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究理怎么读 究理的意思

  • jiū

基本解释

汉字:究理

拼音: jiū lǐ  

繁体:[究理]

注音: ㄐ一ㄡ ㄌ一ˇ 

五笔:pwv gj

相关词语: 讲究 磨究 究治 究识 穷究 审究 精究 诘究 学究 拿究 究问 根究 深究 沈究 重究 纤理 理丝 无理 不明事理 理想 唯理论 为理 蛮不讲理 决理 致理 歪理 据理 天理昭彰 束理 名理

单字解释: "究"字的详细解释 "理"字的详细解释

【究理】的意思详解

⒈  尽理。

⒉  推求道理。

⒊  追究。

【究理】的引证解释

⒈  尽理。

《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 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⒉  推求道理。

《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⒊  追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 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究理】的国语辞典

⒈  探求道理。

《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⒉  真正的道理或原委。

如:「不明究理」。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