他草原部落、西域诸国有来往。这些事者要往来于诸国之间,光会一门外语都不行,至少要会三五门。

比如说赫赫有名的张骞">张骞,他就把西域给转了个遍。其掌握的外遇数量是惊人的。

其次,要熟知对方风土人情和礼仪。

使者出行,代表的是汉朝。每个地方的礼仪、风俗都不一样,万一失礼可就有损汉朝颜面了。

最后,还要善于收集情报。

汉朝可没打算放过匈奴,此时修生养息是为了后面继续用兵。因此情报工作少不了。

苏武">苏武虽然是靠着父亲的庇荫当上官的,但是能够出任使者,则是靠着自己的本事。

苏武">苏武深知自己此行任务的重要,送还使者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刺探匈奴的情报,为再次出兵做准备。

为此,他特意招募士卒、斥候上百人,以防不测。然后便带着使团上路了,那一年他40岁。

那时候人的寿命短,要是换做其他人,到了这个年纪,基本已经混吃等死了。

但是苏武">苏武可是从小听着自己的父亲还有卫青">卫青霍去病">霍去病的英勇事迹长大的,在明白自己真正的使命后,他非常的上心。他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了。

苏武">苏武到达匈奴后,发现匈奴单于傲慢无礼。其实这是匈奴人惯用的伎俩,就是想吓唬吓唬那些汉朝使者。苏武">苏武对此毫不在意,很顺利地完成了人员的交接。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立刻走人,毕竟刺探情报才是他的真正使命。于是苏武">苏武借口长途跋涉、旅途劳累,请求在匈奴多呆一阵子。

此乃人之常情,加上匈奴也想修复下和汉朝的关系,自然准许了。

结果这一停留就出事了。

就在使团准备返程的前夕,有个叫虞常的人找上门来。虞常是汉朝降将,虽然匈奴单于待他不错,但是他依然想回到汉朝。但是他知道这样回去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想立下投名状。

虞常和使团副使张胜是旧交,他找到张胜,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原来,匈奴的缑王一直不满匈奴单于的所作所为,他和虞常谋划趁着匈奴单于外出游猎的时候,射杀汉武帝">汉武帝厌恶的另一名降将卫律">卫律,然后将匈奴单于的阏氏(相当于王后)以及母亲抓起来,当做见面礼献给汉武帝">汉武帝

张胜一听,这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现在汉匈之间停战了,军功不好立,于是私自同意了虞常的计划。

可惜虞常等人行事不密,竟然走漏了风声。结果被匈奴单于给一锅端了。严刑逼供之下,虞常说出了张胜的名字。

匈奴人便找上门来,质问苏武">苏武什么意思。苏武">苏武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还是听了张胜的解释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确实是自己这边先做得不对,他身为使团的最高负责人,这件事他必须一力承担。

苏武">苏武的第一反应便是以死谢罪,背下这个锅。好在被身边的人给拦了下来。

匈奴单于当时正在气头上,嚷嚷着要将这群汉使给杀了。这下子可把周围的人给吓到了,他们可不想面对汉武帝">汉武帝的怒火,于是连哄带骗的劝说单于,最终让他改变主意,决心招降苏武">苏武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这个任务便落到了卫律">卫律的头上,结果卫律">卫律刚说明来意,苏武">苏武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果断拔刀就刺向自己。古代所谓的忠义之士大概就是他这样吧。

单于使卫律">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卫律当场吓傻了,招降汉将也不是头一遭了,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刚毅之人。

苏武">苏武此举获得了匈奴方面的敬佩,匈奴单于下令要想尽办法救活苏武">苏武。草原上的人最敬佩英雄。此刻,他是真的动了惜才之心,想要招揽苏武">苏武

匈奴的医疗水平够呛,好在他们常年征战,治疗刀剑创伤还是有一套的。

匈奴人将苏武">苏武放火上烤,加速血液循环。接着用棍棒反复敲打他的背,使得淤血全部排出体外。过了一阵子,苏武">苏武竟然苏醒过来。

苏武">苏武养病期间,匈奴单于不断派人来嘘寒问暖。等他痊愈之后,再次派人来劝降。

面对匈奴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苏武不为所动,一律拒绝。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匈奴单于是铁了心想得到苏武">苏武。他开始不走寻常路,将苏武">苏武丢到冰天雪地之中,不给他吃的。

匈奴单于本想着苏武">苏武饥饿难耐自然会归降,谁知他饿了就抓一把雪,合着毡毛一起吞下,就这样熬了好几天,硬是没求饶。

最后反而是匈奴单于先撑不住了,他是真的担心苏武">苏武就这么死了,赶紧派人将他救了回来。

至此,匈奴单于算是明白了,一般手段对于苏武">苏武是没用的。但是他又不死心,干脆将苏武">苏武丢到北海,给了他一群公羊,让他放牧,等公羊生下小样才准许孙武">孙武返回大汉。

这明摆了是想熬苏武">苏武。公羊一辈子都">子都不会生下小羊的,所以苏武">苏武一辈子都">子都别想返回汉朝了。

那么苏武">苏武在北海的生活过得如何?他到底有没有吃放牧的羊呢?

至少在刚到北海的那阵子,他应该是没有吃放牧的那群羊。

原因很简单,他手里除了那群羊,就只有汉武帝">汉武帝交给他的一根节杖。

他缺乏切割羊肉和生火的工具。没这些东西就算他想吃羊也无能为力,他毕竟生于官宦人家,别指望他的野外生存能力有多高。

那么苏武">苏武是如何在北海生活了十几年不被饿死的呢?

其实,北海的情况并非像史书中说的那么恶劣。所谓的北海其实是现在的贝加尔湖地区。

这个地方其后不是很好,一念之间的温差巨大。夏天可以超过30度,冬天又可以低至零下30度。

不过这地方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物产丰富,不愁吃的。当地不仅渔业繁荣,森林里动物也很多,加上还有各种果实可以采摘。总之,当地不缺食物来源。

而且北海也不是荒无人烟之地,不少被匈奴征服的部落都移居于此,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丁零人。

根据史书中记载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打字推测出苏武">苏武在北海的生活情况。

他初到北海,人生地不熟的,缺乏情报。因此只能以采摘果实为生。又是甚至会挖掘小动物储备的果实。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但是这样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冬季,植被枯萎,没有果实可采摘。苏武">苏武必须另谋出路。

想知道这段时期里发生了什么,请让我们先跳到五六年后。

当时,匈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来到北海狩猎。他偶然遇到了苏武">苏武。於靬王因为苏武">苏武会编织渔网和校正弓弩而器重他。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

发现了吗?此时的苏武">苏武竟然会编织渔网、校正弓弩。

也就是说,他后来已经可以通过捕鱼和狩猎来获取食物了,至少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那么他又是如何学会这些技能的呢?

别忘了,身为汉朝的使者,苏武">苏武可是精通多国外语,而且擅长收集情报。靠着这两项能力,他自然能够找到附近的渔民和猎户,和他们处好关系后,学习捕鱼、狩猎、编织渔网、校正弓弩都不在话下。

即使对方不愿传授技艺,苏武">苏武手里不是还有几十只羊嘛。用羊交换总可以吧?

总之,他靠着捕鱼和狩猎,总算是在北海生存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凭借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苏武">苏武总算在北海扎下了根。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官宦子弟了,反而更像一个辛勤的老农。

他此时倒是有能力吃羊肉了,但是已经没必要了。

於靬王在北海呆了好几年,有他罩着,自然没人敢招惹苏武">苏武。於靬王很欣赏苏武">苏武的气节,因此也经常赏赐给他一些东西。

几年之后於靬王自知大限将至,他在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不是自己的妻儿,反而是苏武">苏武这个汉朝使者。为此他再次赏赐了苏武">苏武一大堆牧畜。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苏武">苏武怡然成为了一个富家翁,他有成群的牛羊、马匹。

大约是在这一时期,苏武">苏武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并育有一子,取名苏通国。

苏武">苏武之所以会在北海娶妻生子,应该是觉得归国无望,于是想在此地留下点自己的血脉。反正他此时富裕了,养活一家老小不是问题。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於靬王去世,苏武">苏武这个富家翁失去了庇护,结果被人给盯上了。对方是一群丁零人,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冬夜,他们偷走了苏武">苏武的牛羊、马匹。苏武">苏武再次变得一贫如洗。

好在苏武">苏武已经掌握了生存技能,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活一家老小问题不大。

匈奴单于把苏武">苏武丢到北海后真的就不闻不问了吗?自然不是。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李陵奉命率兵攻打匈奴,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他便顺势投降了匈奴。

匈奴人很奇怪,总把汉朝人当香馍馍。对于李陵">李陵这个降将,匈奴单于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任命其为右校王,让他当了匈奴贵族。

此后,李陵">李陵便成了匈奴单于劝降苏武">苏武的使者,多次往返北海和匈奴王庭之间。

奈何无论李陵">李陵怎么劝说,苏武">苏武依旧如故,不为所动。

到最后李陵">李陵也不再劝说,他明白苏武">苏武和自己不是一类人,这种人心中只有忠义,是劝不动的。

此后李陵">李陵依然已经来探望苏武">苏武,二人把酒言欢,一切犹如旧友。

虽然匈奴有不少汉朝降将,但是李陵">李陵都看不上那些人,他真心佩服的只有苏武">苏武一人。因此李陵">李陵苏武">苏武多有照顾,送给他不少牛羊。

这阵子,苏武">苏武过得应该还不错。

公元前87年,李陵">李陵带来了一条消息:汉武帝">汉武帝去世了。

得知消息后,苏武">苏武大哭不止,口吐鲜血,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由此可见苏武">苏武汉武帝">汉武帝的感情之深。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继位后,汉匈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不少被匈奴扣押的人得以返还。霍光">霍光还特意派人向匈奴索要苏武">苏武,然而匈奴人却声称苏武">苏武已死。

幸亏常惠">常惠等人偷偷求见汉使,告知苏武">苏武还活着,此时身处北海。汉使再次索要苏武">苏武,匈奴单于见瞒不过去,只得答应放人。

公元前81年,苏武">苏武再次回到阔别十几年的长安城。此时他已经年近六十,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了。

汉昭帝下旨准许苏武">苏武祭拜汉武帝">汉武帝,并册封他为典属国,专门负责少数民族相关事务,俸禄两千石。又赐给他钱两百万,良田两顷,宅邸一处。

按理说苏武">苏武此时应该享享清福了,奈何天意弄人,还要再考验他一番。

当时上官">、上官安父子与霍光">霍光争权,多次以苏武">苏武功高官小为由攻击霍光">霍光

后来上官父子谋反,苏武">苏武的独子苏元">苏元也参与其中。苏武">苏武受到牵连而被罢官,苏元">苏元被处死。

没有什么事情比晚年丧子更打击人的了,此时的苏武">苏武有点万念俱焚的味道。

一直到汉宣帝继位后,事情才出现了转机。汉宣帝封苏武">苏武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并让他官复原职。此外还赏赐苏武">苏武很多财物,他都赠予他人,自己一点不留。

汉宣帝见苏武">苏武一把年纪无人照顾,便询问在匈奴是否有子">有子嗣。苏武">苏武才支支吾吾的说确实有一个儿子,名叫苏通国。

汉宣帝一听,立刻派人去匈奴将苏通国给接了回来,任命他为郎官。

有了儿子的陪伴,苏武">苏武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精气神都好了许多。他总算可以过上颐养天年的日子。

公元前六十年,苏武">苏武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岁。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武">苏武得以入选麒麟阁十一功臣。他的画像被挂在麒麟阁中,受后人景仰。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苏武">苏武当初有没有吃羊肉其实并不重要(他应该是没吃羊的)。他在北海生活了十几年,真要指望那几十只羊,估计苏武">苏武连一年都撑不过去。

虽然北海的生活并不像史书中说的那么艰苦,但是对于生于官宦家庭,且一无所有的苏武">苏武来说,想要生存下去难度依然不小。他能在北海生活十几年,实在不简单

不过苏武">苏武更加值得称赞的是他面对诱惑毫不动摇的态度。毕竟荣华富贵谁不想要,然而他却宁可在北海放羊十几年也不变节,这才是最难人可贵的。他能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可谓是实至名归。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