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可汗怎么读 天可汗的意思

  • tiān
  • hán

基本解释

汉字:天可汗

拼音: tiān kè hán  

繁体:[天可汗]

注音: ㄊ一ㄢ ㄎㄜˋ ㄏㄢˊ 

五笔:gd sk if

相关词语: 一唱雄鸡天下白 天突 天阶 天亶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物竞天择 潦原浸天 镜天 晶天 沸反盈天 坐井窥天 关天 天罗 天成地平 危天 可目 常可 可搭 可答 可闵 可愍 争可 无路可走 大有可为 寥寥可数 可身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急不可耐 可什 怒不可遏

单字解释: "天"字的详细解释 "可"字的详细解释 "汗"字的详细解释

【天可汗】的意思详解

⒈  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天可汗】的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西北各族君长对 唐太宗 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 太宗 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 唐 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 太宗 亦沿用此称。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 南面坐,夷狄千羣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 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宋 王溥 《唐会要·杂录》:“贞观 四年,诸蕃君长诣闕,请 太宗 为 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 天可汗。”
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新唐书·郭子仪传》:“﹝ 口紇 ﹞惊曰:‘ 令公 存乎? 怀恩 言天可汗弃天下, 令公 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都尔伯特》:“策凌 卒时,谆谆告其长史曰:‘天可汗之恩,万世不可负也。’”

【天可汗】的国语辞典

⒈  中世纪时中国西北边疆民族对唐太宗所称的尊号。

《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四月戊戌,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