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拔十得五怎么读 拔十得五的意思

shí

基本解释

汉字:拔十得五

拼音: bá shí dé wǔ  

繁体:[拔十得五]

词性:成语

注音: ㄅㄚˊ ㄕˊ ㄉㄜˊ ㄨˇ 

五笔:rdc fg tj gg

近义词:拔十失五

相关词语: 剑拔弩张 符拔 拔十失五 征拔 拔帜树帜 拔旗易帜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易汉 不拔一毛 扶拔 覆拔 二拔 箭拔弩张 拔刃张弩 弩张剑拔 十年书 十六天魔 大年三十 十一而税 十二衢 五风十雨 十雨五风 十风五雨 路易十六 拔十失五 十八路 一以当十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三十六鳞 胜读十年书

单字解释: "拔"字的详细解释 "十"字的详细解释 "得"字的详细解释 "五"字的详细解释

【拔十得五】的意思详解

⒈  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

【拔十得五】的引证解释

⒈  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

《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宋 陈师道 《谢胡运使启》:“谓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以求其长致。”
《宋史·选举志一》:“太宗 即位,思振淹滞,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拔十得五】的国语辞典

⒈  宽于拔擢,必能选得半数真才。也作「拔十失五」。

《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得五,尚曰比肩,其余得失未闻。」

拔十失五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