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韬晦怎么读 韬晦的意思

  • tāo
  • huì

基本解释

汉字:韬晦

拼音: tāo huì  

繁体:[韜晦]

注音: ㄊㄠ ㄏㄨㄟˋ 

五笔:fnhe jtx

相关词语: 韬光 韬略 韬含 韬涵 韬翰 韬合 韬辉 韬迹 韬戢 韬藉 韬精 韬谲 韬力 韬敛 韬鳞 晦闇 晦暗 晦黯 晦藏 晦伏 晦光 晦昒 晦晦 晦惑 晦迹 晦节 晦景 晦芒 晦盲 晦昧

单字解释: "韬"字的详细解释 "晦"字的详细解释

【韬晦】的意思详解

⒈  韬,韬光;晦,晦迹。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藏不露。

愈事韬晦,群居游处,赤尝有言。——《唐书·宣宗纪》

refrain from revealing one's ambitions and put others off the track;

⒉  阴暗无光;阴晦。

dark; gloomy;

【韬晦】的引证解释

⒈  指光芒收敛。

《梁书·张充传》:“顷日路长,愁霖韜晦,凉暑未平,想无亏摄。”
清 郑燮 《夜光木歌》:“白日韜晦,宵暗晶明。”

⒉  借指才能行迹隐藏不露。

《旧唐书·宣宗纪》:“常梦乘龙升天,言之於 郑后,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復言。’歷 大和、会昌 朝,愈事韜晦。羣居游处,未尝有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既归,益自韜晦,读书不出,一跛嫗执炊而已。”
邹韬奋 《经历》八:“在那篇说教里特别提到我的名字,说我好得不得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

【韬晦】的国语辞典

⒈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