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听断怎么读 听断的意思

  • tīnɡ
  • duàn

基本解释

汉字:听断

拼音: tīnɡ duàn  

繁体:[聽斷]

注音: ㄊ一ㄥ ㄉㄨㄢˋ 

五笔:kr on

相关词语: 宪听 听命 淆惑视听 淆乱视听 听神经 偏听 妄言妄听 言听计用 观听 无听 打听 伫听 听览 听话 听信 断梦 宪断 限断 断案 续断 断首 断发文身 土断 忘断 横断面 断配 断限 断舌 断谷 断顿

单字解释: "听"字的详细解释 "断"字的详细解释

【听断】的意思详解

⒈  听取陈述而作裁断。也指听讼狱而加以裁决。

hear and decide; preside at lawsuit and give judgment;

【听断】的引证解释

⒈  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

《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
《汉书·叙传下》:“中宗 明明,夤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州县之吏亲民事,催科听断安能悉孚人意,即有善政,得誉亦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此刻随便出个考语,説我‘心地糊涂’,或者‘办事顢頇’,或者‘听断不明’,我还到那里同他辩去呢?”

【听断】的国语辞典

⒈  听取陈述,审察事理,而作决断。

《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
《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南面而听断,号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向应。」

热搜词语

热搜汉字

回到顶部