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知止怎么读 知止的意思

  • zhī
  • zhǐ

基本解释

汉字:知止

拼音: zhī zhǐ  

繁体:[知止]

注音: ㄓ ㄓˇ 

五笔:td hhg

相关词语: 知制诰 知从 自知 达知 谍知 知权 预知 知事 责知 知交 小知 大知 贵知 逆知 尽心知性 匮止 防止 救止 岂止 容止 止足 休止 方止 劳止 截止 兴止 定止 止痛 中止 衰止

单字解释: "知"字的详细解释 "止"字的详细解释

【知止】的意思详解

⒈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知止】的引证解释

⒈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

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⒉  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参见“知止不殆”。

《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
《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
《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

【知止】的国语辞典

⒈  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

《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⒉  知其所应止之处。

《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