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不允许对中国动武”,他被隐藏28年,却用一声巨响让世界颤抖

“我不允许对中国动武”,他被隐藏28年,却用一声巨响让世界颤抖

来源:历史知识网

他的才华和成就曾让美国咬牙切齿,法国总统戴高乐也因此愤恨拍桌,他曾用自己的力量让整个国家有了“脊梁”,他就是“氢弹之父”于敏。为了成功造出氢弹,他被国家隐藏二十八年,却怀着遗憾逝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于老的一生。

年少时种下为国制造武器的种子

1926年8月,于敏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当时这个地方还属于天津,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从事着基本工作。于敏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在同龄人结伴玩耍的时候,只有他捧着书本津津有味的阅读,他的学习从来都不用父母催促,这让父母感到省心。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每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各科老师都会着重表扬于敏

在他刚满11岁时,平静的生活被真正打破,残暴的日本军队冲进天津烧杀抢掠,整个村子顿时充满了逃难的村民,流血的村民和牺牲的战士仿佛在告诉于敏,将来一定要创造出厉害的武器,这样才不至于在侵略者面前束手无策。从此于敏的内心燃起了一团火,他决定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在上高中时,于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整天都埋头苦读,空闲时间便到老师那里借一些物理著作来研究。

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当他捧着录取通知书想要告诉父母的时候,却收到了一个噩耗,由于整天没日没夜的工作养家,于敏的父亲得了重病,家里一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就连日常支出都无法维持,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供出一个大学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哪里还有钱来供于敏读大学呢?眼看自己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他当然不愿放弃这次机会,于是便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四处借钱,但是学费却遥遥无期。就在这时候,有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于敏的中学同学陈克潜,陈克潜的父亲是有名的实业家,当他得知于敏的困境时,毫不犹豫的选择资助他。

就这样在陈克潜父子的帮助下,于敏终于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在大学的前两年,于敏一直在读工科,由于热爱物理,之后便转到了理学院学习。两年后,于敏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他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虽然学习距离家不算远,但是他假期也不回家,而是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有投入学习中。在空闲时间,他便会在学校附近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帮助下成功毕业。毕业后学校又将他分配到中科院担任研究员,于敏很满意这一工作,因为在这里他不仅可以继续学习,而且有难题会有专业的人员解答。

1951年,学校安排于敏秘密进入我国核科学研究基地,当时我国所有的核领域的人才都聚集在这里,其中有邓稼先、金星南、黄祖志、于敏等。刚开始的时候由彭桓武先生接待他们,彭桓武先生是核科学的奠基人,所有人都很尊敬他,在他的带领下,几人加入了原子核理论小组。在秘密研究的这几年中,于敏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不仅对核物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论文。

在1952年,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被美国研制出来,此消息一出,震惊了全世界,此后毛泽东主席发出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隐姓埋名28年研发氢弹

有一天于敏正在像往常一样做实验,钱三强将他拉到一边说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想邀请于敏参加氢弹的研究项目,“美国已经研制出氢弹了,我们也不能落后,必须要赶在法国前面!”钱三强说完话重重的拍了拍于敏的肩膀,暗暗下定了决心。

为什么氢弹的制作这么困难呢?和原子弹相比,氢弹不仅难以制造,而且储存环境也十分苛刻,很多国家可以制造氢弹却无法创造出储藏环境。我们国家也遇到了这一技术困境。1961年,于敏再次改变了研究方向,从原子弹的研究转变为氢弹的研究,这不仅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而且为了机密需要长时间隐姓埋名。当时他刚结婚不久,即便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工作,但对于于敏的“消失”,妻子表示理解,即便如此,于敏一提到其中就感到愧疚。

加入氢弹研究项目后,于敏一心投入实验,在当时美国流出来一组数据,其他人员认为这是个好机会,直接套用现成的数据可以省很多时间。可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于敏的强烈反对,他认为美国是个非常狡猾的国家,这么机密的数据怎么可能公布出来?于是他坚决自己研究数据,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终于算出来一组数据。可是当他和美国的数据一对比,却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从头开始,继续进行实验。

随着于敏的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再加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以及每天高强度工作,在一次实验过程中他突然眼前一黑径直的倒下了。同事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抢救最终将于敏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五年心血终有结果

已经嘱咐于敏要经常休息,不能再高强度的工作了,可是第二天他照旧按时出现在实验室,任谁来劝也不听。有了上次的教训,国家特意将于敏的妻子接到实验室来,在妻子的陪伴下,于敏的作息饮食这才有了些规律,身体状况也慢慢好了起来。通过于敏和其他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氢弹终于被成功制造出来,不久后氢弹的储存环境也被研究出来。

晚年时于敏曾说自己心中仍有一件遗憾,那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婚后这些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自己的工作也需要对她保密,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的义务。其次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孩子,由于很久才回家一次,有时候孩子都不认识他。

总结

于敏曾经说过“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或许在他11岁时就下定了决心,要为中国制造出最厉害的武器,让所有人都不敢欺负我们。仅仅五年时间,他就制造出了氢弹,突破了其他国家对我们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国家强大的背后隐藏着于敏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心血。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